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4 个结果
  • 简介:全球化时代各民族、国家及其文明之间价值观冲突领域愈发广泛,冲突形态渐趋多样,冲突消弭更加漫长。而建构价值认同或追寻价值认异理论局限和实践危害,使得对价值共识吁求应运而生。信守学习对话、和而不同沟通原则,确立交往主体间体认理解;贯彻有限积极自由、渐进主义制约原则,保持多元价值间合理张力;立足利益诉求与理想夙愿相统原则,探寻全人类文明和谐并进。践行这三个原则有益于实现共享发展理念、达致人类相睦共荣。

  • 标签: 价值观冲突 价值共识 共享发展
  • 简介: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幸福老年这特定人生阶段幸福,它以老年个体存在为形式,关涉到老年群体与社会整体关系,老年人主观体验感受和整体生活实践。老年幸福实现伦理基础就在于幸福权的确立、社会正义实现和老年需求满足。老年幸福实现离不开制度保障,需要进步完善落实养老政策、完善老年权益实体法律制度和完善老年权益程序法律制度。

  • 标签: 老年幸福 伦理基础 制度保障
  • 简介:国内外对企业社会责任多向度理论研究,至今积累了丰富成果。积极推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运动也在全球范围内全面展开。中国企业,尤其上市公司,在全球化浪潮中承担社会责任现状、问题、原因与出路,成为个必须关注焦点。该研究报告依据清华大学发布《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准则》,选择河南省十三家上市公司为剖析对象,从面上资料到个案实情,对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多方位考察,政府引导、企业实践、社会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认知误区、制度与机制缺陷仍较突出存在,出路则在于从制度与机制上构建政府引导、企业实践、社会推动大格局。

  • 标签: 上市企业 社会责任 成就 问题 对策
  • 简介:个国家兴衰荣辱,与其国家凝聚力有着紧密相关关系。爱国主义精神国家凝聚力精神核心,对于国家凝聚力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因素。爱国主义精神不仅是国家凝聚力最具广泛性道德基石,而且国家凝聚力最坚突精神支柱。当今中国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克服几个认识上障碍:把“世界主义”与爱国主义对立起来,进而否定爱国主义精神;二把爱国主义等同于狭隘民族主义,从而否定爱国主义精神;三把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分裂开来,因而把人们认知引向歧途。

  • 标签: 爱国主义 国家凝聚力 精神核心 世界主义 狭隘民族主义 社会主义
  • 简介:正义社会首要价值,维系社会秩序、塑造社会风尚伦理智慧。新自由主义者诺奇克与罗尔斯正义观在自由问题上无实质分歧,二人争论焦点在于如何看待平等,具体表现在正义基石—权利VS公正、政府角色—最低限度国家VS多功能国家,以及分配正义—资格理论VS背景制度三方面。分析这些争论对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义观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群体价值取向和大同理想以及马克思主义平等观等思想渊源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义观可借鉴“最大最小值”规则,从尊重公民基本权利,平等优先于善;合理把握市场机制与国家调控之张力,发挥政府职能;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之关系,缩小贫富差距;建立健全社会扶贫体系,增进百姓福祉等路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义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公里”关键期做好扶贫工作,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

  • 标签: 正义 权利 公正 最低限度国家 社会扶贫
  • 简介:对法治与德治关系讨论,应避免立场先行分析可能带来各种问题。法治秩序观与德治秩序观两种理想型秩序观,分析各自社会基础、正义观及实现路径,有助于深化认识秩序形成中法律与道德关系问题。德治在共同体中能发挥好作用,追求实质正义,倡导自律及重视实践者德性。法治能更好回应陌生人社会需求,主张通过形式获得正义,以国家法为主要载体。在现代社会,德治不可能在规范意义上取代法治。

  • 标签: 法治 德治 社会基础 正义观 实现路径
  • 简介:协调可持续发展内在要求,党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协调"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同时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报告指出城市未来发展需提高各项工作协调性。这既对我们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也是城市未来发展所必须遵循理念。面对当下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精神文明建设缺失、城乡差距较大、城市间缺乏协作等问题,必须把协调发展作为文明城市创建必须遵循核心理念坚定不移贯彻落实。

