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输尿管支架管(DJ管)石痂与原发结石成分,探讨石痂的成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泌尿外科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DJ管石痂形成患者25例(巴德留置佳DJ管1例,库克温控DJ管16例,波科鱼尾管8例)。采用结石红外光谱自动分析系统分析结石及石痂,对比其成分的差异。结果76%(19/25)患者的DJ管石痂成分与原结石成分完全一致;24%(6/25)患者的DJ管石痂与原发结石成分不一致(草酸钙结石5例,碳酸磷灰石1例),可能与解除输尿管梗阻后尿路感染得到控制有关。最早出现石痂的DJ管为输尿管软镜前预扩张管,留置时间仅为18 d。结论大部分的石痂与原发结石有着相同的成分。预防可尽量在6周内拔除DJ管,必要时定期更换;挑选合适的管径及型号;积极控制尿路感染及治疗代谢原发病。

  • 标签: 输尿管支架 泌尿系结石 红外光谱分析 结石成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盒结合蛋白1(XBP1)调控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NOD样受体3(TXNIP-NLRP3)通路对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TCMK-1)缺氧复氧(H/R)模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根据干预的不同将细胞分为4组:si-NC组:转染小干扰RNA(siRNA)阴性对照(si-NC);si-XBP1组:转染靶向沉默XBP1的siRNA(si-XBP1);si-NC+H/R组:转染si-NC后H/R处理;si-XBP1+H/R组:转染si-XBP1后H/R处理。磷脂结合蛋白Ⅴ/碘化丙啶双标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JC-1探针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MitoSOX™探针染色法检测线粒体活性氧(mROS),Western印迹和实时定量PCR检测XBP1的蛋白质和mRNA水平以验证干扰效率,Western印迹检测TXNIP、NLRP3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蛋白质水平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线粒体和TXNIP共定位变化。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与si-NC组相比,si-NC+H/R组细胞凋亡率较高,mROS产生较多,MMP较低;与si-NC+H/R组相比,si-XBP1+H/R组细胞凋亡率较低(12.08±0.51比19.01±1.80,P<0.05),mROS产生较少(34.63±0.64比48.17±1.84,P<0.01),MMP较高(1.03±0.11比0.45±0.08,P<0.05);在H/R时干扰XBP1U(蛋白质:1.31±0.18比0.23±0.02,P<0.01;mRNA:1.12±0.07比0.38±0.01,P<0.001)和XBP1S(蛋白质:1.13±0.17比0.28±0.07,P<0.01;mRNA:8.39±0.63比2.45±0.22,P<0.001)表达后,TXNIP(0.15±0.02比0.04±0.01,P<0.01)、NLRP3(1.13±0.12比0.51±0.12,P<0.05)、IL-1β(1.02±0.04比0.19±0.06,P<0.001)蛋白质的表达更低,同时,线粒体和TXNIP的共定位水平也更低。结论抑制XBP1表达能够减轻TCMK-1的H/R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XNIP介导的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

