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3 个结果
  • 简介:析文化强权与文化冲突郭洁敏文化强权,亦称文化霸权、文化帝国主义、文化殖民主义,一般是指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文化价值观的强加行为。这一概念是由葛兰西在30年代首先提出的,揭露了传统文化概念的“超政治面纱”。他认为文化霸权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统治形式,统...

  • 标签: 文化强权 文化价值观 “文明冲突论” 西方文明 西方文化 西方中心主义
  • 简介:一、研究的缘起及意义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种不同性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伟大学说,指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一句话,只能用民主的方法,让群众讲话的方法。”在计划经济体制“阶级斗争为纲”的框架下,人民内部矛盾大多属政治思想性而非经济性,对于规模的群众集体行动,笼统的称为“群众闹事”,处理方式一般压制多于疏导,依据的是人民的信赖和执政党的“威权”。

  • 标签: 非直接利益冲突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邓小平 社会主义社会 计划经济体制 50年代
  • 简介:意识形态在国际政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秩序。冷战后,国际政治中凸显的国家利益观,经济全球化中国家相互依存度的增强,从表面上弱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与斗争。但事实上,意识形态的冲突并未终结。民主、人权、民族主义和宗教成为冷战后意识形态冲突的焦点。西方意识形态的强势渗透、东方价值观的温和传播、文化和大众传媒的意识形态属性,都在演绎着意识形态冲突与斗争的新变化。中国要积极应对意识形态挑战,在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多途径抵御意识形态渗透,防止和平演变,捍卫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 标签: 冷战后 意识形态 冲突 安全
  • 简介:<正>近代以来,全球化浪潮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价值观上.就在于全球化一方面促成了全球范围内引人注目的价值认同,另一方面也在世界上引起了普遍而激烈的价值观冲突。作为价值观上的两种矛盾趋向,价值认同与价值观冲突不仅共存于全球化运动之中,而且它们之间还具有一种特殊的内在联系。全球化中这一普遍而奇异的矛盾现象.本身就构成了全球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鉴

  • 标签: 全球化浪潮 价值认同 价值观冲突 西方价值观念 全球化运动 民族认同
  • 简介:1983年,欧洲的核子研究中心在数十亿次质子对撞中又发现了中间玻色子W±和Z~0粒子。科学家们的这一轰动整个世界的重大发现,进一步证明了毛泽东的粒子无限可分预言的正确性,同时又进一步证明了毛泽东对粒子物理科学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标签: 中间玻色子 研究中心 毛粒子 著名物理学家 工人代表 亚夸克
  • 简介:赫勒认为,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现代美学,是资产阶级时代的产物。美学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成为一种普遍哲学,并根据自身的体系推论出来的普遍意识形态和普遍理论的偏爱来评价和阐释'审美领域'、'审美'、'客观化的美'以及在这个框架之内的艺术。在现代社会,美学是必要的和不可改革的。赫勒在总体上肯定现代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不可否定的地位,同时也认识到,美学本身又存在难以根除的悖论:赫勒认为,现代美学的合法性基于一种价值'共通感';然而以'共通感'作为基础的美学却受到质疑——现代社会的'共通感'属于历史哲学范畴,是前设的,不具有绝对普遍性,它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同时也是变动不居的。赫勒承认这是产生美学自身悖论的根源,是不可消除的,但它也不成为取消美学的理由。

  • 标签: 阿格妮丝·赫勒 现代美学 历史哲学美学 共通感 合法性
  • 简介:格里塔从劳资之间的阶级斗争的角度,探讨了资本主义积累模式或调节模式的演变过程。在他看来,不管是泰勒制、福特制还是后福特制积累模式,都是为了以资本主义的方式来解决前一个积累模式中的阶级斗争而产生的。在对福特主义积累模式的形成与危机的解读中,格里塔不仅很好地贯彻了上述思路,而且还仔细地探讨了这一积累模式把劳动过程与消费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特点。应该说,格里塔的调节理论体现了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不同的新的左派理论思路,但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我们不难发现,他的这种阶级斗争线索,不是以历史观尤其是唯物史观为基础的阶级斗争,而只是经验政治层面上的阶级斗争。他的调节理论所具有的理论局限从根本上说是与此相关的。

