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发热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是面对微生物感染和大面积创伤时,机体所作出的一种生理反馈。其机制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水平的抬高,使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但是发热时体温上升并不是无限制的,因为在体温升高时,会启动限制发热的机制。发热时免疫系统功能会显著增强,促进病原体的清除和疾病的痊愈。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产生与释放,通过与相对应的受体结合调整细胞效应、免疫应答。有些促炎细胞因子如IL-1、TNF、AVP、MSH等在发热中起重要作用,各自扮演着致热和解热的作用。

  • 标签: 细胞因子 发热 白介素 体温调节中枢。
  • 简介:摘要近年来内源性细胞因子与瘢痕增生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细胞因子在瘢痕增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目前研究比较广泛和普通的几种细胞因子在瘢痕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以及部分机理做一概述。

  • 标签: 瘢痕 细胞因子 创伤修复 胶原合成 成纤维细胞
  • 简介:摘要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或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是一组由各种原因导致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过度增殖活化引起全身高炎症反应的临床综合征。细胞因子风暴是该病的关键环节。由于病因复杂、疾病严重程度差异大、临床表现非特异性等原因,该病的早期诊断和规范化治疗较为困难。细胞因子在HLH的早期快速诊断、与其他细胞因子风暴相关疾病的鉴别、亚型判别、分层治疗、疗效和预后判断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HLH相关细胞因子谱类型及其在与各类发热性疾病的鉴别诊断、HLH的分层治疗和治疗过程监测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以进一步提高HLH的精准诊治水平。

  • 标签: 噬血细胞综合征 细胞因子 感染 精准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C细胞联合肿瘤特异性抗原的主动免疫治疗肝细胞肝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对30例健康者和8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1个月及3个月血清中的IFN-γ、IL-2、IL-4、IL-6及IL-10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癌患者血清中IFN-γ、IL-6及IL-10表达均升高(P<0.05),治疗后仅IFN-γ升高(P<0.05),IL-6及IL-10表达均降低(P<0.05),IL-2、IL-4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主动免疫治疗肝细胞性肝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对监测疾病发展、评价疗效、判断预后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主动免疫 干扰素-&gamma 白介素 肝细胞性肝癌
  • 作者: 沈莺 刘芳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0-11-22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42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盛泽医院内分泌科,苏州 215228,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上海市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 上海市重中之重代谢病临床医学中心 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 上海市糖尿病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233
  • 简介:摘要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认为除了胰岛素抵抗,全身低度炎症在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这种全身慢性炎症状态与辅助性T细胞(Th)1、Th2、Th17、调节性T细胞免疫调节偏移导致促炎因子相对性分泌增多有关。本文主要针对近年辅助性T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尿病,妊娠 T淋巴细胞,辅助诱导 T淋巴细胞,调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克罗恩病(CD)患者血清总25羟维生素D[T-25(OH)D]水平及其与外周血细胞因子细胞介素6(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4月至2019年3月收住北京协和医院且行血清T-25(OH)D和细胞因子[IL-6、IL-8和(或)TNF-α]检测的CD患者60例,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0例CD患者中男46例,年龄(34±13)岁;其中缓解期16例(26.7%),活动期44例(73.3%);其血清T-25(OH)D水平为(16.0±7.7)μg/L,其中维生素D充足为16例(26.7%),维生素D不足为24例(40.0%),维生素D缺乏为20例(33.3%)。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T-25(OH)D水平与CDAI(r=-0.363,P=0.004)、IL-6(r=-0.360,P=0.007)、超敏C反应蛋白(hsCRP)(r=-0.272,P=0.043)、红细胞沉降率(ESR)(r=-0.293,P=0.024)水平均呈负相关;而与血清白蛋白(Alb)(r=0.372,P=0.003)、血红蛋白(Hb)(r=0.330,P=0.010)和体质指数(BMI)(r=0.276,P=0.033)呈正相关。在44例活动期CD患者中,23例(52.3%)合并感染,其血清T-25(OH)D水平较CD活动期未合并感染组低[(12.55±7.17)比(17.41±6.49)μg/L,P=0.023]。结论CD患者血清T-25(OH)D水平与CDAI、IL-6及炎症指标均呈负相关,且合并感染的CD活动期患者血清T-25(OH)D水平更低。

