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试图同情地理解《理想国》第一卷中的特拉叙库斯,论证他提出的两个有关正义的论题,即正义是强者的利益和正义令人受损是前后一致的,他也很好地抵抗了苏格拉底最初提出的挑战。苏格拉底最终"驯服"特拉叙库斯的论证其实存在诸多问题,但特拉叙库斯最终放弃抵抗也并非不可理解。本文最后讨论了苏格拉底与特拉叙库斯的论辩对整部《理想国》的对话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 标签: 柏拉图特 拉叙马库斯 正义德性 灵魂功能论证
  • 简介:<正>斯阿(又译斯多葛)学派是晚期希腊影响最大、历史最长、流传最广的哲学流派。它的出现大约是在公元前四世纪末和三世初纪,基本上与伊壁鸠鲁派同时。但这个学派的历史和变化却比伊壁鸠鲁派要长而复杂的,大约一直延续到公元后二世纪末期。在西方伦理学史上,这两个流派以分别代表典型的感性主义伦

  • 标签: 学派 伦理学 理性 伊壁鸠鲁派 芝诺 犬儒主义
  • 简介:基雅维利从现实的政治生活出发,深刻洞察到政治事件中的主客分殊、政治情境的生成流变、政治行动的复杂多变,描述了政治行动中善性与恶行的对立统一、相互转化和运动发展,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本文试图通过具体考察基雅维利的政治德性条目,并以仁慈与残酷这一对具体德性范畴为例,揭示基雅维利善恶观的德性效果论实质,并对其善恶观进行评析。

  • 标签: 马基雅维利 善恶辩证法 德性 仁慈 残酷
  • 简介:"正义"是古希腊伦理学和政治学的重要概念。经历了苏格拉底之死,柏拉图需要面对智者的新正义观,即《理想国》第一卷中色拉叙霍斯的"正义是强者的利益"。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不断追问,并从中发现了色拉叙霍斯的内在矛盾:正义的人总吃亏。这种矛盾不仅是雅典现实,更是新、旧伦理观之间的冲突:"正义"究竟能否为人带来幸福?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成为《理想国》之后的正义城邦与灵魂学说的先声。

  • 标签: 正义 理想国 苏格拉底 色拉叙马霍斯
  • 简介:森把罗尔斯处理正义问题的进路概括为以追求单一的完美正义原则为目标的先验制度主义,他批评这种进路既非必要亦不可行。通过澄清一些误解,能够论证在正义这个问题上,界定单一的正义原则是必要的,但罗尔斯的所谓合理的正义观念的确面临着由一种高阶无偏倚性要求带来的多元化压力。为此,罗尔斯提出了一定程度上化解这种压力的途径及合理性。

  • 标签: 正义 不偏不倚性 多元性
  • 简介:继《宋代理学伦理学思想研究》《元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产生很好的反响后,陈谷嘉教授的新著《明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于2015年10月在湖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明代理学伦理思想研究》书稿完成于陈教授八十华诞之际,是承续前两部理学伦理思想研究专著,可谓理学伦理思想研究的"第三部",实为难得。

  • 标签: 理学伦理思想 陈谷嘉 宋代理学 湖南大学出版社 伦理学思想 明代理学
  • 简介:麦金太尔关于“启蒙道德筹划失败”的断言可能导致两种相反理解。麦氏认为,情感主义者放任道德分歧(),须对无休止的道德争论负责。启蒙筹划虽然寻求普遍性方案,然其背后却深藏不可公度的前提,同样导致不可公度的各家之言。只不过,后者仍试图用理性来解决,而前者则“坦率地”放弃这种努力。为缓解道德分歧,麦金太尔引入传统合理性。但亦存在问题。生活境遇的改变,使我们须悬置先入之见,通过对话重新圈定道德普世性(一)与道德分殊性()的话语范围。

  • 标签: 启蒙的道德筹划 不可公度 道德普世性(一) 道德分殊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