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患者的生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收治的85例SCD住院确诊患者的神经生理检查结果。结果运动神经传导异常率[27.4%(93/339)]低于感觉神经传导[45.9%(107/233)](P<0.001);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较传导速度更易受累[22.7%(53/233)比4.7%(11/233),P=0.001]。针极肌电图下肢较上肢异常率更高[31.9%(59/185)比5.7%(5/87),P<0.001],自发电位有无与病程、神经功能评分无关。下肢体感诱发电位(SEP)异常率[80.8%(118/146)]高于上肢[61.1%(77/126)](P<0.001),SEP异常率[71.7%(195/272)]高于周围神经[35.0%(200/572)](P<0.001)。视觉诱发电位(VEP)异常率为15/16。神经功能评分与腓总神经波幅、N9、N20潜伏期有相关性。结论生理检查提示SCD患者后索损伤较周围神经损伤更常见,感觉重于运动,下肢重于上肢,感觉神经轴索较髓鞘损害更常见。生理检查对SCD的早期诊断、神经系统定位、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亚急性联合变性 肌电图 诱发电位
  • 简介:摘要Lambert-Eaton综合征(LEMS)是一种少见的免疫介导的神经肌肉接头疾病,其生理改变非常具有特异性,表现为所检测运动神经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均明显降低,低频重复神经刺激(RNS)呈现L型的递减模式,高频RNS明显递增或者易化后波幅明显增加,单纤维肌电图可见jitter明显增宽和阻滞。但LEMS疾病早期,CMAP波幅正常或者轻度降低,高频刺激递增不明显,仅出现低频递减,很容易漏诊LEMS而误诊为重症肌无力,这种情况下要定期复查各生理指标,临床上尽早确诊,减少误诊和漏诊。

  • 标签: Lambert-Eaton综合征 电生理 诊断
  • 简介:摘要颅内动脉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术中血管损伤引起术后缺血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术中神经生理监测(IONM)能有效识别早期术中缺血,减少相关并发症。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神经生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生理学组组织了全国神经生理及脑血管病方面的专家,在回顾国内外已发布的指南共识和临床证据基础上,经过德尔菲专家咨询,制定了本专家共识。形成了常用的IONM技术及参数设置、围手术期准备与结果解读、不同部位动脉瘤术中生理监测价值和特殊情况下生理监测四个方面的共识。并根据GRADE证据等级标准,从上述四个方面给出了9条推荐意见,为临床颅内动脉瘤术中神经生理监测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围手术期 专家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面神经监测在听神经鞘瘤切除术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近2年来入院的80例听神经鞘瘤患者进行了前瞻性观察。将入院患者数字随机分为监测组和非监测组,测量患者肿瘤大小,对患者一般情况进行统计,评估患者术前听力下降情况,是否存在面部麻木,听神经鞘瘤后组相关症状,面神经功能等级等表现。监测组在实施听神经鞘瘤切除术时进行面神经监测,非监测组在手术过程中不进行监测,两组患者均根据术中实际情况决定行全切或次全切术。术后3 d再次评估其听力情况,面部麻木,后组相关症状及面神经功能等级,同时于术后1个月评估其预后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OS)。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术前评估均未见显著差异,手术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监测组面部麻木发生率为42.9%(15/35),明显低于未检测组86.7%(39/45)(P<0.001);面神经功能分级监测组Ⅰ级(17例)、Ⅱ级(9例),Ⅲ级(8例),Ⅳ级(1例);较未检测组[Ⅰ级(1例)、Ⅱ级(18例),Ⅲ级(17例),Ⅳ级(9例)]显著降低(P<0.001);预后GOS(4.60±0.55)较未检测组(3.78±0.67)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面神经监测在听神经鞘瘤切除手术中能够提供较好的神经保护作用,避免面听神经损伤,显著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 标签: 面神经 听神经鞘瘤 显微手术 神经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颅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NMEP)和直接神经刺激(DNES)两种神经生理监测方法在听神经瘤术中对解剖保留的面神经术后功能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行面神经功能监测下听神经瘤切除术的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7例,女49例,年龄(51±11)岁。术中所有患者均全程使用神经生理监测,肿瘤切除后分别用FNMEP和DNES两种监测方法对面神经功能进行生理学评估,记录FNMEP在肿瘤切除后与基线的波幅比M1,肿瘤切除后DNES的脑干段与内听道段的波幅比M2,比较两个比值与术后1 d、1个月、3个月面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根据HB分级标准,Ⅰ~Ⅱ级为面神经功能良好,Ⅲ~Ⅵ级为面神经中重度障碍。应用非参数Spearman相关系数评估M1和M2与术后1 d、1个月、3个月面神经功能的相关性,绘制M1、M2预测术后面神经功能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106例听神经瘤患者中全切102例(96.3%),次全切4例(3.7%),面神经解剖保留104例(98.1%),无死亡病例。术中所有患者均可诱发出FNMEP,2例患者未在脑干段引出DNES。术后1d面神经功能良好81例(76.4%),术后1个月面神经功能良好99例(93.4%),术后3个月面神经功能良好103例(97.2%)。M1在术后1 d和1个月有较大的Spearman相关系数绝对值(ρ=|-0.648|,ρ=|-0.552|,P<0.001),而M2在术后3个月的ρ=|-0.395|大于M1的ρ=|-0.378|(P<0.001)。M1的cut-off值为0.58(灵敏度=0.92,特异度=0.64),M2的cut-off值为0.36(灵敏度=0.64,特异度=1.00),M1<0.58或M2<0.36提示面神经功能中重度障碍。结论听神经瘤切除术中应用FNMEP和DNES两种方法均可以有效评估术后面运动功能,FNMEP对术后早期面神经功能的预测作用优于DNES,对于术后远期的面神经功能预测则DNES更优。