  • 标签: 文明城市 协调发展 城乡差距
  • 简介:本文旨在比较孟子道德成熟论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论之间异同,从而探究在道德成熟论中有哪些部分仍然与当今世界道德教育有着密切关联。在本文中,我们试图站在科尔伯格视角向孟子道德成熟论提出挑战,并尝试着以某种创新性解释来帮助孟子作出合理回应。通过这场虚构对话我们发现,尽管孟子和科尔伯格在理论倾向、对道德进步界定以及在道德观上有着明显差异,但二者之间依然能够进行富有创造性对话,从而使我们可以汲取儒家思想资源以重新审视当代中国以及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道德教育。

  • 标签: 孟子 科尔伯格 道德成熟论 道德发展论 道德教育
  • 简介:西方价值哲学思想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日本,受到学者哲人重视。其中,牧口常三郎不仅吸收了西学思想,并结合当时日本社会背景,对价值问题提出自己原创性观点。他价值论思想,方面可视为价值哲学在日本继承和发展,另方面也是其独特思想成果。

  • 标签: 价值哲学 牧口常三郎 创价教育学
  • 简介:“人禽之辨”先秦儒学理论体系构建重要命题之,它集中体现了儒家在“人价值发现”问题上思想成果。但“人禽之辨”作为个历史过程,经历了由对“血缘关系价值”自觉,到对“经验理性价值”自觉,再到对“道德理性价值”自觉三个历史阶段,而每个阶段又无不打上了图腾崇拜烙印。因此,解剖图腾崇拜视域下的人禽关系观念对于我们理解儒家“人禽之辨”内涵及其特征有着十分重要理论意义。

  • 标签: 人禽之辨 图腾崇拜 卓越(virtue)占卜 亚里士多德
  • 简介:金融化世界到来,呼唤着金融共享伦理情操。金融共享,似乎个时髦术语,可是,我们对金融稍作史前史考察,就会发现金融起源与种共享伦理关联密不可分。人类最初金融活动,就已经有着金融共享伦理胚胎,早先金融工具基础性作用是把相关协议或合约记录下来,共享伦理渗透在合约关系中。在现代性规制下,金融共享问题变成了两种话语体系批判问题:马克思式资本逻辑批判文本,另席勒式现代金融批判与反思文本。现实世界中金融“让富人更富”秉性与金融民主化、人性化矛盾对立不可调和,深层原因在于世界资本金融体系高度垄断,共享变成了独享。金融化世界金融共享伦理关涉三个逻辑预设:(1)金融共享价值预设追求经济正义原则;(2)金融共享实质:从金融理性(追求最大化赚钱效应)回归到金融本质(追求民主,服务大众);(3)金融共享与好社会相关联。

  • 标签: 金融共享 金融化世界 资本逻辑
  • 简介:针对当代城市设计理论对“什么个好城市设计”缺乏深入反思,忽视对城市设计价值基础进行较为系统研究,以及我国城市设计实践中存在价值失序现象,探讨了城市设计伦理之维。分析作为种伦理行为城市设计,反映城市设计蕴含伦理因素及其与伦理学内在相关性。总结城市设计学者提出城市设计标准,提出具有伦理特质价值目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城市形态人性化、城市环境宜居性和公共空间公平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并阐明了城市设计伦理基本原则,即公共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

  • 标签: 城市设计 城市规划 应用伦理 城市设计伦理
  • 简介:黄裕生《站在未来立场上》书,作为本文集,文章形式不拘格,讨论问题亦丰富多样。但从整体上看,贯穿此书核心论题为自由绝对优先性辩护。本文在对此书之核心观点进行总体性评述同时,尤其关注对自由与传统、自由与现实,以及自由与未来等基础问题探讨。

  • 标签: 《站在未来的立场上》 自由 传统 现实 未来 康德
  • 简介:在康德伦理学中把恶作为种隐匿、对立存在,不符合康德原意误读。同时,忽视恶存在康德伦理学不完整,善与恶共同构成了康德伦理学整体系。康德伦理学体系细致分析了恶来源、形态层次以及作用功能。抑恶伦理并不能用来概括康德伦理学,但对于有限理性人而言却是必要。善培育和生成在恶土壤中,要在感性世界中凭借自身力量克服根据不在此恶,需要道德信念坚定、道德偏好纠正更需要勇气和力量,才能彰显人德性光辉。

