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5 个结果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四个自信”,尤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并且在“四个自信”中居于统摄全局的地位,决定着“四个自信”的性质、方向和前途。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价值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的价值基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文化自信的价值本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文化自信的价值依托。深入理解和深刻认同这些价值维度,坚定文化自信和弘扬中华文化,既是时代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 标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文化自信 价值
  • 简介:长期以来,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主要是从经济维度阐述的,几乎一切人类历史问题都试图从经济基础上加以说明,甚至包括共产主义这样的根本性原则问题。但就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明确批判了单纯从财产关系(也即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来解释共产主义。海德格尔已经认识到,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深度理论,有时间箭头,比萨特存在主义等更深入本质。相比之下,葛兰西真正推动了这一问题的深化,他明确指出,尽管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主义、历史经济主义有本质的不同,但只要其仍然植根于经济的基础,它就不可能是真正深刻的,为此葛兰西将历史唯物主义深入到无比复杂的文化维度,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哥白尼偏转"。如果说有什么是我们这个当代在现代性批判中最有价值的转变,这个转变正是从经济维度文化维度的转变。

  • 标签: 马克思 葛兰西 经济 文化
  • 简介:本文试图从思想史的路径来看在中国当下语境内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探讨伦理的缺失问题,主要面临四个方面的失衡或偏差:一是从政治正义的角度看,有的地方政府部门权力与金钱欲望的过剩,二是公民意识的缺失,三是民族主义情绪的过剩,四是知识分子话语的缺失。

  • 标签: 文化遗产保护 伦理 公民意识 民族主义 知识分子
  • 简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从文化维度加以深入研究和实施。既应当研究总结历史经验,包括我国近现代以来的文化发展经验,也包括五千年中华文化发展的经验,还应当借鉴国外文化建设的经验。同时,应当研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未来。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研究 文化 维度
  • 简介:<正>卢那察尔斯基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作为革命家,我们知道他是列宁的战友、苏联第一位教育人民委员(教育文化部长),领导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建设工作;作为文艺理论家和文艺批评家,我们知道鲁迅先生当年就译介了他的《艺术论》、《文艺与批评》和《文艺政策》,并指出卢那察尔斯基"是革命者,也是艺术家、批评家",他"在现代批评界地位之重要,已可以无须多说了"。从19~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来看,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后,俄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

  • 标签: 文学批评 柯罗连科 陀思妥耶夫斯基 历史维度 马雅可夫斯基 创作个性
  • 简介:美学意味着一种感性的分配。康德的去功利的审美判断,以理解力与感受力之间等级关系的中立化确立了审美维度的核心,即以一种审美分离为前提的平等的'歧见',由此带来新的感知世界的方式。此乃'美学的政治'。存在两种试图取消审美的政治潜力的伦理模式:其一是以'习性'为基准的社会学批判,其二是以'崇高'为中心的绝对他者原则。'政治的美学'则表现为'民主'政治乃一种'仿佛'的操作,是任何人之共同权力的平等展演。柏拉图式的共识性的'仿佛'导致了以社会分化为前提的伦理秩序的循环,德里达式的异质性的'到来的民主'则排除了人民主体的歧见力量。总之,为了强调美学的政治和政治的美学,一种蕴含了知识的美学的思考方式和话语实践势在必行。

  • 标签: 感性的分配 美学的政治 政治的美学 知识的美学 伦理 歧见
  • 简介:中国精神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实现伟大中国梦需要高昂的中国精神,培育和弘扬中国精神,能够坚定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是抓住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追寻梦想的实践砥砺和凝练了中国精神,中国精神的力量源泉在于追寻梦想的实践,其本质和生命力也在于其实践性。我们必须要进一步以中国精神助推中国梦,自觉以推动实现中国梦作为起点和归宿,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国精神,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融合起来,以中国精神塑造好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力量。

  • 标签: 中国精神 中国梦 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
  • 简介:'现实的个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前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范畴,是当前人学研究中的基本概念。从多个维度对'现实的个人'进行全面深入的辨析,可以使我们全方位地把握这一概念的科学内涵,更加深入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根本特征,更为深刻地理解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 标签: 现实的个人 维度 资本家 工人 自由全面发展
  • 简介:汲取与内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反思与批判一切旧道德、承继与塑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毛泽东忧党意识形成的三重道德渊源。忧党员不能首先从思想上入党、忧党风不正与党内腐败、忧党员不能以人民利益为重、忧西方腐朽道德观念的腐蚀、忧只讲物质利益不讲精神,是毛泽东忧党意识的多维道德容量。毛泽东的忧党意识是其忧患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体现着道德的基本精神和内在诉求,具有积极的道德价值:一是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纯洁党性,维护党的执政形象;二是有利于提高党员的道德自律力和意志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执政合法性的基础;三是有利于提高党的道德整合力,调节利益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标签: 毛泽东 忧党意识 道德 执政形象 执政合法性
  • 简介: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渗入国内毛泽东研究领域,影响和干扰了毛泽东研究的学术化进路,妨碍了毛泽东研究的科学性。深化毛泽东研究科学性的核心要旨,在于从正确历史观出发,遵循唯物论和辩证法,尊重历史事实,揭示历史真相,客观研究和公允评价毛泽东。针对虚无化的常用手法,深化毛泽东研究科学性应当从价值立场、史料方法、细节考证和历史解释等四个维度进行。

