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张之洞与江苏近代工业的兴起唐文起河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为了推动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化学术研究,全面探讨张之洞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贡献和地位,吸取其历史经验教训,于1997年5月在石家庄举行了“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化学术讨论会”。本人对张之洞的...

  • 标签: 张之洞 近代工业 中国近代史 张謇 工业史 缫丝厂
  • 简介:作为六朝古都,南京既是中国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也是长江流域的重要商埠之一。由于历史相沿特别是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定都,南京逐渐发展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本文以1927-1937年南京工业的发展为基础,着重探讨这一时期南京工业的特征,指出虽为经济中心,但由于自然与历史沿革,南京的工业发展带有自身的显著特征。而且,从总体上说,南京的工业一直不发达,并且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并影响到后来。

  • 标签: 工业发展 1927-1937年 南京市 手工业 机器生产 工业内部结构
  • 简介:英国伦敦通过城市复兴计划对传统工业设施进行大规模改造更新,解决“去工业化”所导致的城市经济衰退、城市景观败落、就业岗位缺乏、发展潜力不足等问题。其中,泰特现代艺术馆是对“废弃工业建筑设施”进行改造,金丝雀码头新金融城是对“废弃工业场地”进行改造,伦敦东区斯特拉福奥运新城是对“衰落的传统工业社区”进行改造。这三大案例具有典型性、代表性,通过发展金融、创意、体育等新兴产业对传统工业设施、场地、社区进行更新改造,激活发展动力的做法,对我国部分面临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压力的城市,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 标签: 旧工业区 泰特现代艺术馆 金丝雀码头 伦敦奥运会
  • 简介:与人类社会的工业化进程相比,后工业化进程是一场意义更大、范围更广、层度更深的社会变革运动。对于变革过程中的社会治理,人们通常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是自然演进,二是自觉规划。在工业化进程中,人们选择了自然演进而经历了长期的社会动荡,所以,在后工业化进程中,我们应当对社会治理进行自觉规划,以免人类陷入更大的危机和动荡,甚至走向毁灭。然而,目前的状况是,人类寻求合作的观念和呼声被淹没在了支持竞争的制度安排中,意图突破官僚制的组织设计仍维持着以往的中心-边缘结构,社会治理仍是以管理型政府为中心的。因而,在后工业化进程中自觉规划社会治理,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突破旧的制度框架和思维方式,建构起全新的政府模式,引导多元社会治理主体之间的通力合作。

  • 标签: 竞争 合作 边界融合 服务型政府
  • 简介:一主体对某种思想、学说和理论等确信的态度是主体在任何社会实践,在一切能动的创造性活动中的不可或缺的主观特征。由于主体在自己所从事的活动中,对于某种思想、学说和理论等总是在主观上面临着“信”或是“不信”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主体又总要自觉或不自觉地取其所“信”,舍弃其所“不信”;行其所“信”,否定其所“不信”。

  • 标签: 演化过程 本质 信仰 创造性活动 “信” 社会实践
  • 简介:江苏近代民族工业是在西方列强武力侵略刺激下,在一些有识之士的积极倡导下兴起的.它们的启动与江苏传统工场手工业虽没有直接的内在联系,但从价值观念角度来考察,明清江苏商品经济的发达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近代工业这种先进的生产方式是与商品经济的价值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近代工业开始兴起的时候,无论是人们的理念或是外在的环境,都容易接受这一全新的生产方式.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江苏近代民族工业形成了轻纺工业占主导地位、南北发展不平衡、开放性、波动发展等特点.

  • 标签: 江苏 近代 民族工业 发展特点 轻纺工业 启动模式
  • 简介:<正>中国儒家学说东传,对日本的政治思想、社会习俗曾经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成为日本一千多年封建统治的重要理论基础。因此研究我国儒学东渐的过程与东进后的演进与发展的历史,就成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一个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课题。一般说来,日本古代儒学大致经历了间接移植、直接模仿和日本化的三个发展阶段。从晋武帝太康六年(285)朝鲜儒学家王仁携《论语》赴日讲学,至隋炀帝大业三年(609)日本派遣小野妹子入隋进贡,这三百多年间,是日本间接引进中国儒学的时期,也

  • 标签: 朝鲜儒学 儒家思想 中日文化交流史 儒家学说 日本学者 封建统治
  • 简介:近代江苏农村家庭手工业与集镇的发展唐文起毛泽东同志在论述中国封建经济制度特点时指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11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地主和家族对于从农民剥削来的地租,也主要是自己享用。而不是用于交换。...

  • 标签: 家庭手工业 近代江苏 农业剩余劳动力 农村集镇 农村家庭 农村经济
  • 简介:社会契约不论在政治哲学史上或是作为一种正义理论,都有着悠久历史和重要地位。后来的研究又将其作为一种基于组织理论的个体权利来加以研究,即它是一种将伦理和道德的合法性与合作的战略和行动进行整合的途径。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它又作为经济伦理而被提出来。沿着唐纳森和邓菲的研究途径进行追寻表明,如果社会契约被意识到并被作为网络治理过程加以对待,那么其将适用于组织设置过程。这一洞悉有利于行政学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因为它能够引起人们对行政程序的关注,在这一程序中,信任在持续的契约交往中得以创设,并长期稳定地保持下去。同时,我们也需要一种应用于行政自由裁量的新途径(如道德代理),以认识组织的新兴网络形式及其竞争力和道德潜能。

  • 标签: 社会契约 网络治理 信任建构 道德代理
  • 简介:作为公羊学的核心思想之一,“三世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演进与“充实”的过程。其初,“三世说”仅仅意味着一种关于《春秋》历史的世代划分方式和记事方法的理论。在《公羊传》看来,“讳尊隆恩”与“辟害容身”是《春秋》“书法”的两个最主要特征。进而,何休创造性地将“内外之辨”融入“三世说”,赋予后者以拨乱反正之新义,“三世说”由是具有了王道论和历史观的色彩。随着清代公羊家对于“三统说”、进化论等观念的引入,“三世说”遂又成为通古达今和革故鼎新的象征。“三世说”的这一演进过程表明:作为经世之学,儒学始终直面现实,关注世界的变化,并试图以自己的理论创新回应、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

  • 标签: 公羊学 三世说 经世济变
  • 简介:后孔子时代儒家面临思想与实践的双重困境,子思承接孔子思想,创立五行说,试图解决外在之行缺乏内心之德约束的问题。郭店竹简《五行》篇“形于内”是外在之行与内心之德贯通的桥梁。子思对仁义礼智圣“形于内”的论述,主要在仁、智、圣上用力。子思论证五行“形于内”的同时,同样重视外在之“行”的意义。“行”与“德”并重,体现了子思的中庸思想。此后,孟子与苟子各偏于一隅,皆不得中庸。

  • 标签: 郭店竹简 《五行》 子思
  • 简介:在学术史意义上检讨现代思想研究,我们可以有这样的心得:'文革'时代的理论框架是'两条路线斗争史',继续革命成为历史叙事的元话语;而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则发生了向发展主义、经济中心主义的转换.前者可以说是政治史取向的革命思想史范式,后者可以说是社会史倾向的现代化思想史范式.

  • 标签: 革命理论 政治问题 毛泽东 农业合作化思想 社会经济
  • 简介:性善论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是早期儒家学说体系化过程的必然结果。这个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儒学的体系化、德行的内向化和德目的简约化,具体表现为五行说的形成,从五行说到四端说,再从四端说到性善论。

  • 标签: 五行说 四端说 性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