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大易深处是科学──易卦设计研究王俊龙易卦组合设计具有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自然是相互的:已有的组合设计理论及其成果有助于加深对易卦的认识,同时,易卦所具有的无穷启悟功能也引导着我们从某种特殊的角度对组合设计作进步地研究。怎样在易卦的启发下进行...

  • 标签: 区组设计 二进制数码 格雷码 乘法规则 易卦 组合设计
  • 简介:哲学的第问题或者说元问题是哲学究竟该如何界定的问题。几千年的哲学发展史就是哲学寻求自身合理定位的历史。由于对哲学自身的身份或定位认识不清,我们的哲学书总是以种非哲学的方式诉说着哲学的问题。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分别自然、社会和思维研究对象,哲学研究虽然离不开对自然、社会以及思维的关注,但从根本上看,哲学面对的仅仅是人自身,并且也只能站在人的立场上去关注和理解自然、社会以及思维。

  • 标签: 哲学发展史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意义 哲学研究 元问题
  • 简介:智,字密之,号曼公,安徽桐城人。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卒于清圣祖康熙十年(1671年),是明末清初(相当于十七世纪)哲学家和科学家。他提出了“三约法”的方法论,用以研究宇宙、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及认识规律。

  • 标签: 方以智 解析 十七世纪 明末清初 认识规律 运动变化
  • 简介:《周易程氏传》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大师程颐在对传统易学扬弃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用义理对《周易》进行的注释和解说,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如对于“节”卦,他认为体现出了“尚”的哲学思想、“节制度”的政治思想、“养正于蒙”的教育思想,等等。这些思想至今仍闪着智慧的光芒,给我们带来很大启发。

  • 标签: 节卦 节贵适中 程颐 周易程氏传
  • 简介:《周易》之文的原初论述主要表达在《易传》,“文”是万事万物得以产生和呈现的样态或理则,而《贲》卦之经传为《周易》说“文”之典型。藉由王弼、程颐和朱熹对《贲》卦各有侧重的阐释,可从文如何产生、文质关系、天文人文和神道设教等层面说明“文”的基本含义和普遍意义。

  • 标签: 《贲》卦 天文 人文 神道设教
  • 简介:庄子对语言有着深刻的洞察。在他看来,道超出了语言的范围,且语言时常会遮蔽大道,然而道又必须被言说,否则语言将走向沉寂灭亡。所以。如何找到并运用种能够言说大道即终极真理的语言,便成了庄子思想的重要问题。通过隐喻为特征的“三言”,庄子巧妙地解决了这问题,并创造出了个绚丽多彩的文本空间。

  • 标签: 真理 语言 庄子 隐喻
  • 简介:战国时期齐国大型墓葬多皆设陪葬墓,同时期其他列国殉人墓相比,具有数量多、随葬品丰富的特点,其中陪葬墓随葬石佩饰尤具特色。石佩饰可依其管珠石牌的组合方式分成A、B、C三型。A、B型不具地域色彩,女性专用;C型齐国独有形式,男女不拘,兼可使用。A型石佩饰的使用无身份等级限制,B、C型石佩饰的使用具身份等级的约束限制。齐国石佩饰应源于西周用玉、佩玉习俗,逐渐发展成独具齐国特色的随葬品。

  • 标签: 战国时期 齐国 陪葬墓 石佩组饰
  • 简介:王安石博闻广览,尤爱《老子》,晁公武在《郡斋读书志》中曾说“介甫平生最喜老子,故解释最所致意”,司马光也说“介甫于诸书无不观,而特好孟子老子之言”,其所注《老子》,对王秀、陆佃、吕惠卿等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亦代宗匠也”。可惜王注《老子》仅前十一章原注尚存,其后注文已散佚,今人容肇祖、蒙文通、严灵峰先生纂辑散见材料加以整理,务使王注得以再传。今仅就辑佚的材料和王氏《老子》的相关材料,从道人手来研究王安石在《老子注》实现的价值转向。

  • 标签: 《老子注》 价值转向 王安石 为学 《郡斋读书志》 《老子》
  • 简介:是惠栋用易理对中庸的注解,该书实际体现了惠栋的许多学术特色,其考据学特色表现为:1.复经书原貌.2.考典章制度.3.述微言大义.而其思想特色则表现为将中庸的思想看作个整体,从而在注解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易学思想完整地表达:乾元经过择善积善的过程最终达到既济的理想境界.

  • 标签: 惠栋 《易大义》 考据学 乾元 择善 积善
  • 简介: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公布之后,学界同仁已经发表了十分可喜的成果.但对经文的释读,仍有许多问题值得进步讨论.本文楚竹书本参照,对经文的八条卦爻辞作了释读,讨论了易学史上有代表性的意见,提出了些耐人寻味的见解.这对我们步逐渐接近卦爻辞的本义,或许不无裨益.

