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2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梗阻性直肠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手术治疗的直肠伴急性肠梗阻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均经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伴梗阻12例,其中11例行右半结肠一期切除,无吻合口漏发生,另1例癌肿不能切除行短路手术;横结肠切除一期吻合1例;一期左半结肠切除肠吻合术6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其中2例乙状结肠癌伴梗阻行金属内支架置入,解除梗阻后2周行一期肿瘤切除肠吻合;Hartmann手术5例,术后恢复顺利,造口排便通畅,3~6个月后均4例进行了顺利关瘘手术,1例永久造瘘;肿瘤无法切除行单纯结肠造口4例。结论重视围手术的处理,根据急性梗阻性直肠病人全身情况和局部条件合理选择手术方式。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肠梗阻 结直肠外科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直肠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通过防治结合,我国直肠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大幅提高。对照国际先进经验,较低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率成为限制我国直肠患者预后进一步提高的瓶颈。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早诊早治学组就直肠的早期筛查及诊断方案、早期直肠肿瘤的内镜下/外科处理以及辅助治疗与补救措施等达成一些专家共识,供临床医师参考。

  • 标签: 结直肠癌 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 规范
  • 简介:摘要我国直肠症发病率呈增长趋势,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这不仅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更关系着疾病的整个治疗效果和预后。本文通过对直肠患者目前存在的心理现状进行分析,从而运用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高患者对癌症的心理应对能力,促进康复和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结直肠癌 心理干预 促进康复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直肠是常见的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癌变途径包括了经典的腺瘤-癌途径,炎-癌途径及de novo途径,在过去的十年里,已经有证据表明直肠可能通过锯齿状途径发生。世界卫生组织指南建议将锯齿状病变分为增生性息肉(HPs)、传统锯齿状腺瘤(TSAs)和无蒂锯齿状病变(SSLs)3种亚型。锯齿状通路的特征性改变是BRAF基因的突变、CpG岛的广泛甲基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级联(MAPK)信号通路激活和Wnt信号通路的失活。锯齿状直肠可根据其不同的分子表型进行分型。本文将详细介绍锯齿状病变的分类、致癌机制和锯齿状直肠的临床特点。

  • 标签: 结直肠癌 锯齿状病变 锯齿状通路
  • 简介:摘要直肠(CRC)在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为CRC患者带来了新选择。现阶段免疫治疗获益人群仅局限于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的CRC群体,现有免疫治疗中,无论是抗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单抗单药使用还是联合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免疫点抑制剂联合用药,对于微卫星稳定(MSS)CRC群体均无明显疗效。结合唾液酸免疫球蛋白型凝集素-15(Siglec-15)正常情况下仅在某些髓样细胞上表达,但在人类癌细胞和肿瘤浸润性髓样细胞表达广泛上调。最新研究显示,Siglec-15有望成为当前免疫治疗肿瘤患者的全新靶点,可为抗PD-L1治疗无效的MSS型CRC患者带来免疫治疗新希望。本文旨在阐述Siglec-15自身在肿瘤方面最新研究进展及CRC免疫治疗的研究近况,对Siglec-15在CRC免疫治疗方面的研究进行阐述,以期为CRC免疫治疗提供参考信息。

