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不少人认为,似乎只有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党人寸反对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其实这是一个绝大误会。台湾出版《爱哲学》一书,清楚地表明了该书作者反对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立场。抄录几段,以资证明:在谈到个人与社会关系时,该书指出:“个人与社会不应该是两个对立现实”,它们“相辅相成而不对立。……人既然生来就具有社会性,那么不只应

  • 标签: 爱的哲学 台湾出版 个人主义 个人与社会 以资证明 培养方法和途径
  • 简介:人类在解决了经济学意义上生存问题同时却带来了生态学意义上生存危机。原因何在?乐观的人们会认为由于我们经济和技术还不够发达。解决生态问题关键发展。当然还有些较清醒的人看到国际经济政治关系不平衡和社会非正义也是原因之一,因为这种不平衡和非正义影响

  • 标签: 《启蒙之后》 卢风 生态环境 文化内涵 自然主义
  • 简介:众所周知,归纳一种科学方法;共识则是哲学中所用一种粗略方法。这两种方法有些近似,有很多人认为二者指同一件事物,笔者认为这是一种误解。本文目标之一要指出这个错误,其次要说明共识并不理想,乃是因为在没有更好办法之情况下不得已而用之粗略办法。下面第一节讨论"归纳"。第二节讨论价值理论。

  • 标签: 价值理论 归纳 科学方法
  • 简介:服务人类一种基础性活动,没有彼此之间提供相互服务,就没有人类社会生活。服务无处不在,类型多样且形式不一。政府公共服务强调作为主体政府以及公共行政人员为满足社会公共利益而展开一系列行为和活动。政府公共性和政府伦理关系既是政府基本特征,也是政府公共服务合伦理性或伦理价值能够得以实现客观基础和伦理根据

  • 标签: 政府 公共服务 公共性 公共利益 伦理关系
  • 简介:民族文明素质民族活力与生命力象征,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民族竞争力重要表现,其内容由人口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四个方面的基本要素构成。这四个方面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各因其自身特殊功能而居位于民族文明素质这一统一体之中。民族文明素质一个历史范畴,其具体内容和要求会随着社会历史进步以及民族素质建设要求变化而变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明确了我国民族文明素质基本要求,强调提高民族文明素质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重要地位,具有很强针对性和时代感。

  • 标签: 民族文明素质 构成要素 时代价值
  • 简介:德性伦理学基于人实践可能性对人善生活哲学说明。德性观点表明一种基本真实:德性地生活对于人始终是一种可能性。德性伦理学比其他实质性伦理学更明确地诉诸这个可能性前提。对这个基础说明只有借助对心灵整体及其历史两个相互联系基本前提要素理解才有可能。这些相互联系观点内涵对人实践性活动身心一致解释,构成一种内德性、内德性伦理学观点。这种内在观点缺乏引向强硬分割心灵而在理解实践活动时不能"复原"其整体性倾向。整体心灵历史性也由此丧失。被剥夺掉其实践生命内容"心"被抽象为agency,作为功能性对照物"身"也成为消极、不确定实践心灵抽象符号。基于这种方法与观点"德性伦理学"讨论不是恰当德性伦理学讨论。它没有抓住真实。

  • 标签: | 德性伦理学 | 史
  • 简介:伦理学核心问题"与"应当"问题,特别是"应当"问题。在新闻工作中,应当问题表现为应当如何选择新闻题材,应当如何报道新闻事实以及如何处理新闻报道中各种应当之冲突问题,而最根本就是如何树立正确社会价值观问题

  • 标签: “是”与“应当” 事实与价值 前见 伦理冲突
  • 简介:在近现代西方思想史发展过程中,道德哲学作为人类精神生活一个重要内容,对西方社会理论活动和社会实践始终发挥着重要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阿多诺生前手稿《道德哲学问题》对近现代西方道德哲学嬗变进行了深刻分析,解答了道德哲学不少疑惑,提出了人类社会须臾不可或缺、始终须坚持道德底限主张。我们从阿多诺评判和观点中可以得到不少启示。

  • 标签: 阿多诺 《道德哲学的问题》书评 道德哲学 康德 黑格尔 叔本华
  • 简介:一部儒家经典著作,仔细读来,可以给人们以有益启迪."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它揭示了孝重要性,启发我们要重视孝德教育在德育中基础作用."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它告诉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孝子.关于孝行方面,要求:在家庭里,要做到"五孝";在社会上,要做到"三不";对于个人,则要爱惜身体、"立身行道".谏诤为孝体现了一定民主思想,尤其应该加以发扬.

