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毛泽东对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有一个从学习、研读到批判的过程。在1930—40年代,毛泽东对苏联哲学教科书是以学习和研读为主,以批判性思考为辅;在1950—60年代则是以独立思考为主,并开始批判斯大林的哲学观点。他不仅对辩证法提出了系统见解,还警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不必抄斯大林”。

  • 标签: 毛泽东 研读 苏联 哲学教科书 马克思主义 40年代
  • 简介:《血与火的年代》是74岁的玉卿教授编著出版的30余部著作中一部新的力作。教授离休前任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理论研究室主任,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工作。他曾担任过湖南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第一任馆长,安源、井冈山、延安纪念馆顾问,亲耳聆听过毛主席的教诲。他始终牢记毛主席和中央首长的教导,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潜心著述。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他与于源、李灵霞主编的《血与火的年代》一书,又是一部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的新书。

  • 标签: 年代 人民出版社 西安政治学院 理论研究工作 研究室主任 纪念馆
  • 简介:<正>该重新思考一下了。早期资本主义已结束,公认的阶级文化也随之衰退,被新的工业组织形式、变革的信息经济和消费娱乐方式所瓦解。右派紧随着这些变化走向成功,正如保守党在竞选中的不断胜利所表明的。左派对当代的重大思潮反应迟钝,但现在也有了

  • 标签: 威廉斯 自由知识分子 工人阶级 文化观念 自由主义 文化批评
  • 简介:<正>法国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皮埃尔·舍雷(PierreMacherey)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阵营中的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哲学家阿尔都塞的学生,在他1996年出版的《文学生产理论》一书中提出了独特的"文学沉默观",创造性地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解释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 标签: 马舍雷 文学本体论 话语生成 文学生产 西方马克思主义 文学理论家
  • 简介:<正>20世纪文论史上,文学的政治性一直是聚讼纷纭的问题,而这个话题的焦点之一,就是文学形式有否政治性。在形式一结构主义将文学形式当成文学的本体所在的观点具有极大权威性和影响的时代,要证明文学的政治性,最重要的问题是要证明文学形式具有政治性,克服了它,其他的方面就比较容易解决。正因为这个问题的难度和重要性,所以,它也成为文学非政治论者抵制政治论诗学的最有力武器和最重要的堡垒。如果弗·杰姆逊关于一切历史的、社会的"归根到底都是政治的"判断是合适的,那么,从根本上讲,从人类社会历史视角切入对文学问题阐释的马克思主义文

  • 标签: 政治论 文学批评理论 文论史 历史视角 俄国形式主义 杰姆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