  • 标签: 结肠直肠肿瘤 结合唾液酸免疫球蛋白型凝集素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评估亚太直肠筛查(APCS)评分系统联合定量法便潜血在直肠肿瘤筛查的价值。选择2017年8月至 2019 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消化内镜中心拟接受肠镜检查的受试者1 420例,男695例,女725例,年龄50~75岁,所有入组病例在行结肠镜检查前行APCS评分和定量便潜血检测(QFIT),比较APCS评分和QFIT各组中直肠肿瘤检出率,以评价联合检测法在直肠肿瘤筛查中的效能。本研究共纳入分析1 420例研究对象,其中 APCS评分中危组847例(59.7%),高危组573例(40.4%),共检出直肠26例(1.8%),进展期腺瘤196例(13.8%),非进展期腺瘤395例(27.8%);APCS 评分与QFIT联合检测可分为4组[高危组(HR)QFIT阳性G1、高危组QFIT阴性G2、中危组(MR)QFIT阳性G3、中危组QFIT阴性G4],对直肠肿瘤的检出率分别为64.3%、16.4%、55.0%和9.8%,APCS评分高危组QFIT阳性组进展期肿瘤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HR和QFIT阳性是进一步结肠镜检查的指标,MR且QFIT阴性组可暂缓肠镜,继续年度QFIT随访。总之,APCS评分联合QFIT用于直肠肿瘤筛查,可减少不必要的肠镜检查,提高肠镜依从性和筛查效能,在直肠肿瘤初筛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筛查 亚太结直肠癌筛查评分 便潜血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对直肠术后生活质量有何影响。方法入选80例直肠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估表评估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别(p<0.05);干预后,循证护理组生命质量评分明显提高,常规护理组提高不明显(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方案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生理功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结直肠癌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vastin联合FOLFOX治疗晚期转移性直肠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1年2月期间收治并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的3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采取单独FOLFOX化疗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Avastin联合FOLFOX化疗进行治疗。结果30例患者在之后的一年内均进行了随访,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26.67%高于对照组的20.00%,但无显著,将两组患者的疾病差异进展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96,P<0.05)。结论Avastin联合FOLFOX化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晚期直肠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在病人的接受范围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老年直肠发病特点,探究不同年龄段老年直肠患者术后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北京医院胃肠外科的720例老年直肠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其中男411例,女309例,中位年龄为74岁。通过年龄将患者分为年轻老年人(65~74岁,359例)组、中年老年人(75~84岁,323例)以及高龄老年人(≥85岁,37例)3组,利用χ²检验比较分析不同组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差异。结果高龄老年人直肠发病部位随着年龄的增长右移(35.0%、41.7%、48.6%),高龄老人组发病部位主要集中于右半结肠达48.6%。随着年龄增长,心脏疾病及高血压等伴随疾病发病率逐步升高,中年老年直肠患者中冠心病比例最高(27.8%、37.2%、32.4%,P=0.033),而糖尿病发病率在中年老年直肠患者组达到最高30.7%(99/186)。此外,高龄老年人开腹手术比例高达75.7%(28/37),手术时间反而短于其余两组。老年直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步升高,尤其是心脏并发症及肺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尿潴留、泌尿系感染、肾衰、脑出血、脑梗死等其他并发症。结论高龄老年人直肠发病部位右移。老年直肠患者随着年龄增长,心脏疾病及高血压等伴随疾病发病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逐步升高。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老年直肠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应该注重个体化,注重围手术期相关伴随疾病的管理。

  • 标签: 老年人 老年结直肠癌 临床特征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芪附龙葵汤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直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转移性直肠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80例转移性直肠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化疗治疗,观察组患者以芪附龙葵汤联合化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转移性直肠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毒性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生命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附龙葵汤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直肠临床疗效显着,安全性高,能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芪附龙葵汤 转移性结直肠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瑞戈非尼在晚期直肠真实世界中的应用剂量、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瑞戈非尼治疗的经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直肠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瑞戈非尼的剂量特点、疗效及安全性。主要终点指标为总生存期(OS)。结果共11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83例,女31例;中位年龄61岁。瑞戈非尼单药治疗83例,联合治疗31例。起始剂量80、120、160 mg分别为57例(50.0%)、24例(21.1%)和28例(24.6%)。30.9%(25/81)的低起始剂量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进行了剂量上调。最终日剂量80和120 mg分别为45例(39.5%)和36例(31.6%)。中位随访时间8.5个月,客观缓解率(ORR)1.0%,疾病控制率(DCR)52.1%,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2.4个月(95%CI:0.80~10.57),OS 11.0个月(95%CI:9.03~缺失值)。不同最终日剂量间的PFS及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0 mg组中位OS最长,达16.7个月。单药和联合治疗的中位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进展后继续瑞戈非尼治疗患者(20例)的中位OS长于停用者(52例),分别为16.7和9.1个月(χ2=2.305,P=0.116)。7.9%(9/114)的患者因不良事件停药,包括手足皮肤反应、消化道出血、蛋白尿、肝功能损伤。结论瑞戈非尼治疗经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直肠患者的生存获益良好。起始剂量120 mg的瑞戈非尼具有较好的风险/获益比,较为适合晚期直肠患者。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瑞戈非尼 真实世界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LRFN4在直肠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收集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进行直肠手术的210例直肠患者癌组织,228例对应手术切缘(非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RFN4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直肠组织中LRFN4的阳性表达率为55.24%(116/210),非癌组织中LRFN4的阳性表达率为37.28%(85/2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96,P<0.001)。直肠组织中LRFN4的表达与肿瘤部位(χ2=4.133,P=0.042)、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χ2=6.494,P=0.039)、区域淋巴结转移(N分期)(χ2=11.715,P=0.008)、TNM分期(χ2=13.398,P=0.004)、癌胚抗原(CEA)(χ2=6.017,P=0.049)显著相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远处转移(M分期)无显著相关(P>0.05)。经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统计分析,LRFN4在直肠中的高表达与患者总生存率升高相关(P<0.05)。此外,我们对其进行Cox比例风险模型统计分析,LRFN4的高表达(HR=0.585,P=0.018)是直肠患者预后良好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RFN4在直肠组织中高表达,且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LRFN4高表达显著降低了患者的死亡风险。

  • 标签: 结直肠癌 LRFN4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直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直肠肠造口患者5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行肠造口术后均给予常规药物及护理,而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术后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且在总体健康、排便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等方面都明显提高。结论对直肠造口患者尽早进行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护理干预 直肠癌 造口患者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