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视网膜脱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为治疗视网膜脱离患者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方法选取在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视网膜脱离患者临床资料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44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方法。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总满意度评分、配合度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视网膜脱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总满意度评分、总有效率。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视网膜脱离患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在对视网膜脱离患者护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基本资料,本文总结归纳了日常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术后的体位护理中常出现的问题及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进一步说明术后体位在视网膜复位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割 硅油填充 体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显微镜下最小量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8月收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75例,随机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观察组38例,分别进行常规手术和显微镜下最小量外路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方式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以及视力矫正率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巩膜缝穿、黄斑前膜等并发症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显微镜下最小量外路手术可提升临床疗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显微镜 最小量外路手术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视网膜全光凝与次全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146例252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全光凝组及次全光凝组两组,每组73例。全光凝组采取视网膜全光凝治疗,次全光凝组采取视网膜次全光凝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视力及视网膜病变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视力改善、视力稳定、视力减退所占比例比较均为明显差异(P>0.05);全光凝组视网膜病变治疗总有效率为78.51%,次全光凝组为77.10%,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视网膜全光凝与次全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相当,均可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治疗手段。

  • 标签: 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全光凝,次全光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金属汞毒性视网膜病变的实验研究来探讨金属汞毒性视网膜病变的可能理论依据。方法对金属汞中毒视网膜进行视网膜电图功能检测和视网膜超微结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论金属汞中毒可导致视网膜结构及功能的改变,损伤视功能。

  • 标签: 金属汞视网膜视网膜电图电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再次玻璃体切除(PPV)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以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接受PPV治疗的PDR患者(290只眼)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次数分为单次PPV组(227只眼)和再次PPV组(63只眼),并于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眼-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换算为LogMAR视力),以及再次PPV组患眼发生并发症情况,定量资料采用M(Q1,Q3)表示,分析患者眼睛再次PPV的影响因素。结果单次PPV组患者的年龄为55.0(47.0,63.0)岁,再次PPV组患者的年龄为49.0(38.0,57.0)岁(P=0.027)。两组患者术前LogMAR视力分别为1.7(1.0,2.4)和2.1(1.4,2.4)(P=0.026);术后6个月,单次PPV组LogMAR视力提高至0.75(0.43,1.00)(P<0.001),再次PPV组提高至0.95(0.60,1.65)(P<0.001),单次PPV组提高差值高于再次PPV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年龄(OR=0.97,95%CI:0.95~1.00;P=0.043),术前BCVA(OR=1.82,95%CI:1.08~3.05;P=0.024)、术前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TRD)(OR=2.16,95%CI:1.06~4.37;P=0.033)、采用玻璃体硅油填充(OR=0.48,95%CI:0.25~0.92;P=0.028)是再次PPV的影响因素。结论年龄、术前BCVA、术前合并TRD和玻璃体硅油填充是影响PDR患者再次PPV的因素。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再次玻璃体切除术 预后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眼表碱烧伤患者视网膜电图(ERG)波形的振幅变化,并探讨功能学检查ERG在碱烧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就诊的碱烧伤患者13例,男12例,女1例,年龄19~60岁,总计伤眼15眼作为碱烧伤组;选择机械性单眼外伤患者的对侧眼15眼作为正常对照组。两组行ERG检查,观察并分析比较碱烧伤组和正常对照组各项反应波幅的变化。结果相对于正常对照组,碱烧伤组暗适应0.01ERG b波振幅[(137±23)μV比(348±14)μV,P<0.001],暗适应3.0ERG和暗适应10.0ERG a波振幅[(172±20)μV比(335±17)μV;(220±21)μV比(368±19)μV,均P<0.001],暗适应3.0ERG和暗适应10.0ERG b波振幅[(359±21)μV比(610±20)μV;(384±21)μV比(612±19)μV,均P<0.001],暗适应3.0ERG振荡电位(OPs)振幅[(94±13)μV比(209±8)μV,P<0.001]均降低。相对于正常对照组,碱烧伤组明适应3.0ERG a波振幅[(40±4)μV比(58±3)μV,P<0.001],明适应3.0ERG b波振幅[(90±11)μV比(146±6)μV,P<0.001],明适应3.0闪烁光反应[(93±11)μV比(166±10)μV,P<0.001]均降低。结论碱烧伤除了造成眼表形态学改变,同时也引起眼视功能学的改变。