  • 标签: 克罗恩病 维生素D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孟鲁司特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支气管哮喘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IL)-4、IL-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IL-4以及TNF-α等水平均明显降低,IL-10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IL-4以及TNF-α等降低更加显著,IL-10水平升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可以显著提高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孟鲁司特 临床疗效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表达谱的影响。方法选取野生型C57BL/6雄性小鼠9只(野生型组)和髓系特异性敲除型小鼠9只(敲除型组),分离腹腔巨噬细胞,1 μg/ml的LPS处理细胞,提取总RNA并进行质量检测,合格后进行测序实验,以差异倍数(野生型组/敲除型组)≥2且P≤0.05为纳入标准,检测野生型组和敲除型组中lncRNA差异表达谱,并对差异lncRNA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信号通路分析,构建共表达网络图,从而了解lncRNA参与的生物学功能。结果两组比较,差异表达的lncRNA基因共445个,其中185个基因表达上调,260个基因表达下调。差异表达的mRNA基因共200个,其中113个基因表达上升和87个基因表达下降。通过GO分析和信号通路分析发现差异表达的lncRNA基因及其共表达的mRNA基因主要富集于影响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巨噬细胞的渗漏,细胞的代谢等生物过程。结论Sirt1敲除之后,LPS诱导巨噬细胞中lncRNA表达谱发生明显变化,与巨噬细胞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

  • 标签: 沉默信息调节蛋白质类 RNA,未翻译 巨噬细胞 基因表达谱 脂多糖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AC013472.3对脂多糖(LPS)刺激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以NR8383细胞分别建立lncRNA-AC013472.3沉默及过表达模型,沉默模型分为乱序无意义阴性小干扰RNA序列(si-con)组(转染si-con的NR8383细胞)、LPS+si-con组(10 μg/L的LPS处理转染si-con的NR8383细胞24 h)、小干扰RNA(siRNA)组(转染siRNA的NR8383细胞)和LPS+siRNA组(10 μg/L的LPS处理转染siRNA的NR8383细胞24 h);过表达模型分为空质粒(p-con)组(转染p-con的NR8383细胞)、LPS+p-con组(10 μg/L的LPS处理转染p-con的NR8383细胞24 h)、lncRNA过表达质粒(plncRNA)组(转染plncRNA的NR8383细胞)和LPS+plncRNA组(10 μg/L的LPS处理转染plncRNA的NR8383细胞24 h),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TNF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和磷酸化的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在沉默模型中,LPS+si-con组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TRAF-6和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si-con组(2.040±0.195比1.048±0.207、0.473±0.022比0.293±0.076和0.469±0.062比0.252±0.038)(均P<0.05);LPS+siRNA组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TRAF-6和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siRNA组(4.158±0.119比1.028±0.019、0.700±0.104比0.231±0.023和0.771±0.095比0.258±0.050)(均P<0.05);LPS+siRNA组各指标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LPS+si-con组(均P<0.05)。在过表达模型中,LPS+p-con组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TRAF-6和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p-con组(1.961±0.169比0.999±0.143、0.533±0.047比0.247±0.020和0.565±0.108比0.276±0.048)(均P<0.05);LPS+plncRNA组TNF-α mRNA、TRAF-6和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plncRNA组(1.322±0.110比1.043±0.093、0.347±0.035比0.232±0.023和0.405±0.072比0.268±0.031)(均P<0.05);LPS+plncRNA组各指标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LPS+p-con组(均P<0.05)。结论lncRNA-AC013472.3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LPS刺激NR8383细胞分泌TNF-α。

  • 标签: 巨噬细胞,肺泡 RNA,未翻译 肿瘤坏死因子α 脂多糖类
  • 简介:摘要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代表了一类治疗上具有一定特殊性的肺癌,即具有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一线治疗优先选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然而,作为EGFR突变中第三常见的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ex20ins),对肿瘤治疗的反应与敏感突变并不一致,对TKIs整体反应不理想。本文介绍了EGFR ex20ins NSCLC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并重点探讨了其对TKIs、化疗和免疫治疗等不同治疗方式的反应,以期能为临床医师的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病,同时也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病人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致关节畸形,重者甚至导致致残。探讨类风湿因子(RF)分型定量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意义。文中分别采用了散射比浊法与ELISA方法来定量检测RA患者组以及其他风湿病组血清中IgG、RF、IgM、RF、IgA、RF的含量。

  • 标签: RF 抗HEV-IgG 干扰 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