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黑格尔的哲学(即客观精神)是自由意志实现自身的历程。思维和意志作为精神的不同环节,在自由意志的历程中不断地相互转化,并在其中实现精神的同。自由意志包含三个环节:第,普遍性的环节即思维,体现为抽象自由;第二,特殊性的环节即意志,体现为特定的自由;第三,单性,即前两个环节的合题(同),体现为现实的自由。自由概念在抽象领域中的历程,是场抽象的普遍意志自身的扬弃运动,是意志历经从抽象规定向自我相关的规定的发展过程。该过程同样体现三个环节:第,所有权是对纯粹抽象人格的否定,但所有权只是抽象的"我的东西"的规定,尚未在意志内部获得定在,因此它需要过渡到诸意志间的关系,即契约;第二,契约以双方意志为中介,形成共同意志,但仍不是普遍意志;第三,在不法中,欺诈和犯罪展示了特殊意志之间以及普遍意志与特殊意志之间的矛盾运动。刑罚(作为普遍意志的抽象)通过否定特殊意志对普遍意志的否定,从而实现意志的否定之否定,并形成意志的自我相关,进而实现向道德的过渡。

  • 标签: 黑格尔 意志 思维 自由 抽象法
  • 简介:哲学原理》所回应的是近代政治哲学中的个根本问题:自由概念如何成为现实?它同时也是在追问如何在理论上创造种启蒙时代的公共生活方式(它体现为种政治生活和制度安排)。黑格尔在《哲学原理》中考察了近代以来的两种权利学说(自然权利学说、道德权利学说)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最后提出了自己的伦理国家理论。

  • 标签: 自由 自然权利学说 道德权利学说
  • 简介: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以隐喻的方式提出了两种国家政治模式,即机械模式和有机体模式,这种隐喻并非单纯着眼于修辞学上的效果,而是着眼于其哲学上的造型功能,甚至是哲学思考和言说的本质。后世哲学中的"概念隐喻"在康德这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以帮助建构他自己全新的哲学思考。类比思维不只是达到语言效果的种辅助手段,而且是正规的哲学思维方式,它表达的是无法用逻辑规则来限定的哲学思想。图型和象征论在康德那里是把概念和直观联结起来的两种不同的方式,虽然后者被当作前者的补充,为的是在涉及理性概念(理念)时补知性范畴(概念)的图型之不足,但它本身也成为建构个超越于认识论之上的哲学领域(实践哲学和美学及目的论)所必不可少的枢纽,它在理知世界的原则无法使自己显现为直观的情况下,以现象上可了解的方式得到了描述。类比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已被采用了;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则以类比的"模型"代替了"图型"的作用;而在《判断力批判》中,有机体和自组织的概念为政治哲学中的那些理念提供了实在性的证据和理论的支持。康德在自然机械产物、人工制品(艺术品)和有机体之间所做的区别使政治实体在等级上凌驾于自然物之上,并通过将有机生命的合目的性原理转用于政治体制方面,而论证了民主共和体制对于专制独裁体制的优越性,而这种优越性并不在于那种外在表面的政治形式,而在于内在的精神实质。康德的身体政治学也不同于古代由部分(头脑或心灵)支配其他部分(肢体)的身体政治学,而是主张每个平等的成员都先于国家,而国家同时也先于每个成员,它既不是回归古代的整体主义,也不是后现代的极端自由主义和个体主义,而是指向现代共和主义的进步方向的。

  • 标签: 图型法 象征论 隐喻 有机体 国家 政治体制
  • 简介:康德的第类比即实体性类比的论证值得研究。它的主要目标是论证实体在现象的变化中持存。对此,康德给出了三个论证。第版论证从主观领会入手,强调持存物是时间本身的经验性表象的基底,但由于其存在跳跃和缺漏,最终不令人满意。第二版论证转换角度,强调持存物是时间本身的基底,论证简洁明了,弥补了上述不足。为了说明实体为何不生不灭,康德还补充了个论证,它方面捍卫了第类比的论证目标,另方面为第二类比做好了铺垫。总的来说,康德的第类比的论证是可以令人接受的。

  • 标签: 康德 第一类比 实体性 第一版论证 第二版论证
  • 简介:本文首先要探讨的是,布伦塔诺如何尝试根据存在之类比的学说这线索,来对亚里士多德的范畴学说展开系统化。对存在者及其多重含义的追问集中于范畴分析。海德格尔对布伦塔诺解释中的这决定性要点的解读,是极具批判性的。他的批判经历了不同的阶段:首先是对传统判断理论(作为真理的位置)的解构,然后是对存在(ousia)的时间性解释,最后是存在的真理含义的明确提出。与布伦塔诺不同,海德格尔尝试以种源初的发生方式揭示范畴的发生行为,这取代了布伦塔伦提供种“范畴系谱学”或者种“范畴演绎”的尝试。自此,重要的是,将构成希腊之现成范畴的背景的原初经验加以突出:希腊存在论的源始规定是从制作(poiesis)范畴中派生出来的。同时,要批判性地探讨海德格尔对亚里士多德存在论阐释的可能性和界限。

  • 标签: 存在之统一性 类比的统一性 海德格尔 亚里士多德 布伦塔诺
  • 简介:在词源学和哲学的视角下,文章首先分析和引证了"gemein"为什么会是"下流的""无耻的",阐述了没有个性和下流无耻的关系。文章力图借助词源学的方法揭示出,杰出就是意味着对起规范作用的边界进行挑战和游戏;而真正的天才总是可能冒着被时代误解的风险。

  • 标签: gemein 下流 变态 天才
  • 简介:在《第三手稿》中,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与有关共产主义的论述之间具有某种致性。以私有财产为视角,这种致性表现在:首先在私有财产的两种扬弃形式与他在批判黑格尔时所进行严格区分的两种扬弃形式之间具有致性;其次,在私有财产的积极本质与他在批判黑格尔时所考察的异化的积极意义之间具有致性;最后,在私有财产的扬弃方式与他在批判黑格尔时所发现的扬弃的破绽之间具有致性。

  • 标签: 私有财产 辩证法 共产主义
  • 简介:先天综合判断的第三者问题是康德先验哲学中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纯粹审美判断作为先天综合判断,其第三者问题同样是康德先验哲学中个重要且合理的问题。但是,学界对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关于纯粹审美判断的演绎所做的研究往往忽视了纯粹审美判断的第三者问题。研究表明,审美共通感是联结纯粹审美判断的主词和谓词的第三者,是赋予纯粹审美判断普遍必然性的先天根据。因而,可以将纯粹审美判断的演绎理解成是针对审美共通感所做的演绎。在纯粹审美判断的演绎中,审美共通感的地位是基础性的,因此,它在纯粹审美判断的演绎中发挥的作用就不仅仅是功能性的,更是发挥着主导性作用。

  • 标签: 审美共通感 纯粹审美判断 第三者 判断力批判 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