  • 标签: 康德伦理学 抑恶
  • 简介:家训我国古代道德教育和家庭教育重要形式,其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文本多样。家训精神是以仁义为本,孝亲悌长家庭伦理核心,诚信友爱为人处世原则,尊师重道追求真理法门,知行合修身养性要诀,持戒行善对治五毒良方。家训集德性与智慧于体,其终极目的通过教化使人成贤成圣。这种精神无疑对当今家庭教育有着积极借鉴意义。

  • 标签: 家训 德性 智慧 家庭教育
  • 简介:康德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没有任何自由可言,即使“人为自然立法”掌握了自然必然性,目的仍然是为了满足人自身物质欲求,不可能走出自然王国。由此康德提出实践理性优先于理论理性,强调只有“人为自身立法”实践理性才能够将人从自然王国中拯救出来而走向自由王国。康德这命题危害,否认人在自然面前拥有自由,人在自然面前只能遵循弱肉强食生物法则,道德地对待自然万物在学理上不具有可能性。本研究试图颠覆康德命题,认为人在自然面前不仅拥有本体论自由,而且这自由还优先于认识论自由和实践理性自由。人只有证明自由本真性具有生态性质,即人在自然面前能够拥有本体论自由,才能担保自身从自然王国之中真正解放出来,使保护自然环境伦理行为获得坚实哲学基础和正当性理由。

  • 标签: 自由 生态 本真性
  • 简介:休谟认为道德价值在于人品质,个体品质其行为原因,只有出于品质行为才具有必然性,才具有道德价值。美德价值来源于其愉悦性和效用。美德愉悦性指向人心理体验和幸福,美德效用则指向社会公益和社会秩序。休谟所论美德价值两个来源实际上区分了两种道德形式,主要与自然美德相关美德伦理,与人为美德或正义相关规则伦理。休谟关于美德价值分析,大体上基于常识道德立场,同时也以实践为基础,这为当代伦理学理论尤其美德伦理学定位和发展提供了有价值思想资源

  • 标签: 休谟 美德的价值 愉悦 效用 美德伦理学
  • 简介:近代以来,以梁启超为代表我国思想界展开了公德与私德争论。梁启超认为,无论公德、私德,本质都在于为公共利益服务,他试图以构建公德来促使个人为国家和民族利益献身,而将公德培育又纳入私德范围,强调个体道德实践。梁启超公德观以日本公德思想为中介,有其西方思想渊源。在社会契约论基础上,边沁首次提出私人伦理与公共伦理区分,密尔进步将之发展为个人道德与社会道德。公共道德不同于私人道德外在规范,主要由社会制裁加以维护,其培育则依靠国家引导。中国古代公共道德理论强调理想与现实相统应用哲学,把公共道德看作种指导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生活艺术。在这视野下,由于商业在当代经济活动中居主导地位,因此我们必须以商业中契约原则为核心,通过社会监督和国家引导,在上层建筑领域中构建公共道德。

  • 标签: 公德 私德 社会契约
  • 简介:在现代国家法治化进程中,公民服从法律项政治义务,而不是单纯法律义务。公民不是简单地服从法律,而是能独立运用自己理性辨认和确认法律正当性,在服从法律过程中推进法治健全与完善。因此,在现代国家推进法治发展过程中,作为公民政治义务,公民对法律服从至少需要思考两方面的问题:其公民自愿性,如何提升公民守法意识;其二法律正当性,即法律必须正当,符合正义要求。

  • 标签: 法律服从 自愿性 法律正义
  • 简介:作为个伦理政治问题雾霾治理所关注核心问题:面对共同环境危机和不同个人利益诉求,我们应该遵循什么样正义原则来界定各种环境参与者所应承担治理义务,并决定不同环境治理参与者应当承担多少减排责任或受到多大程度权利限制。人们试图运用污染者付费、获利者付费、人均平等责任等原则来决定谁该承担治理雾霾成本。但这些原则不同程度地存在些缺陷。这篇文章尝试提出种基于机会成本平等家务负担原则,为分配雾霾治理成本提供个不同版本方案。

  • 标签: 雾霾治理 责任原则 负担分担 机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