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民主是现代社会普遍认同核心政治目标和政治价值,是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物。由于毛泽东、邓小平所面临时代背景和发展目标的不同,他们对民主内涵、民主目的、民主实现途径理解存在着差异,形成了民主观两种不同理论模式。我们今天研究毛泽东、邓小平民主思想,对加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毛泽东 邓小平 民主观 理论模式
  • 简介:一所谓主观主义,在哲学上是指种种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学说。如列宁所说:'如果世界上只存在着感觉,如果物体是感觉复合,那末就很明显,在我们面前是不可避免地会否定客观真理哲学主观主义'。(《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117页)毛泽东所反对、批判主观主义,主要是指在革命队伍里、在革命实践进程中产生、存在那种以主观唯心主义为理论形式、一切从主观愿望出发、不从客观具体情况观察、解决问题思想、方法。毛泽东对主观主义

  • 标签: 反对主观主义 毛泽东选集 客观具体 毛泽东哲学思想 实践进程 《矛盾论》
  • 简介: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指出:'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东西'。这是他对实践范畴一种科学规定。我们要正确理解实践这一规定,就必须具体分析'主观见之于客观'具体表现。我认为,'主观见之于客观'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主体主观性因素作用于客体;实践观念指导着实践过程;实

  • 标签: 实践观念 《论持久战》 实践手段 正确与错误 实践目标 文中
  • 简介:二十世纪末以来,民主化浪潮几乎席卷整个世界,民主政治已成为大多数国家政治发展方向,成为了世界潮流。虽然民主已成为大多数国家认同价值,但至今民主仍没有统一定义。古典民主理论倾向于从观念上来理解民主,用权威来源或目的来界定民主。近代以来,越来越多学者接受了程序性民主概念,倾向于从制度上来解释民主。约瑟夫·熊彼特认为,“民主方法就是那种为做出政治决定而实行制度安排,

  • 标签: 民主观 改革开放 政治发展 民主政治 民主理论
  • 简介:建设高度民主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之一。邓小平作为娴熟地运用辩证法大师,从不孤立地谈论民主问题,而是注重从民主同其他事物相互联系中揭示民主本质及其特征。所以,我们在理解邓小平民主思想时,一定要把社会主义民主同资产阶级民主区别开来,把握住我国现实情况,把民主和团结、民主和法制结合起来,展现出邓小平民主观鲜明特色。

  • 标签: 邓小平理论 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民主观 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法制 法制观念
  • 简介:近年来,学术界对于主观能动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论,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见解,现将其中几个有关问题研究情况综述如下:一、主观能动性和意识能动性在研究和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所谓主观能动性(也称自觉能动性),就是人们有意识和有目的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活动。有的同志提出,为了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科学含义,应当把主观能动性和意识能动性严格地区分开来。他们认为,这两者是既有密切联系但又有严格区别的范畴,它们各自

  • 标签: 自觉能动性 物质力量 主观能动作用 马恩 创造型 积极型
  • 简介:在民主已被深深嵌入浓厚意识形态属性并被视为衡量不同社会制度优劣试金石的当今时代,我们必须时刻铭记马克思关于'全部问题就在于确定民主真正意义'告诫,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主本质内涵、表现形式、基本特征等一系列重要思想科学内涵,牢固树立民主本质是人民主权、民主是一种国家形态、民主具有历史性具体性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民主观,才能在全球日趋激烈'民主冲突'中掌握主导权,不断增强发展中国特色民主模式——人民民主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民主政治 科学内涵 人民民主
  • 简介:要素分配:促进效率与公平有力手段《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997年第6期认真学习党十五大精神党十五大提出,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无疑是我国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和实践重大突破。对于实...

  • 标签: 按要素分配 生产要素 效率与公平 按劳分配 基本经济制度 对外开放
  • 简介:邓小平在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基本问题时,其根本出发点是生产力,邓小平正是从生产力角度思考邓小平理论首要基本问题,而后实现了对毛泽东思想丰富和发展,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以生产力为最基本观点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以生产力为最基本要素邓小平思维方式。

  • 标签: 邓小平理论 生产力观点 思维方式 社会主义 毛泽东思想
  • 简介:徐慧萍(《江汉大学》1986年第1期)一部社会发展史,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变化历史。而生产力性质变化,则表现为生产力三要素在生产力系统中所处地位和所起作用变化。从历史发展总过程看,可以把生产力历史演变归结为三个基本阶段:以纳入劳动对象天然自然物为

  • 标签: 生产力三要素 社会发展史 江汉大学 徐慧 发展阶段 中所
  • 简介:“生产要素价值论”是不正确。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主要不在于解决分配中存在问题,也不是一种仅仅考察“原始实物交换”理论。它既不是“狭义劳动价值论”,也不是承认任何劳动都创造价值。我国长期以来轻视知识和排斥知识分子根源,不是劳动价值论。生产要素价值论不可能取代劳动价值论。

  • 标签: 马克思 劳动价值理论 生产要素价值论 资本主义 剩余价值
  • 简介:各投所有各获所值———学习党十五大关于按要素分配重大决策钱世明江泽民同志在党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一决策,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理论还是分配实践上都是一个重大...