  • 标签: 眼烧伤 视网膜电描记术 碱烧伤
  • 简介:摘要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pigmentosa,RP)是一组引起视网膜退行性病变的致盲眼科疾病,具有表型异质及高度遗传特点。研究RP致病基因对明确该病发病机制,制定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RP研究有了新的突破,笔者就常染色体视网膜色素变性显性遗传RP(adRP)与常染色体视网膜色素变形隐性遗传RP(arRP)的相关基因展开研究综述,归纳常见致病基因的作用及导致基因突变发病的可能机制。

  • 标签: 视网膜色素变形 致病基因 遗传性 研究进展
  • 简介: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屏幕类产品的频繁使用,特别是手机、电视等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使得我们的眼睛经常处于疲劳之中,视力大打折扣,越来越多的人需要使用眼镜才可以进行正常的生活。视力问题的出现再加上其他一些类型眼科疾病的出现也推动了眼科仪器方面的技术发展。眼科光学仪器就是产物之一,很多医学机构使用眼科光学仪器对眼睛进行诊断和治疗,其效果性得到很好的验证,这样而来,就更加推动了其广泛使用性。虽然这种仪器在使用的时候非常便利,但是很多学者发现,其会对眼睛中的视网膜带来很大的潜在危害。在本文,我们基于以往学者的研究,将伤害的类型以及伤害的机制来进行阐述。

  • 标签: 眼科光学仪器 光辐射 视网膜伤害 伤害类型和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早产儿进行视网膜病变(ROP)筛查,了解早产儿ROP的发病状况,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HTH〗方法〖HTSS〗〓对2008年7月2日~2010年10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室住院,胎龄<36周的794例早产儿双眼进行ROP的筛查,根据ROP国际分期标准进行诊断、分期。诊断ROP者1~4周随访一次,随诊至视网膜完全血管化。同期住院的50例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结果794例早产儿有5例(10只眼)出现ROP,包括Ⅰ期2例,Ⅲ期1例,Ⅳ期1例,Ⅴ期1例,发生率为0.6%。其中,出生体重<2000g的ROP患病率占80%,出生体重在2000g~2500g的ROP患病率占20%。50例足月产新生儿均无出现ROP。结论出生体重低、孕周短、吸氧时间长、是早产儿ROP发生的重要因素。对早产儿尤其是有高危因素的早产儿应于生后4周左右常规进行ROP的筛查,并定期随访,做到早期诊断、早治疗、可控制病变,降低早产儿的致盲率。

  • 标签: 视网膜病 早产儿 足月儿 发生率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情况,为其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的中英文文献,纳入1990—2020年间关于中国居民DR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采用荟萃分析的方法估算DR的人群总患病率,采用亚组荟萃分析评价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人群患病情况。结果共纳入40篇相关文献,一般人群总样本量为282 620人,糖尿病患者总样本量为47 022例。总人群中DR的患病率为1.7%(95%CI:1.4%~2.0%);糖尿病人群中DR的患病率为22.4%(95%CI:18.8%~26.1%)。50~59岁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DR患病率最高(22.1%);在糖尿病人群中,华北(27.7%)、东北(23.7%)地区DR患病率较高,华东地区DR患者估计人数最多(497.1万人),农村DR(34.0%)患病率高于城市(18.7%)。结论中国糖尿病人群DR患病率较高,且地区、年龄间存在差异。提示对我国糖尿病人群特别是农村地区糖尿病人群进行DR筛查的必要性。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流行病学 荟萃分析
  • 简介:摘要患者男,36岁,进行性语言障碍,后期伴肢体运动及视力障碍,头部影像学主要特征为多发占位、环形强化,容易被误诊为炎性脱髓鞘病变或颅内肿瘤,经基因检测确诊为视网膜血管病伴脑白质营养不良。

  • 标签: 脑小血管病 视网膜病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