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7 个结果
  • 简介:<正>关于思维心理本质问题,一向心理学和哲学需要解答基本问题,然而到目前为止,无论心理学还是哲学对这个问题解答,仍处在研究探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规范和公认见解。正是这点促使笔者十分关注思维问题,现将管见陈述如下。

  • 标签: 思维过程 认知心理学 神经心理学 心理结构 解决问题 人脑
  • 简介:柏拉图《理想国》卷十中两个问题(对诗第二次批评和用神话来做结尾)长久以来一直研究者们聚讼纷纭对象,由于不能正确理解这两个问题,人们往往认为卷十和全书、卷十自身都缺乏连贯一致性。本文意在推翻这种理解,通过分析《理想国》全书问题结构及情节论证发展线索,指明了卷十位置及前述两个论题出现必然性,最终有力地捍卫了《理想国》全书及卷十整体性,并以卷十所涉及到哲学与诗既冲突又合谐双重关系为依托,揭示了卷十结构特性。

  • 标签: 柏拉图 《理想国》卷十 论题 位置 结构
  • 简介:在库恩“范式”理论发展中,“类比”对于塑形知识范式基本作用被越来越多地强调。与此相应,亚里士多德亦将“类比”作为认识得以形成和扩展基本方法。正是凭借对“人间”领域中较熟悉事物观察,亚里士多德才得以形成对“天”进行论说概念基础。正因如此,亚式物理学中那些诸多不同于现代物理特质,似都可以通过这种独特类比模式得到说明。

  • 标签: 范式 类比 运动 原因 人间
  • 简介:●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必然导致价值观结构变化●市场经济和价值观结构关系互动关系●价值观结构变化应遵循市场化、功能性、多样化、协调性、兼顾性等原则●价值观结构变化主要有结构基础、结构内容、结构属性、结构功能、结构方式等变化

  • 标签: 价值观 市场经济体制 价值主体 结构属性 结构内容 结构变化
  • 简介:<正>经济效益制约我国工业经济发展攻坚课题。如何走出一条质量好、效益高工业发展道路,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解决深层次问题。而经济效益不高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广东石化行业,同样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广东石

  • 标签: 提高经济效益 发展道路 效益高 产业结构调整 生产力诸因素 发达国家
  • 简介:本文通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术语形成史缜密考证,揭开了围绕这一概念种种迷雾。本文认为,尽管“西方马克思主义”这一论域并不存在刚性、僵硬逻辑边界,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根本不存在相对确定、可以用理性语言精确描述逻辑边界,只不过这条边界线弹性、模糊、因场景而变化。本文还提出了四种不同、但又可以共存“西方马克思主义”概念。

  • 标签: 西方马克思主义 科尔施 梅洛-庞蒂 佩里·安德森
  • 简介:理性主义西方哲学两千多年发展主导方面,非理性主义其附属方面,双方构成西方哲学史中一对矛盾,后者在前者基础上再加超越和提升结果。这一矛盾来自古希腊理性两大精神要素逻各斯和努斯交替上升,体现为柏拉图"迷狂说",但不是前理性迷狂,而是理性基础上迷狂,有别于中国传统理性。西方哲学理性理性努斯发展出来,但常与宗教神秘主义合一,到黑格尔才明确将二者分开,但仍免不了堕入理性神学。

  • 标签: 理性主义 非理性主义 逻各斯 努斯 迷狂 柏拉图
  • 简介:康德把道德任务规定为对无条件寻求。无条件内涵中包含了无条件命令式,即定言命令。定言命令要求道德哲学进入形而上学领域而且要求理性自我立法能力,即自律。由于自律和自由是交互性概念,所以不能从自由中推论出道德律。于是康德第二批判中转向对理性事实诉求。理性事实是个颇多微词提法,就海德格尔观点看,它本身存在方式恰恰没有充分给出。而且它并不是不可追溯,它根源于社会存在。

  • 标签: 康德 理性事实 自由 道德
  • 简介:斯宾诺莎西方哲学史上典型理性主义者,但是他对理性本身看法却并不能为人们通常具有的理性观念所涵盖,而是具有相当独特内涵。其中,最为关键地方在于斯宾诺莎抛弃了以理性为一种自在思维官能传统看法,转而认为理性一种特定知识和观念,而且他特别从一种动态视角揭示了理性自身基础及其生成过程。这种独特理性概念使斯宾诺莎与主流理性主义者理性观念相区别,同时也对他自己哲学体系构建发挥了关键作用。

  • 标签: 自在的理性 观念与知识 想象 共同概念
  • 简介:情理关系始终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争论不休问题之一。就其基本思想倾向而言,历来就是重理轻情。尽管有人倡导情理合一情感方式,注重在审美追求中重视情作用,社会控制上注重情软约束,但当情施之于道德领域时,就成了“以理灭情”