  • 标签: X盒结合蛋白1 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 NLRP3炎症小体 缺氧复氧 线粒体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经尿道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术和肾造瘘术两种不同肾脏尿液引流方式用于缓解小婴儿重度肾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8年5月间河北省儿童医院泌尿外科<3个月重度肾积水患儿40例,其中20例采用经尿道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术(S组),另外20例则采用肾造瘘术(N组),观察两组患儿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效果。结果S组与N组术前积水程度,肾皮质厚度[(1.87±0.66)mm,(1.89±0.53)mm]以及术后6个月肾皮质厚度[(4.47±1.32)mm,(3.90±1.10)mm],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3个月时肾盂前后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可有效缓解尿路梗阻,可作为小婴儿重度肾积水Ⅰ期治疗的选择方案,其中经尿道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术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耗时短,术后患儿恢复快,体表无创伤便于护理以及有概率免除后期离断成形手术可能,相较而言更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肾造口术,经皮 输尿管支架管 小婴儿 重度肾积水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建立泌尿系统结石代谢评估数据库,并利用该数据库对患者进行代谢评估及结石防治指导。方法本代谢评估数据库应用JAVA语言开发,使用Oracle11g数据库和浏览器/服务器架构进行构建。本研究从数据库中提取所有临床资料完整患者的相关数据,并对结石危险因素及相关病史、血尿检验及24 h尿检验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360例明确诊断为结石的患者,男女比例为1.9∶1,患者首次诊断结石时的年龄为(35.5±13.5)岁,结石家族史阳性者占39.7%,代谢综合征占35.0%。男性和女性患者超重或肥胖分别占73.2%和50.0%,腹型肥胖分别占62.3%和56.1%。结石患者存在明显尿液异常,其中高钠尿占67.5%,高钙尿占53.6%,低枸橼酸尿占41.1%,高尿酸尿占29.7%,低镁尿占22.5%,高草酸尿占15.8%,高磷尿占11.7%,低尿量者占36.4%。结论结石患者超重或肥胖、腹型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对高尿钠、低尿量、肥胖、代谢综合征等结石危险因素的干预是结石治疗的重要手段。该结石代谢评估数据库有助于高效开展结石代谢评估工作,并为结石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

  • 标签: 尿路结石症 代谢评估 数据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体位行体外物理振动排石术(EPVL)治疗结石性肾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浙江省江山市人民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被确诊为结石性肾绞痛的120例患者,按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仰卧位、侧卧位和杂交位3组进行EPVL治疗,每组各40例,治疗前均予速尿针20 mg静脉推注1次,憋尿后行EPVL治疗肾绞痛。所有入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行疼痛强度数字评分法(NRS)评分,治疗后1 d、1周分别复查B超或泌尿系CT(CTU)。比较各组NRS差异、不良反应、结石排出率、疼痛缓解时间及疼痛复发率。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肾绞痛均有显著缓解,侧卧位组、仰卧位组、杂交位组的NRS下降值分别为(4.05±0.24)、(3.23±0.23)、(2.90±0.21),疼痛缓解时间分别为(8.88±0.46)、(10.33±0.44)、(10.38±0.50)min,疼痛缓解速度及程度,侧卧位组治疗结石性肾绞痛效果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总好转率为91.7%,疼痛再发率分别为15.0%(6/40)、15.0%(6/40)、12.5%(5/40),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杂交位组再发率低;3组患者结石的当日和1周总排出率分别为25.8%、62.5%,3组当日和1周排出率分别为22.5%(9/40)、35%(14/40)、20%(8/40)和60%(24/40)、75%(30/40)、52.5%(21/40),仰卧位组排出率最高(P<0.05);无1例严重并发症,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VL可以缓解结石性肾绞痛,安全有效,并能促进结石的排出。EPVL治疗肾绞痛时,3种体位各有优势,应视具体情况选择。

  • 标签: 振动 尿路结石 体位 肾绞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经皮经肝建立肝内胆管窦道,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碎石在高龄肝胆管结石合并良性狭窄患者的临床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四川省人民医院(东院)肝胆外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诊断肝内胆管结石伴胆管狭窄的56例高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PTCD)穿刺引流,同时一次性逐级扩张穿刺窦道,在胆道镜下联合钬激光进行肝内胆管结石碎石、取石。分析术中操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53例患者一次性建立窦道,取出结石并解除狭窄,2例穿刺出血,1例钬激光解除狭窄时出血并及时中转手术。患者接受激光治疗2~8次,平均4次,每次操作时间平均30(28~32)min,所有患者狭窄环解除,切开处胆管黏膜修复,复查彩色超声或胆道造影无异常后拔除T管,平均随访6个月。无结石残留,肝功能及胆红素均正常,手术治疗效果显著。结论经皮经肝一次性建立窦道,采用胆道镜联合钬激光对于肝胆管结石合并良性狭窄的无法耐受手术的高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胆管狭窄 高龄患者 微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