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陈云科技思想是陈云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资本主义打交道是大势已定”、“这是打破闭关自守以后的新形势”、“搞四个现代化,没有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不行”三个重要论断,既是陈云科技思想的时代背景,也是陈云科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处理把握目标起点、自力更生对外引进、科技攻关正常教育、使用人才关心人才这四对辩证关系,形成了陈云科技思想的主体内容。学习陈云科学分析和把握形势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自力更生对外引进相平衡、相结合的思想,对于确保我国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中赢得战略主动、推动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越走越宽广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 标签: 陈云 科技思想 自主创新
  • 简介:邓小平在总结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党内思想路线问题的重要性。为此,他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改革开放初期党内对历史现实问题分歧严重的时刻,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宜粗不宜细,团结一致向前看;搁置争议,大胆地闯;思想不通,组织服从等解决途径,有效规避了正面冲突,缩小了分歧,从而为“四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础。这些策略在提出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能为今后化解类似危机提供启迪,即要善于区分党内思想分歧的类型和程度,要正确运用策略以推进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掌握好策略运用的量和度,要使领导干部不断提高策略运用的能力。

  • 标签: 邓小平 党内思想分歧 改革开放 思想路线 党的建设
  • 简介:如何处理工农城乡关系,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现代化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问题。西方发展经济学认为城市化代表着现代化,是不可逆转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的辩证唯物史观既承认城乡分离的历史进步性,又认为城乡对立最终必然会走向城乡融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现实国情相结合,辩证地处理工农和城乡关系,在发展城市的同时,也使农村成为发展的主体。毛泽东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探索实践并不是浪漫主义的唯意志论,也不是反现代性的农业社会主义,而是追寻另类的现代性,体现出以人为本而非以资为本的发展理念。这段历史实践对今天中国解决三农问题仍然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标签: 工农城乡关系 客观规律 发展经济学 “正统”马克思主义
  • 简介:20世纪60年代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生成建构在一定程度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壮大。它不仅回应与解构了以吉登斯等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生产之境”的质疑,而且指出以技术、信息、设计等非物质性因素为特征的“空间经济”不平衡的地理发展作为资本主义延续的新动力,有效地缓解转化了经济危机。这不仅促使历史唯物主义发生了空间转向,而且使社会批判理论转向了“空间生产批判”,并指出空间资本化的内在悖论预示着晚期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界限。可以说,历史地理唯物主义从根本上遵循了生产逻辑资本逻辑,并最终马克思的解放政治目标一致,它是当代马克思主义自我丰富的体现。

  • 标签: 历史地理唯物主义 空间生产 空间经济 资本
  • 简介:1929年12月在福建省上杭召开的古田会议,是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村后的新形势下,加强党和红军建设的一次伟大的创新实践。古田会议的历史贡献之一就是第一次提出了“党的建设科学化”的主张,并且成功探索了党的建设科学化问题。这些成功探索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源泉,为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以深刻的历史启示

  • 标签: 党的建设 古田会议 科学化 党的工作 创新实践 历史贡献
  • 简介:<正>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其代表性著作——《第二性》中通过对"他者"概念的分析,明晰了"他者"的哲学内涵及其特征,即"女人是他者"表明了在两性关系中女性作为"他者"的客体性、被动性否定性和消极性的意义,揭示了"他者"的实体化特征,女性的历史从而成为"他者"的历史——在父权制文化中必然被排斥和拒之于门外的人的历史,因此也就阐明了女人作为他者是一个被异化了的人。那么,本文力图阐释波伏娃对女性被异化的分析以及进一步比较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关于"异化"的理

  • 标签: 异化现象 他者 存在主义 女性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 异化劳动
  • 简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继续发展,国外学者对邓小平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研究的角度和解读方式也逐渐多元化。但最近一些国外学者刻意将毛泽东邓小平对立起来以割裂前后两个三十年之间的联系,或者以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来否定邓小平改革开放事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

  • 标签: 解读方式 改革开放理论 毛泽东时代 思想宝库 社会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
  • 简介:调查研究是毛泽东思想的生命之根。毛泽东的《兴国调查》能成为调查史上的经典,皆因调查主体有求真务实精神,且方法技术到位,被调查者如实反映情况,主客体间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然而,曾经保证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辉煌胜利的调查研究正在发生变异,它在某些场合甚至失效。昝其缘由。在于社会上和执政党内的某些不正之风致使调研主体和客体发生了变化,而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更使调研活动失去本来意义。认真研读《兴国调查》,大力弘扬毛泽东调查研究的理念和作风。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切实搞好调查研究。是当今时代的迫切需要。

  • 标签: 毛泽东 兴国调查 启示 调研主体 调研客体 方法技术
  • 简介:孙永安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年第1期撰文认为,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精髓包括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必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毛泽东教育思想为我国后来的教育工作顺利开展指明了方向,更为当前我们发展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现实启示。第一,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当前,

  • 标签: 毛泽东教育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思想理论教育 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
  • 简介:中西方审美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比较和对话的基础在于,它们都根源于对文学艺术中审美意识形态关系的思考,都在对现代性进行反思的过程中,把使文学意识形态拉开距离的希望寄托在审美上。同时,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这种研究范式随着现代性反思的进一步深入以及后现代冲击的加剧,都显示出局限性。西方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最新发展对于中国的审美意识形态论应对当下的危机、规避文学本质论的局限性、实现范式转型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自身的社会性质和文化现状决定了我们要在借鉴西方理论资源的同时,把批判的视角建设的视角结合起来,找到一条发展中国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审美意识形态理论的道路。