  • 标签: 毛泽东 毛泽东研究 科学性
  • 简介:超越性构成了人的生命本质,也是哲学存在的理由。马克思哲学作为关于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的学说,正是确立了超越性维度,才使得其对现存社会秩序的批判性立场获得了不竭的精神动力。人的二重性生存境遇构成了马克思超越性思想建树的“问题域”。而共产主义作为马克思毕生追求的目标,既是一种现实的、革命的运动,又是一种指向人的理想与价值层面的形而上关怀,因而是马克思哲学超越性维度的确切表达。人的超越性维度一旦确立,就会具有稳定的核心内涵和价值关切,并进而在人们的实践中彰显出超越现实的恒久力量。

  • 标签: 马克思哲学 超越性 人的二重性 实践
  • 简介:托马斯·库恩的"范式理论",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概念框架,而且为哲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野,同时也为马克思哲学变革问题的探讨提供了新的思维向度。本文以对库恩范式理论的考察和理解为前提和基础,选取和借鉴范式理解维度对马克思哲学变革及其理论实质问题进行理论探讨。作者认为: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及其理论实质,从范式生成维度来看,它是通过多环节变革而展开的新哲学范式的历史生成过程;从范式构成维度来说,它是以多领域变革为基础的马克思哲学范式的理论建构过程;就范式变革的内涵和意义而言,它是马克思的实践哲学范式和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传统的开创和形成过程。

  • 标签: 马克思哲学变革 库恩范式理论 范式理解维度 实践哲学范式
  • 简介: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人学观的根本维度。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思辨的人"、费尔巴哈"抽象的人"的深刻批判阐明了人的现实性,通过对人类对象性活动(劳动)的分析,阐明了现实的人之本质力量的生动体现,还通过研究历史主体的能动性确认了人的现实性,从而彰显出其人学观的科学性、丰富性和深刻性。

  • 标签: 现实的人 马克思 人学观
  • 简介:在自然科学模式盛行的大背景下,马克思的'历史科学'内在地蕴含了三个基本维度:就存在论维度而言,以感性的对象性活动为基础,变革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对象;就方法论维度而言,突破了实证主义与数学量化的方法,提出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就价值论维度而言,因其内在本性是革命的和批判的,突破了自然科学对现实世界的实证解释,从而与科学社会主义相通。准确理解历史科学的三个维度,有助于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精神、破解相关争论以及对于依然受科学主义影响的当下社会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 标签: 历史科学 存在论 科学方法 改变世界
  • 简介:邓小平劳动哲学思想强调了劳动者的优先地位,体现了他对劳动者的尊重与人文关怀,其内涵非常丰富,可以从四个维度来探讨:关于劳动与自由,邓小平非常关心劳动者的物质生活,强调要通过工会保障劳动者的利益,尊重劳动者的首创精神。关于劳动与分配正义,邓小平强调要始终坚持实行按劳分配,反对平均主义,社会主义最终要实现共同富裕。关于劳动与资本,邓小平坚决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资对立,主张实行劳资协商,调节劳资矛盾,做到"两利"兼顾。关于劳动与管理,邓小平重视管理效率,主张采用科学的管理模式来管理企业,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对企业和工人的劳动进行民主管理。

  • 标签: 邓小平 劳动哲学 劳动 劳动者
  • 简介:建国后,毛泽东对人民军队建设进行了不懈的思考与探索。在"战略"维度上,毛泽东把"强军"作为国家大事来抓,凝聚全国共识,建成了一支以海陆空三军为主体的诸兵种合成军队;在"武器"维度上,毛泽东领导中国军队实现武器装备的"中国造",取得"两弹一星"的尖端技术;在"人"的维度上,通过文化教育运动和"五统四性"的制度建设,夯实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根基。毛泽东探索新中国"强军梦"的政治智慧,对当前的军队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标签: 毛泽东 强军梦 军队建设
  • 简介: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发展现,不仅体现了科学精神,同时更体现了人文意蕴。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促进科学发展。但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转型,当今中国社会存在人文精神严重缺失的现象,从而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造成诸多极其不利的影响。为此,必须在科学发展观语境下,着力构建现代人文精神:一是要注重对国民人文精神的培养和教育;二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以人为本
  • 简介: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改变世界的学说,其追求的最终价值目标是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受西方近代政治哲学的影响,马克思首先以自然与自由的关系的讨论作为切入点,继而展开了对生存于现实社会即市民社会中人的自由问题的批判性分析,并最终形成了其立足于人类社会位阶上的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何以可能的自由观,实现了对西方自由主义的超越和自由问题的思维方式变革.

  • 标签: 自由 自然 市民社会 人类社会
  • 简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健全党的权力规则体系。党的权力规则体系是由全党共同制定和执行,并以党内法规、政治规矩与工作制度相统一的形式表现出来,旨在规范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权力的全部规则的总和。这一体系是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历史命题、提高党领导发展能力和水平的当代命题与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命题的统一回应。同时,建构党的权力规则体系必须确立权力运行原则、权力运行边界和权力运行过程。

  • 标签: 党的领导 权力规则体系 理论 价值 运行
  • 简介: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的“遏制孤立”政策。面对封锁包围,在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军民团结,上下一心,坚决斗争,成功突围。通过抗美援朝,打出国威军威,打出几十年的相对和平环境;通过拓展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经济贸易,打破经济封锁;通过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发挥积极作用,迎来了第二次建交高潮。毛泽东领导新中国“突围战”的三个维度的研究,将为当下中美关系的相关工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 标签: 毛泽东 抗美援朝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