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历史读下来,发现王朝离我们不远。"正义"两个字最早出现在《易经·坤卦·文言》里。《坤卦》讲"直方大",什么是方?什么是大?《文言》说:"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但是,中国古代讲得多的是一个单独的"义"字,义其实就是正义,难道还有非正义的"义"吗?中华文化一个核心观念是义。什么是义?《中庸》说:"义者,宜也。"《墨子·天志》讲:"天下有义则治,无义则乱。我以此知义之为正也。"这里,义就是正。

  • 标签: “正义” “公平” 《文言》 核心观念 中华文化 《中庸》
  • 简介: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赵氏孤儿》是一个经典的悲剧故事。导演陈凯歌的目的是想解构传统文化中的复仇和忠义等崇高观念,以表现尊重生命、尊重人性的主题。但由于陈凯歌价值观的混乱,和对人性和尊重生命的理解停留在观念层面上,从而在改编历史文本时抽掉了故事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改变了人物角色,从而使影片出现情节矛盾、主题混乱,没有达到悲剧的效果。而且电影中没有足够的情节来表现人性,所以影片呈现出主题先行的特点。

  • 标签: 陈凯歌 《赵氏孤儿》 崇高 人性 情节
  • 简介:矛盾的同一性,亦即矛盾的统一性,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指矛盾双方的互相依存、互相联结,其二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转化。“一切矛盾着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之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义。”

  • 标签: 矛盾 互相转化 条件 联系 统一性 含义
  • 简介:一关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根本特点问题,在我国哲学界有各种不同的意见。有的从毛泽东哲学思想产生的途径和方法出发,将它表述为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经验总结和哲学概括。有的认为,从内容上看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哲学,从形式上看是民

  • 标签: 毛泽东哲学思想 哲学概括 哲学世界观 矛盾学说 马恩 《实践论》
  • 简介: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时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一个个特定的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是世界历史进程和基本趋势最高层次的战略判断。人们只能发现它,适应它,而不容违背它。违背它,人们就会犯迷失历史发展方向的历史性错误。时代观的问题,说到底是个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问题。

  • 标签: 时代观 邓小平理论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世界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问题 生产关系
  • 简介:<正>科学决策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能,是领导艺术与现代科学技术、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结合。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我们党积累了丰富的科学决策思想和方法。本文拟从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的战略决策,初步探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基本科学决策思想。从1948年9月开始的辽沈、淮海、平津

  • 标签: 科学决策 毛泽东 领导者 领导艺术 战略决策 决策思想
  • 简介:毛泽东不仅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大师,而且又是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具体化为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方法论大师。毛泽东关于方法论的理论是一个丰富的体系,除了调查研究、矛盾分析、阶级分析等根本方法外,还有一系列关于方法论均范畴。这些范畴,既是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又是人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研究

  • 标签: 阶级分析 理论大师 工作方法 矛盾分析 领导方法 事物内部
  • 简介:回顾20世纪80年代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我们认为还是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因为其一,"实践唯物主义"这一名称完全是后人的错误引申,绝非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意;其二,从道理上讲,绝不能把实践的唯物主义理解为实践唯物主义;其三,本体论思维方式没有过时,而且永远不会过时;其四,认识论、实践论、主体论、人学等研究不但不会取代本体论研究,而且是与之互补的,应该摆对它们与本体论的关系;其五,客观世界是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是与19世纪以来自然科学革命的根本精神完全一致的,而20世纪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也是同辩证唯物主义完全一致的。

  • 标签: 实践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本体论 思维方式
  • 简介: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为了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就需要运用正确的方法论原则。从总体上看,邓小平理论的世界观基础和方法论原则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但具体来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邓小平理论中又体现为以下方法论原则。本文试就此略陈管见。

  • 标签: 邓小平理论 方法论原则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 当代中国
  • 简介:<正>英国文化研究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到了20世纪的90年代,它已经成了一个具有全世界影响的重要学术思潮。它的大本营在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entreforContemporaryCulturalStudies),简称"CCCS"。在某种意义上,人们将英国文化研究等同于"CCCS",也等同于理查德·霍加特和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Williams,1921~1988)等人的工作。他们使文化研究朝着大众文化的方向迈进,并向传统的具权威性精英文化观念提出挑战。其中,威廉斯的研究工作尤为突出。威廉斯出身于一个工人的家庭,大学毕业后,长期从事成人教育工作。这样的背景,对他的研究具有重要影响。他对精英的文化传统