  • 标签: 审美意识形态 对话基础 范式转型 批判性与建设性 文化转向
  • 简介:周奇志在《马克思主义现实》2016年第5期撰文认为,中国共产党历来把认真学习和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为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一向强调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读马列著作。其中,毛泽东率先垂范,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还是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他都始终以极大热情和高度自觉研读马列著作。读书尤其是读马列著作已成为毛泽东的生活方式。

  • 标签: 马列著作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理论 党员领导干部 中国共产党 率先垂范
  • 简介:列宁和普列汉诺夫在党内民主问题上曾发生多次争论。争论的内容涉及党内权力授受关系、党的代表大会的实效性、严格党的纪律保障党内个体权利的关系、少数服从多数保障少数的关系等问题,争论的实质是如何处理党内权力权利的关系。他们的争论对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内民主的启示主要有:必须维护党的代表大会的权威,进一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必须明确党内权力授受关系,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和党员的基本民主权利;必须正确处理民主和集中的关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严格党的政治纪律。

  • 标签: 列宁 普列汉诺夫 权力 权利 党内民主
  • 简介:反右倾、“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败,使原本脆弱的国民经济遭受重创,1960年党中央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开始纠正已觉察到的“左”的错误,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由于党对困难形势的认识还不够统一,调整工作并不彻底,中央认为,经济形势要迅速摆脱困境,必须进一步统一全党的认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鼓舞士气,为此,1962年1月11日到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县委书记以上干部参加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人数达7118人,习惯上称为“七干人大会”。此次大会在全党头脑发热的情况下初步认清了困难,

  • 标签: 七千人大会 人民公社化运动 “左”的错误 中央工作会议 “大跃进” 国民经济
  • 简介:信访分类治理是毛泽东信访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他关于信访问题最有特色的观点。毛泽东信访分类治理思想以唯物辩证法为理论基础,以信访内容和行为的分类为核心,以信访治理方式的分类为保障,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系。毛泽东信访分类治理思想,为我国信访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建立高效信访治理体制奠定了基础。重温和继承毛泽东的信访分类治理思想,对于健全我国信访分类治理体系、完善信访制度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问题依然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毛泽东 信访分类治理 人民内部矛盾
  • 简介:"农民情结"对毛泽东产生了终其一生的深刻影响,这一情结是在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成长环境的影响是毛泽东农民情结形成的内在鲜活血液,中西传统文化的熏陶是其农民情结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养料,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是其农民情结形成的实践助推剂,胸怀天下、善于用人、反抗到底的性格特点又是其农民情结形成的精神动力。这一情结的心理构成主要包括同情农民的高尚情怀、相信农民的斗争策略、依靠农民的治理方略三个方面。毛泽东"农民情结"成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心声",对当代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 标签: 毛泽东 农民情结 启示
  • 简介:通讯全球化为各国提供了新闻竞争的平台,中国新闻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需要吸收新的理论。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治理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有四个特征: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治理的核心是“公民社会”,倡导公民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治理理论给受众参与的启迪在于:有利于受众投资媒体、有利于受众参与的法治化和调动受众参与的主动性。

  • 标签: 治理理论 受众参与 新闻法 公民社会 全球化 新闻传播业
  • 简介: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政治信仰教育。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不仅是应对社会急剧变迁的必然选择,而且也是确立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指导地位的客观要求,更是培养共和国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着重从建构组织制度、培养师资队伍、规范课程体系、拓展实践路径等方面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这一历史图景不仅波澜壮阔,而且其中的经验和做法给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为此,新形势下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要处理好"破旧""立新"、"传统性""时代性"、"理论灌输""社会实践"、"集中统一""形式丰富"的关系。

  • 标签: 新中国成立初期 高校 马克思主义信仰 历史考察
  • 简介:邓小平老干部工作思想包含丰富的内容:实现新老干部的合作和交替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建立健全退休制度是一项重大战略问题;要充分发挥老干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重要作用,要认真挑选好接班人、当好中青年干部的参谋、在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方面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妥善安排好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邓小平老干部工作思想对目前做好老干部工作具有深刻的现实启示:思想上高度重视是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的前提;要以人为本,关心好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要充分发挥老干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积极作用。

  • 标签: 邓小平 老干部工作思想 现实启示
  • 简介: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面向党员干部、学生和各行各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政治观教育如何开展、开展什么和怎样开展的挑战,这就为邓小平政治观教育理论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契机;而在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的国际局势变幻中,邓小平更是明确指出对于现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应当在坚持对外开放和交流、吸收别国优秀文化资源和思想成果的同时,加以甄别和选择。邓小平始终高度重视政治观教育,逐步形成了一套富有时代性、科学性的政治观教育理论,主要包括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形势和政策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教育等内容。这一理论对当前我国政治观教育具有三个方面的启示:中国共产党是开展政治观教育的领导力量,政治观教育工作必须服从党的指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是政治观教育内容的前提,又是政治观教育方法创新的思想源泉;群众路线是一切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必须贯穿于政治观教育始终。

  • 标签: 邓小平 政治观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