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道"理论的政治正当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道"体虚无、"道"性"无为"所昭示的"虚己无为"、"以不治为至"的治理理念;二是针对世俗"有为"政治所彰显出来的"柔弱"之、"无知"之、"少私寡欲"之、素朴纯真之和好静无事之;三是治理目标上的"无不为"境界,核心是百姓"自为"。但"道"也隐涵着三个基本的悖论:"蔽于天而不知人"、"蔽于道而无以论术"、"蔽于君(无为)而少论民(自为)"。

  • 标签: “道治” “无为” 正当性 悖论
  • 简介:合成生物学被誉为改变世界的十大新技术领域之一,给生物技术产业带来了空前变革,但同时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风险,如何对其进行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各国政府以及组织机构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伦理指导原则,但依然存在诸多管理问题。对此,有人提出自我管才是合成生物学最好的出路。那么究竟自我管是否可行?本文将梳理合成生物学的政策和伦理管现状,分析存在的管理问题,介绍自我管的经验,探析自我管在合成生物学中的可行性与局限性。

  • 标签: 合成生物学 自我管治 伦理探析 可行性 局限性
  • 简介:<正>唐太宗手下有个大臣,名叫珪。有一次,唐太宗问珪:「卿自谓与诸子何如?」他回答说:勤勤恳恳地为国家办事,臣不如房玄龄。才兼文武,出将人相,臣不如李靖。请示报告详细明白,掌握财政收支公允,臣不如温彦博。处理复杂麻烦事情的本领,臣不如戴胄。把劝谏皇帝作为自己的责任,臣不如魏征。

  • 标签: 唐太宗 财政收支 房玄龄 公允 回答 报告
  • 简介:<正>苏霍姆斯基《家庭教育学》一书,以其透彻的实例、深邃的观察力,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家庭伦理的思想,给我们以有益的教育和启迪。他提倡家庭中爱的启蒙和教育,坚决反对对人的冷漠无情和麻木不仁。他断定对人漠不关心的人,不会有真正的个性,对人漠不关心会使心灵日趋空虚,必然导致道德堕落。在他的字里行间里,处处闪耀着对人的尊重、对人的关心、对人的赞颂,体现着人道主义的巨大感化力量。他真挚地认为人的原则就是要以人的眼光来看待人,而心灵的

  • 标签: 苏霍姆林斯基 家庭伦理思想 家庭教育 家庭成员 人道主义 心灵
  • 简介:在魏晋玄学中,溺的哲学思想起了奠基者的意义,他的哲学比较好地表达了魏晋玄学的主题,也比较好地实现了儒道思想的会通;既建立了自己本体论哲学,也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现实关怀以及价值主张。与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康德思想比较,存有许多相通之处。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他的自由境界、道德追求以及价值取向和魏晋玄学有许多可比性,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就构成了两者超越时空的对话。

  • 标签: 崇本息末 崇本举末 消极自由 积极自由 以无为本 信仰上帝
  • 简介:"左派学"是王阳明后学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王阳明心学能够风靡大江南北,有赖于"左派学"的传播、推广。"左派学"进一步推动了明代思想解放的潮流,张扬了个性。不过,一部分"左派学"也逐渐突破了阳明心学的藩篱,滋生流弊。本文剖析"左派学"伦理思想的特色,并揭示其对晚明儒家伦理思想发展的影响。

  • 标签: “左派王学” 现成良知 狂禅 儒家伦理
  • 简介:十余年前,我参加上海市一个哲学社会科学课题评审会议.当时并不认识上海师范大学的正平先生,但觉得他申报的有关环境伦理的项目很有创意,便竭力支持.此后,我认识了王先生,知道他在教学之余专心研究环境哲学问题,并陆续有所成就,十分高兴.最近,又喜读他刚刚出版的《环境哲学--环境伦理的跨学科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版)一书,获益良多,并引发我思考一些可能并无答案的问题.

  • 标签: 环境哲学 价值理念 王正 上海人民出版社 断想 呼唤
  • 简介:小锡教授与艾伦·吉伯德教授近期在南京师范大学进行了一次学术对话,双方就规范表达主义的研究对象与理论依据、元伦理学与应用伦理学的对接、道德资本与道德作用的发挥机制等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

  • 标签: 王小锡 艾伦·吉伯德 道德资本 对话
  • 简介:当今社会,随着人类共同体理念的不断加强,诚信也已经逐步成为世界性话题。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诚信也越来越展示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甚或核心精神要素。在这一社会背景下,淑芹、曹义孙著《德性与制度》的问世,为迈向诚信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引导。该著作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围绕诚信制度与诚信社会建设。

  • 标签: 诚信社会建设 诚信制度 德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力作 经济社会发展
  • 简介:中国文化以伦理为本位与特色,这已经成为学界共识,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礼与德是较之仁要出现更早、更为重要的观念与实践。礼,三代甚至更早既已产生,到了周代形成了礼乐文明制度,德观念的出现,体现了周代人文意识的觉醒。要研究清楚中国道德文明的渊源、本质、特色与规律,就不能不对上古社会的礼与德或者宗教与伦理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中国传统伦理注重礼仪,礼仪文化在中华大地源远流长,因此中国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 标签: 伦理思想史 中国传统伦理 中华民族 礼仪文化 核心观念 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