  • 标签: 周易 楚竹书 释读
  • 简介:罗钦顺认为《周易》的宗旨就在于“穷理尽性”。《太极述》是罗钦顺在易学上的个创造,其中讲述了太极之义、太极之全体、太极之妙用,及人物之性、圣学体用之全等问题,建构了个宇宙万物及人生性命的演化的总过程。

  • 标签: 罗钦顺 太极述 易学 理学
  • 简介:江户时代初期,日本儒学作为相对于“虚学”佛教的“实学”逐渐获得独立的发展,尤其在朱舜水实学思想和罗钦顺“理气物”论的影响下,朱子学者安东省庵和他的同门贝原益轩等人把朱子学的“理”从先验的理转化为经验的理,主张“理气合论”,其后学新井白石进步发展了朱子学的格物穷理精神,重视实用性、实践性和经验性。他们在近世日本传播和普及朱子学的过程,推动了朱子学从形而上学的道德主义向经验合理主义的转变,实证科学和经验科学在日本社会的萌芽和发展奠定了哲学基础。

  • 标签: 安东省庵 贝原益轩 新井白石 理气合一论 经验合理主义
  • 简介:从法哲学视域,通过对“学”道”的诠释和对《管子》“四篇”《老子》的比较发现:二者均以自然之道规制人生和社会的根本依据:二者所论之道有可知可得可效法之同和可言说不可言说之异;由此形成二者法哲学思想致思取向“学”道”的不同。《管子》“四篇”规制人生和社会的目标是通过对礼法的改革和完善,在现实世界彰显和实现道,其致思取向是“学”;《老子》规制人生和社会的目标在于回归道,其致思取向是“道”。在致崇尚自然之道的同时,对人为的礼法,《管子》“四篇”建设多于否定,《老子》否定多于建设。

  • 标签: 法哲学 为道 为学 《老子》 《管子》“四篇”
  • 简介:在孔门弟子,孔予把颜回、阔子骞、冉伯牛、仲弓归“德行科”。“德行”不仅仅是指表面上的道德行为,而是具有比较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乐道”、“志学”、“孝悌”、“仁政”四个维度,并且按照“个体”——“家族”——“群体”的逻辑顺序展开。“乐道”、“志学”属于“个体”层面,首推颜回;“孝悌”属于“家族”层面,当推闵子骞;“仁政”则属于“群体”层面,应推冉伯牛和仲弓。“乐道”、“志学”、“孝悌”、“仁政”反映了“个体”、“家族”和“群体”的关系,而这三种关系构成了当时整个社会运行的基础。这正是主张积极入世的孔子看重德行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 标签: 儒家伦理 德行孔门弟子
  • 简介:本文在考察规约隐涵、性会话隐涵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语句的非真值条件意义的再处理设想,即缩小“隐涵”范畴,扩展“语义预设”范畴。具体言之:解散隐涵集合体,只保留特殊会话隐涵,即“隐涵”等于“特殊会话隐涵”;取消“规约隐涵”概念,把它归入语义预设(强规约隐涵归入典型语义预设,弱规约隐涵归入非典型语义预设);取消“性会话隐涵”概念,把它归入非典型语义预设。“预设”概念的外延扩展后,其分类系统则为:预设分为语义预设语用预设;语义预设再分为典型语义预设非典型语义预设;语用预设再分为命题内容条件语用预设、预备性条件语用预设、真诚性条件语用预设和实质性条件语用预设。

  • 标签: 规约隐涵 一般性会话隐涵 预设 非真值条件意义的归类
  • 简介:中国经典诠释传统有投有自已的特点?经作者研究之后.感觉到传统经学的实践确实有直释旁通两个基型.可惜投有受到学者充分的注意.故本论文为了具体讨论起见.特别《易经》的诠释.依以下各节:、前言,二、对“中国经典诠释基型”的界定,三、《易》籍著作的诠释体式,四、直释型诠释的方法问题,五、旁通型诠释的方法问题,六、结论.来论述.其中第四、五两节又各立细目,详细讨论诠释的方法问题.中国经典的诠释体式是依字卷运次解释而成立低层的训诂、章句、注、笺、解、疏、说、传,甚至更有不泥于文句,而依义理而成立高层的释义、通释、通义.乃至量高层的哲理诠释.其诠释可归纳成两个基型,即依各经本身在历代表现出日新乎高明的直释诠释依异经互释在后代表现出富有乎博大的旁通诠释。在中国经典诠释传统.此两型诠释之于经典正犹乾坤之于易,经典在诠释中表现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 标签: 易经 经典诠释 直释诠释 旁通诠释
  • 简介:义利之辨,既为儒家的传统论题,在现代的意义世界里,也能转出它新的生命和新的形式。论语时代发轫的这命题,墨学的对峙交通,经过董仲舒、程朱系的补充或补订,兀然在有宋代朗现出新的气象。水心环绕此命题所下的补正工夫,即是其中的案。《水心别集》卷三说“崇义养利,隆礼以致力”,到了水心晚年来了个大的转换,方面仍是义利并举,另方面则是利先义后,谓之“成利致义”。比照横渠、朱子用“心”来统贯“性”“情”二观念,水心在“义”“害”的链接间,寻到了个大写的“利”字:利,既可以是“义”,也可以是“害”,犹剑双刃,较之“心统性情”,它是“利统义害”。故,就结果言,水心说坦荡地展臂拥抱墨学,却恰好造成对先秦儒义本学统的彰显,小程子辨明兼别、融通儒墨的理分殊说,有不二之妙。

  • 标签: 道德与功利 义利之辨 德性论 一体两面
  • 简介:<正>宋代金文著作中曾著录过件公壶,系公其女叔姜所作媵器。清代山东境内出土过王妇孟姜匜,也是国其女嫁给周王时所作媵器,这个姜姓国和文献的姜姓纪国是否国,近代曾有争论。1969年烟台上夼的座墓葬中出土了侯鼎和己华父鼎,器己器共存于墓的事实结束了已往的争论,证明、纪(己)确系国。1974等莱阳座墓葬再次出土纪国铜器己侯壶。烟台市博物馆收藏件纪侯钟,清代寿光出土者铭文有别,传

  • 标签: 胶东地区 左传 王献唐 出土 金文 山东半岛
  • 简介:青少年网络使用安全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在分析网络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原因基础上,提出借鉴日本网络法治和家庭监管并重的成功经验,应对和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青少年网络使用安全问题。

  • 标签: 青少年 网络安全 法治 家庭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