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试论管子"三损益法"罗天全"三损益法"见载于《管子·地员篇》。它采用数学方法计算五声音阶中各音之长比例,是我国乃至世界音乐史上记载最早的一种求律方法。本文拟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讨。一、关于《管子·地员篇》中记载的"三损益法"《管子·...

  • 标签: 三分损益法 《管子·地员》 五度相生律 吕氏春秋 十二律 音乐实践活动
  • 简介:宋代安世著《周易玩辞》一书,主张“因辞而测象”的治易路效,其学术风格兼重象效和义理.氏《周易玩辞》一书,对元代吴澄产生了很大影响。吴澄的易学思路。基本也遵循“观象玩辞”的路效进行,其易学著作《易纂言》多处提及并肯定氏观点,但吴澄没有在氏的观点面前止步,在易象内涵、卦变理论和义理的理解等方面,表现出与氏易学不同的特点.

  • 标签: 项安世 易学 吴澄
  • 简介:概称句的形式刻画涉及到知识表达和常识推理,由人工智能研究首先提出。之后出现了多种类型的理论,对于更为合理的概称句形式刻画方案的探讨也仍在继续。Delgrande首先开始用条件句逻辑处理概称句,并由Asher、Morreau和Boutilier等继续发展,其要点是将“鸟会飞”理解为“正常情况下鸟会飞”,毛翊继而提出双正常解读,将“鸟会飞”理解为“正常情况下,正常的鸟会飞”。以此前工作为基础,周北海提出概称句是揭示概念内涵的句子,“鸟会飞”表示的是“鸟”这一概念的内涵有“会飞”这一内涵

  • 标签: 词项逻辑 算法 树图 形式刻画 概称句 知识表达
  • 简介:通行本古经分为上下两篇.对于其何以如此篇,生当北宋的易学家程颐,在承继、整合和等的观点的基础上,作,明确提出以阴阳为基准篇的原则,指明"阳盛者居上篇,阴盛者居下篇",并逐卦作了分析,丰富了人们在此领域的识见.

  • 标签: 《周易》古经 分篇 程颐 上下篇义 阴阳
  • 简介:本文主要通过介绍《第五修炼》的思想精髓,联系《易传》思想体系,在"真实的宇宙"、"德性原则""生命的意义"三个面向上展开比较和讨论,以深化对《易传》思想的理解。

  • 标签: 易传 系统思维 四项修炼 忠于真相 德性原则
  • 简介:<正>天人关系是先秦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各家各派都有自己的见解。总的说来,“天人合一”是先秦哲学家最普遍的观念。荀子虽然提出“明于天人之分”,但最终归于“天人合一”,这一矛盾源之于荀子的“天”的二重性:自然之天与意志之天。在其整个哲学体系中荀子轻自然之天,重意志之天。这也反映出先秦哲学家的一个总的致思倾向。就此,笔者作一初步探讨,希望得到批评指正。

  • 标签: 荀子 先秦哲学 天人之分 自然之天 自然界 天人关系
  • 简介:20世纪中国历史有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帝制终结的1912年,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以及改革开放的1978年。这些时间节点,一方面将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划分为不同阶段,有助于揭示历史发展的变化性和阶段性;另一方面,又多少遮蔽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某些共相特征,使人们不易见到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延续性。其中最难逾越的是1949年这一水岭,它又和历史学与社会科学(尤其是政治学)的学科畛域交织在一起,使情形变得更加复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研究者开始意识到跨越时间界限、突破学科畛域对于全面、深入地理解20世纪中国历史的重要性,并作了有益的尝试。哈佛燕京学社为此举办以“再思1949年水岭:政治学与历史学的对话”为主题的工作坊,邀约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日本的十余名政治学者和历史学者,围绕相关的经验研究和理论方法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交流。鉴于工作坊取得的巨大成功,并为扩大跨时段、跨学科研究路径在中国学界的积极影响,特将会议纪要完整刊发于此,以飨读者。

  • 标签: 1949年 历史学者 政治学 分水岭 对话 跨学科研究
  • 简介:政策如何下乡及有效运作,是乡村传播学及乡村治理研究应该给予重点关注的议题。本文通过江苏省J市10个乡镇的实证调查,主要探讨了国家对农传播过程中信息沟通或实际运作的背后,存在着由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与人际传播所构成的政策下乡传播系统,其中体制性渠道与非体制性渠道的传播博弈,将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对农政策在乡村社会的认知、理解与传播效果。

  • 标签: 政策下乡 乡村传播 传播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