  • 标签: 阿格里塔 福特主义 调节
  • 简介:在《平等与效率》一书中,美国经济学家瑟·奥肯超越经济领域的视角对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及抉择问题进行价值分析和判断,从而形成了其颇具特色的抉择理论。本文认为,平等与效率的关系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奥肯所提出的解决平等与效率问题的策略、建议对我们如何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政策,维护人民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 标签: 平等 效率 抉择理论 阿瑟·奥肯
  • 简介: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优秀传统的党.继承这个优秀传统,对于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至关重要.正如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所指出的,"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仅仅靠保持和完善原有的组织、体制和工作制度已经不够了,必须与时俱进,"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 标签: 党的建设 党的先进性 优秀传统 执政 中国共产党 江泽民同志
  •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把阿富汗当作睦邻外交的重要对象,从而使两国关系不断发展。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地缘环境下,中关系不可避免地受到两国自身因素、美苏大国因素和印巴邻国因素的影响。中关系的演变历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中阿关系 睦邻外交 历史经验
  • 简介:对哲学和现实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实质上是不同时期的哲学家各自立场和世界观的真实反映。汪信砚教授的《汪信砚论文选》充分彰显了他20年来哲学的方式关注现实、现实的情怀研究哲学的心路历程。该著作的出版必将推动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汪信砚论文选》 马克思主义哲学 现实
  • 简介:江泽民同志的"5·31"重要讲话,提出了总揽全局的四个"必须"四个"新",其中之一就是必须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当前,我们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就特别需要改革的精神.

  • 标签: 党的建设 伟大工程 总揽全局 江泽民同志 “三个代表” 推进
  • 简介:江泽民同志在今年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德治国。随后,江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明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要把依法治国同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从“德治国”的治国方略的明确提出,到关于社会主义道德与先进文化关系的论述,可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与“德治国”的目的标是一致的,两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 标签: “以德治国” 依法治国 先进文化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中国共产党
  •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视野开阔、高屋建瓴,站在时代的高度系统总结了马克思所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推动人民实现自身解放、指引人民改造世界、探索时代发展新课题和回应人类社会面临新挑战等方面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这一纲领性文献对于我们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人民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恪守 纲领性文献
  • 简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概论"课教学增添了富有时代色彩的新篇章,也对这门课的教学体系安排和教学方法改进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概论"课的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了解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历史进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了解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和实践;了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深刻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并使之内化为自己的信仰。

  • 标签: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概论”课教学
  • 简介:克罗齐在精神哲学的理论坐标中对美学独立性的论证,为破解"实践美学派"与"后实践美学派"之间的争论提供了可能的借鉴。应首先区分作为整体的"实践活动"与对"实践活动"的掌握方式,然后厘定审美活动、科学活动、经济活动与伦理活动之间的边界,进而才可能将实践的观点真正贯彻到美学研究中去。

  • 标签: 实践 美学 克罗齐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悉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跃迁的发展大势和客观规律,从全球视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多次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将以最大的决心和最积极的态度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应对共同挑战,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全球治理与国际环境合作,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这些为解决全球生态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

  • 标签: 习近平 全球视野 生态文明 生态安全
  • 简介:在总结"大跃进"经验教训的基础上,1959年下半年到1960年初,毛泽东逐步提出了"农业为基础"和"工业为主导"的思想。1960年初,"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完整表述,出现在国务院部委报告中。1961年初,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明确提出"农业为基础"的方针,但全党认识程度和贯彻力度还不够。在全面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关键时刻,1962年9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最终将"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确立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这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提出的独创性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发展。

  • 标签: 毛泽东 农业为基础 工业为主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简介:资本主义身上一直长着两只最有思想的眼睛,时刻注视着自身机体的变化。从政治倾向来说,一只是右翼学者的眼睛,他们从积极的和肯定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的变化作出解释和论证;另一只就是左翼学者的眼睛,他们从否定和批判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的变化作出分析和评论。对于全面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新变化来说,这两只眼睛都是同等重要而不可偏废的。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开辟观察当代资本主义的另一只眼睛的专栏,特邀请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授陈学明先生提供西方左翼对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的最新信息和理论观点。

  • 标签: 阿尔贝尔 “新美国模式” 法国 当代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