  • 标签: 按要素分配 生产要素 国有企业 要素投入 要素收入 分配方式
  • 简介:党内法规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应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作为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而其逻辑起点和首要问题即是建立党内法规本体论研究法理范式。党内法规由"党规概念""党规规则""党规原则"三要素构成。党内法规确认和调整党内关系结果便是"党规关系"。

  • 标签: 党内法规 党规关系 党规概念 党规规则 党规原则
  •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改革开放新时期为社会背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为实践基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地位评价.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从理论体系思想渊源上.着重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恩想:二是从理论体系创立主体上。着重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智慧和心血:三是从理论体系地位上.着重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政治和精神财富;四是从理论体系指导意义上,着重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五是从理论体系品质上.着重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开放理论体系。

  • 标签: 社会背景 实践基础 战略思想 视域
  • 简介:自然与历史关系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以往有一些看法或多或少将自然与历史看作不相干的事物,"历史自然"与"自然历史"将自然与历史关系置于人感性活动之中,真正实现了自然与历史辩证统一。一方面,人类通过感性活动对自然进行改造和变革,使自然不断扬弃自身自在性,打上人类烙印,形成了"历史自然";另一方面,人类通过感性活动形成人类历史过程中,又无法离开自然基础和条件,历史就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生成过程,这是"自然历史"。因此,自然与历史是密切相干的事物,它们是同一个过程两个方面,两个维度,而非两个过程。"历史自然"与"自然历史"这一认识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它突出了实践生存论、本体论意蕴;实现了抽象自然观向感性自然观转变;实现了唯心主义历史观向唯物主义历史观转变;实现了主客对立向主客同一转变。

  • 标签: 自然 历史 感性活动 劳动
  • 简介:遗迹成了地方标志,它引起并深化支持一种特殊情结,把文化视作"财产"和"身份"标志。遗迹所刻记记忆和所标志历史通常被视为共享公共叙事有机部分,并不断加强身份意识和正统性意识。各种团体渐渐地利用尚未固定、还在争议和充满矛盾记忆、叙事和遗迹来实现这种效果。遗迹事实上成为一个充满争议场域——甚至是一个战场。记忆干预在纪念景观中引起微妙但不乏意义转变上,具有既个别又累积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能把遗迹抢救成一种道德空间,使其不仅能认证某种认同,而且可以促成更复杂(往往是人性化和世界主义)地对一些问题反思,如对过去、现在与未来之间关系反思,对遗迹本身性质反思。

  • 标签: 遗迹 记忆 骚动不安的记忆 记忆干预
  • 简介:'现实个人'是唯物史观重要理论前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范畴,是当前人学研究中基本概念。从多个维度对'现实个人'进行全面深入辨析,可以使我们全方位地把握这一概念科学内涵,更加深入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根本特征,更为深刻地理解人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之间辩证关系。

  • 标签: 现实的个人 维度 资本家 工人 自由全面发展
  • 简介:历来,学术界言称辩证逻辑,必谈黑格尔、马克思以及列宁,实际上,毛泽东哲学思想中也包含着丰富辩证逻辑思想。一些同志认为,辩证逻辑是思维辩证法,它所要解决问题之一也就是给人们一个正确思维方法。毛泽东在《矛盾论》、《实践论》中所阐述思想,就是要解决我党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问题。因而,深入研究毛泽东辩证逻辑思想,对于我们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对于促进我国辩证逻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毛泽东哲学思想 《矛盾论》 《实践论》 思维方法 工作方法 实践理性
  • 简介:从近代到现代,西方哲学思维方式发生了明显转变,这种转变表现为一种本体论哲学思维方式向非本体论哲学思维方式转变,不同哲学学派非本体论哲学思维方式虽然各不相同,但大都表现为一种“人回归”,强调人主体性地位和价值。探讨西方哲学思维方式变革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能够加深人们对哲学思维方式变革意义理解;另一方面,能为我国哲学思维方式变革提供借鉴和指导。

  • 标签: 哲学思维方式 本体论 非本体论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