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3月26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由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主办。作为201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德国古典哲学与德意志文化深度研究”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研讨会邀请了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系著名教授策勒(GonterZoler)先生,华中科技大学邓晓芒教授、张廷国教授、王晓升教授、陈刚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德国中心谭渊教授,以及部分博士和研究生等参与研讨。

  • 标签: 德国哲学 华中科技大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政治 德国古典哲学 慕尼黑大学
  • 简介:7月5~6日在北京召开,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政治哲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共同主办。来自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及科研机构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围绕政治哲学研究对重大现实问题的关注、推动政治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展开了深入研讨,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中国政治哲学、西方政治哲学之间的对话提供了平台。

  • 标签: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 当代中国 学术研讨会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香港中文大学 西方政治哲学
  • 简介:20世纪中国历史有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帝制终结的1912年,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以及改革开放的1978年。这些时间节点,一方面将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划分为不同阶段,有助于揭示历史发展的变化性和阶段性;另一方面,又多少遮蔽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某些共相特征,使人们不易见到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延续性。其中最难逾越的是1949年这一分水岭,它又和历史学与社会科学(尤其是政治学)的学科畛域交织在一起,使情形变得更加复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研究者开始意识到跨越时间界限、突破学科畛域对于全面、深入地理解20世纪中国历史的重要性,并作了有益的尝试。哈佛燕京学社为此举办以“再思1949年分水岭:政治学与历史学的对话”为主题的工作坊,邀约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日本的十余名政治学者和历史学者,围绕相关的经验研究和理论方法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交流。鉴于工作坊取得的巨大成功,并为扩大跨时段、跨学科研究路径在中国学界的积极影响,特将会议纪要完整刊发于此,以飨读者。

  • 标签: 1949年 历史学者 政治学 分水岭 对话 跨学科研究
  • 简介:启蒙在中国现代中的命运问题,是一个重要而又充满争议的话题。这个问题又可以分为应然和实然两个问题:从应然的角度来讲,就是启蒙在中国的现代过程中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从实然的角度来讲,就是启蒙在中国的现代过程中实际上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 标签: 中国现代化 现代化过程 命运问题 应然 实然
  • 简介:4月12~13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由上海交通大学与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共同主办,论坛主题为“现代:文化传承与伦理重建”。来自中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以及韩国等国家的著名学者,如当代著名新儒家代表成中英教授、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以及英国科学院双院士玛丽安·霍布森(MarianHobson)教授、巴黎第一大学哲学系主任贾弗洛教授、法国著名政治哲学家伊夫·扎卡(YvesZarka)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黄伟力教授等出席会议。

  • 标签: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学术论坛 现代化 上海交通大学 中共中央编译局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简介:6月26—27日在广东南海西樵山举行,由中山大学哲学系与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联合主办。甘阳、刘小枫、陈少明、高瑞泉、吴重庆、干春松、费安德(德国)等30余名学者出席会议。会议主要就康有为思想与中国现代进程之间的深刻关联展开讨论,重新阐发儒学的“外王”资源,开启儒学的制度面向,以期激活中国传统政治智慧,对当代中国的制度设计有所裨益。

  • 标签: 制度化 康有为 儒学 中国现代化进程 论坛 中山大学
  • 简介: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标志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前进到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党领导的伟大历史实践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开始并正在进行着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新起点、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党在新起点、新阶段团结全党、统一全党,开展伟大斗争,继而赢得伟大胜利的思想武器。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书记 习近平 当代理论 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简介:7月13~21日在云南昆明举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云南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以及上海大学约翰·霍金斯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共同主办。U40是“Under40”的简称,意指40岁以下的年轻人。U40文产业暑期工作营是针对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及相应级别的青年研究人员的人才挖掘与培养活动。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 文化产业 文化研究 暑期 青年研究人员 产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