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WTO并没有就政府采购中“本国货物”的界定做出任何强制性的“上限”规定,(2009年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ARRA)针对钢铁制订的新“国货条款”也与《购买美国货法》中的美国“本国货物”有很大不同。因此,我国应该充分利用WTO赋予各成员制订“本国货物”的自由立法权,合理制订我国政府采购下“本国货物”标准,以便更好地落实我国《政府采购法》第九条所提出的“政府采购应当有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目标”的要求。

  • 标签: 政府采购 本国货物 界定标准
  • 简介:<正>心性之学从何时起,到何时才可称得上一门学问,释、道两家可否称为心性之学,这在学术界大体有一致的看法。在先秦时代,虽然也谈心论性,如孟子、荀子、《管子》之《心术》等四篇,都有较深入讨论,但不能说已构成心性之学,真正的心性之学,应该说成熟于宋明时期,宋明理学中的各种学派,都细致入微地讨论心性问题,所以后来有“无事袖手谈心性”之说,心性之学成为理学的代名词。宋明时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高峰期,其标志在于此时的哲学家对哲学概念都有相对的界定,并深入地探索概念的联系,并自觉地建立体系。宋明时期心性之学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把心性本体化,并通过工夫来完善本体,本体与工夫是这时期思想的主旋律。关于宋明理学的主旨,我已在《孔子研究》1992年第一期《本体与工夫》一文中作了探讨,我指出从本体上看,有四种类型,一为气本体论,一为理本体

  • 标签: 心性之学 性问题 学术界 代名词 荀子 孟子
  • 简介:<正>“心性之学”(thePhilosophyofMindandSoul)一词有广义、次狭义及狭义的理解。广义地说,它应是所有民族(包括东方、西方诸民族)的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部门,指的是探讨人的存在的根本原理的学问。从这个意义上说,西方的存在主义哲学、基督教神学以及各种宗教哲学思想中都有丰富的心性之学的内容,假如我们采取一种次狭义的看法,将范围缩小至中国哲学的话,那么,道家与佛学(尤其是禅宗)无疑都以心性为讨论的重点。但从约定俗成的用法来看,“心性之学”似专指儒家哲学而言。本文将对“心性之学”的讨论限制到儒家,这是狭义的说法,只是为了将问题讨论的对象缩小,并不表示否认其他各派哲学都

  • 标签: 儒家哲学 伦理道德思想 心性之学 儒家思想 道家 儒学
  • 简介:在任何现代政治场域中,过度关注、强调、放大人民的抽象形象都是不明智的,只有具体的人民才是正当性的真正源泉。本文据此着力于共和国六十多年来对人民的想象、界定与分类,勾勒了不同时期并存的三个人民形象,指出必须发现具体的人民,满足绝大多数人民的需要,才能实现良性的政治互动、良好的治理状态。人民必得发现,必须发现人民,理想政治大厦才能有坚实的支点。

  • 标签: 人民 发现人民 人民的形象 抽象的人民 具体的人民
  • 简介: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医哲学专业委员会已经成立了十年。探究中医哲学,或者说中医的哲学环境、背景、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中医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整体的文化。《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讲到:“方技者,皆生生之具也。”其所收集的典籍和内容,都是关于医疗、养生方面的,包括医经、经方、神仙、房中这几个方面,都是关于如何来维持生命,保养生命,提升生命的著作,所以称其为“生生之具”。

  • 标签: 中医哲学 标准 人文 智慧 直觉 专业委员会
  • 简介:中国古代关于认识真理性检验标准的思想可以大致归纳为四种主要观点。先秦及汉代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已经有了把感觉经验和行为效果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思想;古代唯心主义思想家则坚持无客观标准论,他们要么直接坚持主观标准论,要么认为根本无是非标准可言;宋、明、清时期的一些唯物主义哲学家提出并坚持以客观事物或事实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与此不同,王廷相、王夫之、颜元等人则提出“行”标准说,这种颇具光辉的哲学思想,使中国古代关于认识真理性检验标准思想的探讨大大前进了一步。

  • 标签: 认识真理性 检验标准 行为效果 主观认识 客观事物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