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管仲生活在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也是齐国由衰到强、由危到安、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而齐国之所以能够实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赫赫霸业,无疑是得益于管仲非凡的政治才干,尤其是他的人才思想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为齐国历史上最出色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管子在重视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考核人才等诸多方面都有自己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并在其政治实践中形成了完整、科学的人才思想理论.

  • 标签: 诸侯 齐国 重视人才 政治家 人才思想 春秋时期
  • 简介:“举贤”是孔子人才教育思想的出发点。“举贤”作为一种政治制度,不是周礼中原有的,而是奴隶制走向崩溃以后产生的新事物。齐桓公实行“三选法”可以看作是“举贤”制度的开端。孔子站在奴隶主阶级改良派立场,接受了“举贤”的思想,因此主张“学而优则仕”,以“学而优”作为从政的条件,是对贵族世袭的挑战,尽管从孔子的整个思想体系来看,他并没有根本否定世袭制。“举贤”的实质是要求从平民特别是士阶层中选拔人才,所以孔子极力主张把教育对象向平民推广,提倡“有教无类”。王官六艺之学与平民结合,发展而为诸子百家。战国人才辈出,与“有教无类”是分不开的。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能独立思考的人才品质。他提出了十二字的人才教育纲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仁且智”是高标准。“学”与“思”结合是孔子教育方法论的核心。孔子讲的理想和道德,当然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性。

  • 标签: 孔子 开辟道路 举贤 世袭制 齐桓公 仁且智
  • 简介: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周王室的衰微,齐国也逐渐摆脱了西周传统的“亲亲尊尊”、明德慎罚等治国理念,开始寻求一种既能纵欲享乐、又能建立中原霸业、称雄天下的新的治国方式。齐国的人才观也随之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其一,从能力方面看,大至宰相、小至各行各业,凡有一技之长的人物都是人才;其二,从品德修养方面看,无论社会地位高低,凡品德修养者也是人才;其三,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人才观经历了重德到重才的过程。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人才观的得失与齐国的盛衰紧密相连,虽距今两千多年,但其中的某些人才思想,如重视人才的治国理念、重用德才兼备的上层统治者的治国实践以及对什么是人才的深层思考,等等,仍对当今社会有种种借鉴意义。

  • 标签: 春秋战国 齐国 人才观 能力 品德修养
  • 简介: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为国家的发展和壮大,政体先后向中央集权方向演变,围绕着中央权力机构的系统分化和进一步完善,其人才体制出现了新的特点,重视“中央之人”的选任,尤重相的任置。本文试以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为例,来分析相任的人才理念的形成、贯彻及社会影响等。

  • 标签: 春秋战国时期 齐国 人才思想
  • 简介:引言本文旨在介绍可同时为有关和平的理论研究以及缔造和平的实践提供参考的核心概念.第一部分集中论述和平与暴力;接下来我们要讨论宽恕、和解与正义.

  • 标签: 和平学理论 社会正义 暴力 正义战争
  • 简介:11月2日在上海召开,由上海伦理学会与上海师范大学联合举办。来自湖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社会主义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3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 标签: 学术论坛 核心价值 伦理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社会科学院 慈善
  • 简介:邹忌是田齐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任相封君,辅助国君称“强于天下”。根据相关史料对这一人物进行详细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战国时期齐国人才思想的鲜明特点:德才兼备而更重才,与才相比,德的要求大降。这既富有战国时期鲜明的时代特色,又带有齐国社会风俗的一些印痕。

  • 标签: 邹忌 封君 战国时期 人才价值观
  • 简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以唯物论为指导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基础之上进行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所在。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哲学依据 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简介:10月11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由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文化观念与核心价值)、上海市伦理学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孑L子研究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光明日报》、《学术月刊》等高校、科研机构和学术媒体的30余位专家学者以及相关部门领导就“儒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题进行探讨,旨在引发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思考,对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儒学在当代的转型提供助力。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儒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 论坛 公开
  • 简介:所谓“儒学第三期开展”的涵义需要进行再诠释:就当下以及将来的发展而言,儒学第三期开展是指儒学从东亚到全球的地域性扩展,在此过程中,与西方宗教传统的对话将构成其核心课题之一。其次,儒学是否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宗教传统以及在什么意义上可以将儒学作为一种宗教传统。再次,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对话性一直构成儒学传统一个极其重要的特征。最后,儒学传统对于宗教对话至少应有三方面的贡献,即“和而不同”的对话原则、“理一分殊”的多元主义宗教观以及多元宗教参与和多元宗教认同的理论与实践资源。

  • 标签: 儒学第三期开展 宗教对话性 宗教对话
  • 简介:12月20—22日在广西大学举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和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哲学研究所主办,广西大学政治学院、广西大学中国-东盟研究院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立民教授,广西大学党委书记、中国-东盟研究院院长梁颖教授,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阮才东教授分别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崔唯航出席会议,广西大学政治学院院长雷德鹏教授主持开幕式。

  • 标签: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国际学术研讨会 核心价值观 越南 广西大学 中国-东盟
  • 简介:<正>江苏省社科院建院已有十年,文学所建所也有十年。从最初的只有研究人员2人发展到现在共有研究人员16人。十年来,由于路子对头,只有两人、几人、十几人的文学所,却出版了专著26本,编书18本,编辑《明清小说研究》12期、《台湾与海外华文

  • 标签: 社科院 道家道教 明清之际 台湾 新文学史 研究人员
  • 简介:3月26日在北京举行,由光明日报社、中央电视台、中国伦理学会联合主办。与会者强调,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连接个体与社会的桥梁。优良的家风家教,可以使个人获得进入社会的基本品质,在道德观念上进行自我约束,尤其对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树立道德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独特作用。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家教 家风 社会和谐稳定 道德观念 中央电视台
  • 简介:现代中国哲学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来自西方文明的冲击。西方的科技物质文明,已经全面地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西方的哲学思潮也趁势而入。在20世纪当代中国哲学家中,惟有方东美和程石泉二先生,在面临这项挑战之时,以他们的智慧洞见中国哲学优胜之处,是在关于圆融的思维形态。无论是原始儒家、道家,受到《周易》的影响,还是隋唐华严佛学中国化之后,灿然完备,均以圆融为其特色。这圆融的思想,可和当代西方哲学家怀特海所标榜的机体哲学会通,指示了中西哲学交流的通道。

  • 标签: 方东美 程石泉 易经 核心思想 哲学
  • 简介:1月19日在上海举行,由上海大学主办。来自全国各地30余所高校、研究机构、出版机构、新闻媒体单位共90多名专家参加了会议,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1)价值观的理论问题与国家发展。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韩震指出,价值观问题是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崛起的标志性问题。中国的崛起需要一种让人民为之骄傲的核心价值观。北京大学哲学系杨学功教授认为,价值观念本质上是一种主体性意识,关系到一个民族发展的未来。中共中央党校董德刚教授认为,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优越性是为全体人民谋利益,促进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学术研讨会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核心价值观 高层 上海大学
  • 简介:11月2日在安徽亳州举行,由光明日报社、安徽省社会科学院主办。以安徽亳州为中心的涡河流域,是古代思想家老子、庄子的故里,是开创了中国道教文化的“天下道源”。与会专家从不同角度围绕老庄思想与当代价值的总命题,就老庄思想的形成、核心内涵、哲学贡献以及老庄思想精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一脉相承的体现,进行了研讨和交流。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老庄思想 学术研讨会 社会科学院 古代思想家 安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