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正当着我们举国上下欢庆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的时候,《毛泽东与近代中国》这一李君如研究员的新著出版了。这对广大读者,特别是对已经读过他的《毛泽东与当代中国》的读者们进一步要求学习、理解毛泽东思想,可以说是一个大喜讯。我幸运地先后两次应邀作序,使我成为先后两部著作的第一个读者,并使我获得了争取

  • 标签: 中国序 毛泽东中国
  • 简介:<正>对外开放,与国际社会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在此基础上,与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就当代国际社会和中国发展问题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一直是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点致力于学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发展目标。在我们看来,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应该包含"请进来"和"走出去"两个互动的环节。所谓"请进来",就是对外开放,就是通过翻译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学术著作、参加国外学术会议、交流访谈等形式,了解和借鉴国外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学术成就,把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就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学者 学术交流 中国发展问题 当代国际社会 学术会议 国外马克思主义
  • 简介:<正>西方现代主义给世界打上的烙印几乎遍及我们这个星球的每个角落,产生于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时代的这一现象对人类最终是福是祸,这个问题尚待后人去评说。不管怎么说,鉴于西方技术和自然科学的优势,认为西方的人文科学——至少在其理论创建

  • 标签: 德国美学 刘纲纪 人文科学 中国美学史 西方人 西方现代主义
  • 简介:"差"是古代中国社会的建构机制,古代中国的社会结构、国家结构、治理机制与文化形态均呈"差格局"。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基本趋势是从差格局到平权格局。"平权"是现代社会建构的基本机制。"平权格局"的现代社会结构,要求全面推进中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 标签: 差序格局 平权格局 社会转型
  • 简介:兹的生态社会主义的科学技术观,具有浓厚的乌托邦思想。他不仅继承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经济批判维度,而且创新了科技观的生态批判维度,提出资本主义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性,并从政治生态学视角将科学技术分为'集权式'技术和'分散型'技术,指出科技异化、生态危机的最终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虽然兹的这些生态科技观具有理想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技术乌托邦'情结,但无疑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的生态建设与科技发展有着重要启迪。

  • 标签: 高兹 生态社会主义 技术乌托邦
  • 简介:徐碧辉的《实践中的美学》系统总结了20世纪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它以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和中国古代美学为参照,深入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历史经验、学术个性和在新世纪的发展前景。以学术史总结为基础,此著又提出一套由审美基础论、审美感性论、审美把握论和审美文化论四部分组成的、个性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体系。本著史论结合,既有个性化理论创见,又能体现平实、包容的健康学风。

  • 标签: 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 学术史总结 个性化理论建构 平实 包容的学风
  • 简介:<正>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确定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发展战略目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强调,“要在各族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广泛而扎实地进行培养、教育和发现人才的工作”。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念好新时期的“人才”,是关系国家强弱兴衰的大事,是全党的大事。

  • 标签: 新时期 发展战略目标 现代化建设 江泽民 知识分子 培养人才
  • 简介:建党以来,我党的意识形态建设举得了丰硕的成就。总结90年来的意识形态建设历程可以发现,我党意识形态始终坚持"势位"建设,既重视意识形态内容上的势能和高位阶,也重视意识形态在党的生死存亡中的重要地位。当前,我党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全球化、网络化、市场化以及普世价值泛起、社会阶层分化的全新挑战,为此必须秉承长期以来我党意识形态建设的成功经验,主动应对挑战,确保我党意识形态始终处于"势位"。

  • 标签: 意识形态 “高势位”建设 经验 挑战
  • 简介: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述,标志着当代中国对于提升自身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略意义的高度自觉。习近平关于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的阐释,对我们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决定当代中国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是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灵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提升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根本途径。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之间的基本关系。

  • 标签: 当代中国 文化软实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