  • 标签: 《孝经》 孝道 孝行 谏诤思想
  • 简介:臧乐源教授《天理人伦寻求录》一书,由华文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了。该书分上、下册,共有七部分:哲学天地、道德世界、人生驿站、职业纵横、爱情画苑、社会长廊、平生掠影。其中前六部分汇集了作者自1951年至2006年主要著述,最后一部分记述了读者、学界同仁与学生对臧先生为人为学和学术成果中肯品评。读过臧先生书,我以为他伦理学研究大致有如下几个特点。

  • 标签: 人伦 天理 道德世界 学术成果 理学研究 出版社
  • 简介:“幸福”一种生活状态,一种人们对生活经验主观感受,当然也是一种生活价值评价。人们对幸福感受与人们对幸福追求和心理欲望相辅相成。从社会或人际角度看,幸福一种可以观察、可以评价生活状态。创造幸福过程痛苦,但同时享受创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体验,要学会创造幸福,学会享受幸福,这种享受不是独亭而需要分享。分享有两个好处,就个人来说,与人分享不仅更安全,也更有幸福感。就社会角度来说,幸福分享程度越广泛,说明这个社会越公平,秩序越好。国家和社会发展目标要与公民幸福目的一致。

  • 标签: 幸福 幸福广东 创造幸福 享受幸福
  • 简介: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一种根本制度安排和人们一种基本权利,产权社会道德基础.一定利益差别和产权界定,道德产生前提;社会产权制度性质和变迁,规定着社会道德体系特质和演变;社会产权安排结构和状况,影响和制约着人们道德行为选择和社会道德风尚.健全产权安排有利于规范和约束人们行为选择,安定人们生活心态,创造积极道德环境和条件,从而优化人们道德行为选择,促进良好社会道德秩序形成.

  • 标签: 产权安排 社会道德 道德行为 道德秩序
  • 简介:道德根源于人性,道德最终基础在于人性内在矛盾,道德力量来源于道德的人性基础,人性化生活即道德生活,人类最理想生活方式。

  • 标签: 人性 内在矛盾 道德
  • 简介:文化自信逻辑起点群体自信,文化自信实践路径体现在人价值自信中。文化自信关键价值自信,价值自信更高层次具体表现为道德自信,道德自信价值自信提炼和升华。但文化自信实践过程中存在着整体性文化认知缺乏、文化自卑心理严重和道德价值建构不足三重障碍,这些价值认知障碍影响文化自信建构重要因素。

  • 标签: 人的自信 文化自信 道德自信 价值自信
  • 简介:<正>钱钢同志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真实地再现了大自然突然强加给人间那幕悲剧,生动而形象地描绘出人们在毁灭性灾难面前那种临危不俱、坚韧不拔、英勇顽强拼搏场面,从而揭示出抢险救灾生力军——解放军战士以及那些幸存的人们高尚品德,与此同时。作者还真实地披露了在一片废墟上发生令人震惊丑恶事情——抢劫

  • 标签: 唐山大地震 善与恶 战士 废墟 犯罪人群 恶事
  • 简介:<正>“人目的,不是手段”口号,从来不是马克思主义观点。最早提出这个观点十八世纪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康德。康德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认为人与自然物一个重要区别是:人目的,而自然物只是人手段。他认为没有理性、没有意志、没有尊严因而也没有自身目的自然物,只能充当人工具,只具有手段价值。而有理性、有意志、有尊严、有自己生活目的的人,不只是作为一种手段而为别人所利用,人本身作为一

  • 标签: 劳动者 剥削者 康德 剥削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目的和手段
  • 简介:<正>清光绪六年翰林院大学士梁耀枢上书皇帝《训子弟以禁非为》。他写到:“为父母者启其德性,遏其邪心,广其器识,谨其嗜好。至于爱亲敬长之念,人所固有,尔父兄诚日月示其训。……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民间非为之事渐渍成风,或游手好闲、博奕饮酒;或结纳匪类,放辟邪侈。往往陷溺而不悟,甚者罹法网

  • 标签: 在校时间 爱亲 游手 少年 家庭教育 辟邪
  • 简介:愿阳光永远照耀这片特殊世界──《孤儿之谜》华丁钟越先生新著《孤儿之谜》,集通讯、报告文学作品三十多篇,写都是真人真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特殊世界。书中主人公特殊群体,有孤儿、弃婴、疯子、残疾人、被拐卖妇女和灾民等。总之需要全社会关心和...

  • 标签: 孤儿 社会问题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社会视角 冲击波 残疾人
  • 简介:<正>我国十年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机关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奉公守法、廉洁自律、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但也确有一些党政干部,经不起改革开放考验,经不起物质利益诱惑,参与赌博活动。赌博现象尽管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却严重玷污了党和政府形象,引起了人民群众强烈不满,禁赌应是惩治腐败一项重要内容。

  • 标签: 禁赌 惩治腐败 重要内容 党和国家机关 纸牌 打麻将
  • 简介:十余年前,我参加上海市一个哲学社会科学课题评审会议.当时并不认识上海师范大学王正平先生,但觉得他申报有关环境伦理项目很有创意,便竭力支持.此后,我认识了王先生,知道他在教学之余专心研究环境哲学问题,并陆续有所成就,十分高兴.最近,又喜他刚刚出版《环境哲学--环境伦理跨学科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版)一书,获益良多,并引发我思考一些可能并无答案问题.

  • 标签: 环境哲学 价值理念 王正 上海人民出版社 断想 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