  • 标签: 威廉斯 雷蒙德 阿诺德 英国文化研究 “大众文化” 利维斯
  • 简介:毛泽东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结合政治经济地理要素去思考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战略策略,正确地为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特殊的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特点的内外政策,由此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政治地理思想,并成为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今天,认真研究毛泽东的政治地理思想,特别是他关于"三线"建设和西部开发的思考与探索,对于我们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因地制宜,吸取"三线"建设的经验教训,扬长避短,发挥区域优势,搞好西部大开发,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三线”建设 中国 抓住机遇 经验教训 区域优势 西部大开发战略
  • 简介:1978年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对于重新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起了重要的舆论先导作用。然而,在哲学理论上,在讨论了'物质标准'和'逻辑标准'之后,哲学讨论的热点便转移了,因而对于全面把握实践标准本质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如何严格区分'实践标准'和'感觉经验标准',却被疏忽

  • 标签: 实践标准 感觉经验 哲学讨论 哲学理论 相对性原理 逻辑形式
  • 简介:当代艺术、美学研究向人类学转向是当代人文学科转型的一个重要趋势,中国的艺术人类学与审美人类学要有自己的问题意识、研究对象和理论立场。审美人类学研究应紧扣当代人的审美经验、伦理价值,着重讨论从当代审美经验中产生出伦理价值和启蒙意识的可能性及其机制。马克思主义美学是审美人类学的重要理论资源,只有将马克思的人类学研究纳入到他的整个理论体系中进行考察,才能完整地把握马克思的人类学思想。

  • 标签: 审美人类学 审美经验 马克思主义美学
  • 简介:<正>从理论上看,现代西方美学思潮与现代艺术思潮的关系,既可以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也可以是对于共同的社会和文化问题分别用形象(艺术)和概念(美学理论)两种方式作出思考和反应。后一方面的思考深刻一些,也重要一些,因为它不仅思考了美学与艺术实践的互动关系,而且思考了美学与艺术实践的共同基础现实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审美关系。而从事实上看,在现代西方社会,面对异化的扩张、丑恶的膨胀、焦虑的加剧、痛苦的弥漫、颓废的升级等问题,西方现代艺术以丑怪、荒诞的艺术形象作出了及时的回应,现代西方美学则一方面积极反思现代艺术

  • 标签: 美学思想 阿多诺 现代西方美学 美学理论 美学与艺术实践 审美关系
  • 简介: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研究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据统计,仅研究专著就出版了四十多本,这是建国后从来没有过的。目前,毛泽东哲学思想进入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新阶段。在这个时候,《毛泽东著作选读》新编本出版了,这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推动。这里,从新编本出版这个角度来谈谈对毛泽东哲学思

  • 标签: 毛泽东哲学思想 毛泽东著作选读 方法论思想 《毛泽东选集》 哲学概括 新民主主义社会
  • 简介:'三严三实'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扎扎实实抓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党建思想,传承了中国共产党抓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继承了老一辈马克思主义者的优良作风,是在党的建设方面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典范。'三严三实'的提出把握了很好的时机,为在党内'四风'问题日益突出、社会矛盾有所激化、社会进入经济转型的矛盾多发期如何进一步搞好党建工作指明了新方向、新方法;'三严三实'拓展了党的作风建设的内容,抓住'严'和'实'两个字,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重点放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抓住了主要矛盾,抓住了关键。

  • 标签: “三严三实” 习近平 邓小平 党的建设
  • 简介: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剧本创作从2009年2月开始,到2013年春节后送审,用了整整四年时间。四年间,我们编剧团队不能说每天都在写这个剧本,但确实是每天都在思考这个剧本,一天也不敢懈怠。就我个人而言,年近花甲,还能四年如一日地专心于一件事情,实乃平生头一回。何以如此?盖因此事诱惑力太大、挑战性太强、难度指数太高。这样一个特别重大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不仅政治把握上要求高、难度大,艺术创作上难题与挑战也是空前的。千难万难,莫过于写人难。这个剧在人物创作上有三大难题:第一,角色中,真实的领袖人物众多,功能差别不大,怎样避免人物的雷同和脸谱化;第二,在这个剧中,我们破天荒地设计了一条与真实的历史人物并行的虚构人物线。既要写好众多的虚构人物,又要避免两张皮,这是一个新课题;第三,如何让一个不爱说话的主人翁形象活起来?为克服这些难题,我们编剧团队绞尽脑汁,费尽移山心计,做了种种大胆尝试。这些尝试的效果如何,当由观众评说。如今事过境迁,这些尝试留给我们的记忆,只有两个字:过瘾!可以说,这是我写字生涯中我最为过瘾的一次创作。

  • 标签: 历史题材电视剧 人物创作 邓小平 折中 剧本创作 虚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