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基于不同历史文化背景而形成的不同逻辑传统,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因此,两种逻辑的比较研究只有建基于历史分析文化诠释之上,才能对它们的异同作出合理的分析说明。墨家逻辑依托于先秦文化,亚里士多德逻辑依托于古希腊文化。两种文化有不同的特征和需求。不同文化的特征和需求,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逻辑。两种逻辑的差异主要表现为:目的任务不同,逻辑特征不同,主导的推理类型不同,推理成分的分析不同,后续发展状况不同。

  • 标签: 墨家逻辑 亚里士多德逻辑 比较研究 逻辑传统
  • 简介:毛泽东早期的逻辑观念,不但是指他早期逻辑的认知,也包括他早期遵守逻辑的愿望和习惯。毛泽东在长期学习、研究和运用逻辑中,逐渐形成、改变和发展了自己的逻辑观念。他提出扬弃性的逻缉研究原则,倡导批判性的逻辑研究方法,论述根本性的逻辑理论问题。毛泽东逻辑观念的转变和发展,肯定了形式逻辑的学科地位,明确了该学科的研究对象,推动了逻辑的传播和普及。

  • 标签: 毛泽东 逻辑观念 扬弃性 研究方法
  • 简介:本文主要对金岳霖先生20世纪20-40代逻辑思想进行较全面的研究。金岳霖对传统逻辑进行了创造性的介绍和深刻的批评;罗素、怀特海《数学原理》的逻辑演算作了全面介绍;另外金先生深入思考逻辑哲学问题,精辟而系统讨论逻辑演算,在我国最早讨论了逻辑的完全性、致性和独立性。金先生堪称我国现代逻辑和逻辑哲学的奠基人。

  • 标签: 金岳霖 逻辑思想 创造性 逻辑哲学 逻辑演算
  • 简介:本文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1)“逻辑真”是否是真的个子类?(2)逻辑作为度量真的测度标准之。它如何实现这种标准?(3)逻辑真自身的理论说明依赖于怎样的观念?作者分析了以往哲学家、逻辑学家这些问题的些代表性看法,认为:(1)“逻辑真”不是真的个子类;(2)逻辑真只能测量观念形式上的关系;(3)逻辑真是认识论意义上的概念,它的本体论说明是个“自足观念模式”的良性内循环结构。

  • 标签: 逻辑真 自足观念模式 良性内循环结构 测度
  • 简介:论文认为强化前件规则虚拟条件句确实足失效的,但传递原则、逆换原则和析取前件消去规则并没有像希尔皮南所说失效了。如果性替换规则加上条件:个命题的某个部分实施替换,要求所利用的同性在该命题的模态下也成立,则同性替换规则可以运用于模态语境。奎因存在概括规则在模态语境中失效的分析并不完全准确。

  • 标签: 强化前件规则:析取前件消去规则 同一性替换规则 存在概括规则 虚拟条件句 逻辑
  • 简介:知道者悖论产生的根源在于“知道”词的意义的模糊性。现代逻辑追求“知道”的明晰表达,但对于“知道”本身缺乏深入的反省。本文从语义分析的角度出发给出了个相对稳定的“知道模型”,此模型可以作为认识论逻辑的语义基础。在这个模型中,“时间秩序”是核心概念。

  • 标签: 认识论悖论 知道者悖论 知道 时间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