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一个政党的纲领是一面旗帜。江泽民同志的“七一”重要讲话,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世纪、新的征程中,指导我们继续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全面完成新时期各项任务的纲领性文件。“七一”讲话系统总结了我们党八十年的光辉历程和基本经验,再现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奋斗八十年的峥嵘岁月和历史画卷,深刻揭示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的历史结论;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函,站在时代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把握住时代特点,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需要解决的一系

  • 标签: 八十年 共产党 党的纲领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光辉历程 加强和改进
  • 简介: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教训基础上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从其诞生伊始,就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原则,并逐步发展为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的各个组成部分、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根本立场、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各项事业不断取得进步的重要思想武器。

  • 标签: 毛泽东 实事求是 辩证法
  • 简介:韩奇在《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6期撰文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于高度集权的苏联模式进行着持续的地方分权取向的改革。在不断的探索中,地方分权改革从程度和范围都大大增加。毛泽东所推动的地方分权改革留给中国复杂的历史遗产。

  • 标签: 分权改革 毛泽东 实事求是 哲学社会科学版 新中国成立 评价
  • 简介:张明在《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年第9期撰文认为,深入研究毛泽东必须坚持“三个正确对待”。一是正确对待毛泽东思想,具体来说应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内容:应当科学界划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晚年错误的逻辑分界线;摈弃“凡是”思维方式限制,坚持“两次结合”“双重检验”原则,具体地历史地分析毛泽东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应该科学区分发展毛泽东思想与否定毛泽东思想的理论界限。

  • 标签: 毛泽东研究 实事求是 《马克思主义研究》 毛泽东思想 态度 毛泽东晚年
  • 简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毛泽东晚年探索中的失误进行实事求是地评价,就要正确区分毛泽东关于保持党和政权永不变质战略思想与毛泽东'文化大革命'的理论,正确区分毛泽东晚年所作的重要贡献与毛泽东'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及其实践所犯错误,正确区分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动机与'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及其实践,正确区分毛泽东本人的错误与严重主观主义、个人主义、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的干扰特别是蜕化变质分子、阶级异己分子以及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的破坏,正确区分毛泽东晚年对阶级斗争估计严重的一面和他对党和政权有可能改变颜色担心的正确一面,正确区分毛泽东对苏联亡党亡国的正确预言与国内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

  • 标签: 毛泽东晚年 实事求是 正确评价
  • 简介:粉碎'四人帮'以后,党和国家面临'向何处去'的历史转折,'两个凡是'成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的严重障碍。破除'两个凡是',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路线,实现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是转折的首要条件和重要体现。这场思想路线交锋的标志是真理标准讨论。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紧紧抓住思想路线转变这一关键环节,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氛围形成、阶段推动和深入发展的各个环节,从各自不同的侧面积极推动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深化。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西南组作书面发言,率先公开否定'两个凡是'。邓小平复出前后多次强调'准确'、'完整'理解毛泽东思想,批评'两个凡是',有力推动真理标准问题讨论;随后的东北谈话则把思想路线的争论引向政治路径的选择,提出'四个现代化'是最大的政治,引导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不断升级。陈云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东北组会上发言,十分尖锐地提出了六个问题,一些意见最终为中央重视和采纳,'两个凡是'的论调再也无法立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取得了初步胜利。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凝聚党内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上的共识与定论。之后,通过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成功地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实现了党和国家的伟大历史转折。

  • 标签: 邓小平 陈云 两个凡是 实事求是
  • 简介:邓小平理论精髓“实事求是”经历了形成和发展过程。“北方谈话”至党的十二大前,邓小平全面论述了实事求是思想的内涵与外延,实现了全面的拨乱反正,恢复和发展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这是邓小平理论精髓的形成时期。从党的十二大到“南方谈话”,这是邓小平理论精髓成熟时期。邓小平灵活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来指导、处理中国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重大矛盾和问题,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倡导各国处理本国事务原则、提出解决祖国统一伟大构想、提出搞社会主义的根本方法论以及提出实事求是地发展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在恢复、发展、坚持、运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过程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客观事实出发,是邓小平理论精髓从初步形成到走向成熟的客观条件;坚持辩证思维方法,是邓小平理论精髓发展过程中一以贯之的主观思维方法原则;坚持群众路线,是邓小平理论精髓能够得到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接受和认同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北方谈话” “南方谈话” 邓小平理论 “实事求是”思想
  • 简介: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作了马克思主义的概括,并将其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用于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事求是蕴含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要求。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实事求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不断发展和趋于完善,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新阐述、新发展。

  • 标签: 实事求是 思想路线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
  • 简介:邓小平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源于他漫长的卓越革命实践,同时也学习、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总结和践行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等方法。邓小平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可浓缩为"求实、求是、求活、效"四个词。在日常工作中,邓小平特别注重调查研究,深入访谈,提倡开短会、讲短话、写短文,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又能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在领导方法中,他总是把立足当前与谋划未来有机结合起来,并且善于总结前人,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把握好原则性和灵活性的辩证关系,能够非常准确和科学地对时局进行分析、判断并作出正确的决断。

  • 标签: 邓小平 求实 求是 求活 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