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在90年代以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比较研究逐渐成为一种时尚。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比较研究,旨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现代西方哲学的比较研究,旨在澄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与世界性;与社会理论的比较研究,则旨在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一种历史哲学,而且也是一种现实的社会理论。比较研究的意义是值得肯定的,但究竟如何展开,则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考虑。

  • 标签: 比较视域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 西方哲学 社会理论
  • 简介:存在主义是对个体存在状态及其成因进行探析的哲学流派,个体存在状态的异化是导致个体产生不合理信念与心理障碍的根源.要想解决心理障碍高发这一严重社会问题,需从修正个体的信念系统出发.时代状况影响个体的存在状态,个体存在状态是塑造个体信念系统的主要素材,为厘清个体信念系统的构成要素,需要对个体存在状态进行分解.基于对厌倦现象的梳理与挖掘,可以发现时代状况与个体存在状态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揭示出存在状态对个体信念系统的塑机理,以及信念系统与心理障碍发生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对厌倦现象的分析,从存在主义视角出发,利用认知行为治疗的技术,可以揭示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对个体信念系统进行修正与重塑的路径与方法.

  • 标签: 存在主义 心理治疗 厌倦 信念 存在状态
  • 简介:普林斯顿大学著名哲学教授亚历山大·哈马斯(AlexanderNehamas)的尼采研究代表作《尼采:生命之为文学》~(1)在当代英语世界中占据着重要的学术地位。尼采这位哲学家的文学特质,让他的作品吸引了大量的读者,但这也导致了严肃的职业哲学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并没有认真对待尼采。在许多英美哲学家看来,尼采更像是一位诗人、文学家甚至神秘的先知。

  • 标签: 文学特质 亚历山大 哈马斯 尼采 生活艺术 自我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