  • 标签: 道德 理性化 历史批判 情感方式 儒家 传统文化
  • 简介:敬畏对万物尊严直观,对超然性辨识。犹太一基督教认为,智慧由敬畏推动,敬畏信仰前提,信仰根源。人们应当接受敬畏指导。丧失敬畏,就会缺少洞察力。科学主义失去敬畏结果。学术界最近对科学主义讨论,说明人文精神开始崛起。科学主义大概一种国产货。我们今天应当在世界大家庭语境中说话或言说。敬畏自然与敬畏生命,二者同中有异。但是,我们所说敬畏自然,一点也不意味着自然主义。我们反对科学技术僭越。自然主义恰恰忽视不同于单纯物质生命。国内学者已经普遍注意到人类道德关怀应当扩大到人类之外存在上。

  • 标签: 科学 敬畏 科学主义 自然主义 生命 智慧
  • 简介:哈耶克经济自由主义代表了当代实践哲学发展一个重要趋向,即将认识论批判思想引入实践哲学。认识论批判使哈耶克实践领域走向了形式主义方法,反对全面的、实质性理性建构,但是,哈耶克方法论原则却使他陷入价值虚无主义深渊无法自拔,而不得不向神秘主义求援。

  • 标签: 认识论批判 方法论 虚无主义
  • 简介:理性陷于危机的当代,重读康德著作走出迷茫一条“林中路”。康德批判理性强调人道德进步和精神成长重要意义,克服了启蒙理性只重视知识片面性与独断性;康德实践理性规范了“目的王国”中主体间性关系,把主体性推进到主体间性,从而为当代交往理论提供了形而上学基础,架设了通往后现代桥梁。

  • 标签: 德国 古典哲学 康德 理性 交往理论 批判理性
  • 简介:<正>文化哲学当代研究文化问题重要课题之一。文化哲学研究对象是文化本质、文化与历史、社会关系,各种文化冲突、交流、比较,文化与宗教、道德、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以及文化与哲学本身关系等。第十七届世界哲学大会已经由科学哲学转向文化哲学,此届大会“具有一个极为广泛和普遍议题——哲学和文化。科学技术问题已

  • 标签: 价值观念 马克思恩格斯 文化哲学研究 传统文化 东西文化 主体
  • 简介:马克思实践哲学面临了劳动逻辑向实践逻辑提升和转换需要,以拯救易被化约于“劳动”之中伦理一政治型“实践”范畴独立地位。但这项工作必须自觉区别于西方实践哲学传统“实践”与“劳动”二分立场。马克思劳动概念中蕴含了属于它自身伦理规范内涵,需要将这~伦理规范内涵释放出来,以完成向伦理一政治型实践范畴过渡。

  • 标签: 劳动 实践 我思 反思
  • 简介:查拉图斯特拉在给予蔑视身体的人以唯一忠告——这忠告完全可以通过上下文前后一致地推导出来,即让他们变成“哑巴”——之后,引用了一个孩子言论,虽然他完全了解,这其实是大多数成年人会使用说话方式:“‘我身体和灵魂’——孩子如此说道。为什么人们不像孩子这样说呢?”(39)

  • 标签: 身体 图斯 演说 理性 说话方式 上下文
  • 简介:新疆作为中国亚洲内陆边疆,自古以来就有“欧亚十字路口”地理枢纽作用,有着地缘性战略地位,因而在近代成为帝国主义侵夺对象。抗日战争打响,国内外各方势力为争夺“新疆问题”解释权和政治主导权,各自意识形态与立场出发,对“新疆问题”进行了截然不同阐述。新民主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理论成果,其基本理念及其关于“新疆问题”科学阐释,向新疆传播过程中逐渐得到新疆政局各方普遍认同,有力推进了新疆和平解放,为结束新疆政治社会动荡奠定了基础,也为重塑新疆地区作为“革命枢纽”地缘特性创造了条件,补充与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内容。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 新疆 民族解放
  • 简介:长篇小说《施蒂勒》(Stiller)中,马克斯·弗里施(MaxFrisch)让施蒂勒这位公诉人发问道:“一个人在他有生之年能做些什么呢?我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它让我迷惑不已”。①弗里施提出这个问题很有启发意义。善于思考读者为了替自己操心,把这个问题变成了一个伦理问题:“我在有生之年应该做些什么呢?”长久以来,哲学家们一直都认为能够对此给出令人满意建议。然而,时至今日,在后形而上学时代,哲学再也无法自信地就个人甚或集体生活设计问题给出指导性答案。

  • 标签: 后形而上学 生活 回答 长篇小说 伦理问题 设计问题
  • 简介:1956年下半年,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波兰和匈牙利接连发生动乱,其中匈牙利事件对国际局势震动尤为强烈。因为苏联对匈牙利军事干预,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反苏浪潮。南斯拉夫总统铁托不仅没有站在社会主义阵营声援苏联,反而发表普拉演说,对苏联进行了批评。铁托演说引发了社会主义阵营全面论战。毛泽东主持下,我国发表了《再论无产阶级专政历史经验》,妥善应对了这一论战,并提升了中国国际形象。

  • 标签: 毛泽东 匈牙利事件 苏联 南斯拉夫 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