  • 标签: 监测,手术中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 面运动诱发电位 直接神经电刺激 听神经瘤 面神经功能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证实新生大鼠前庭内侧核(MVN)与前庭传出(VE)神经元之间的直接投射通路并观察该通路的生理特性。方法选用新生(9±1)d的Wistar大鼠,雌雄不限。通过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刺激MVN,记录VE的突触后电流;逆行刺激脑干面神经膝部(g7)内侧VE的分布区,记录MVN区域传入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并使用生物胞素染色方法明确被记录的神经元的位置和形态。结果在电流钳记录中,位于g7内侧的VE神经元静息膜电位范围为-70~-55 mV。单脉冲电流(0.08 mA,0.1 Hz,100 μs)刺激MVN前庭传入神经元,在同侧g7内侧的VE神经元可记录到兴奋性突触后电流,其幅度和持续时间分别为(195.6±23.7)pA和(23.9±5.9)ms。刺激g7内侧VE神经元分布区后,MVN神经元可记录到逆行动作电位,幅度为(62.0±4.3)mV,持续时间为(94.9±4.7)ms。生物胞素染色标记也显示投射到g7内侧VE分布区的神经元胞体位于MVN内。结论MVN的前庭传入神经元存在直接投射到g7内侧VE神经元的兴奋性通路,其生理功能可能与前庭中枢对外周前庭传入的反馈调节有关。

  • 标签: 前庭神经 前庭内侧核 前庭传出神经元 膜片钳术 突触后电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生理监测(NM)辅助下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PECD)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55例CSR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9例应用多模式NM辅助下PECD治疗(NM组),26例单纯应用PECD治疗(PECD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出血量、平均住院日、并发症以及术前、术后1个月与末次随访时颈部和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等指标。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两组所有患者均获得至少18个月的随访。术后1个月NM组和PECD组颈部疼痛VAS分别为(2.1±1.2)、(2.0±1.1)分,上肢VAS分别为(2.4±1.2)、(2.2±0.8)分;末次随访时两组颈部VAS分别为(0.8±0.5)、(0.7±0.5)分,上肢VAS分别为(0.8±0.7)、(0.8±0.5)分,均较术前[颈部:(6.0±1.0)、(5.9±1.0)分,上肢:(7.1±0.9)、(7.4±0.9)分]明显降低(t=12.670~27.305,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07~0.917,均P>0.05)。术后1个月NM组和PECD组JOA评分分别为(12.7±0.8)分、(12.6±0.8)分,末次随访时分别为(14.6±0.7)分、(14.4±0.8)分,均较术前[(11.1±1.0)分、(10.9±0.8)分]明显升高(t=-11.074、-14.829、-9.603、-13.086,均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42、0.003,均P>0.05)。NM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与PECD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15、-0.922,均P>0.05),但住院时间、并发症均显著减少(t=-2.815,χ2=4.755,均P<0.05)。结论多模式NM辅助下PECD治疗CSR获得满意疗效的同时可降低平均住院日、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

  • 标签: 椎间盘切除术,经皮 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电生理 颈椎内镜 钥匙孔
  • 简介:摘要通过对世界最大的广告公司,日本通公司现有激励机制的分析,窥探目前大型跨国广告公司成功的原因,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 标签: 广告经营 激励机制 电通公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窃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供用电秩序和损害了供电企业经济利益,虽然已从多方面加强了防窃措施,但由于窃手段层出不穷,窃技术不断升级,给反窃电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因此,就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分析窃现象及原因,探究了目前常见的一些窃手段以及原理,提高反窃电工作的能力。

  • 标签: 用电监察 窃电 反窃电技术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的各个行业对电力的需求就变得越来越多,而由此就产生了一部分人开始对电动起了歪脑筋,开始运用各种非法手段对进行窃取。而且,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进步,电力的盗窃手段方式以及技术越来越隐蔽和精明,使得供电企业对防窃的工作难度不断增加。因此,在国家电网的供电企业中,对防窃的技术以及方式的不断改进和提高,是当前供电企业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保护国家的资源不受到利益侵害的有力手段。

  • 标签: 供电企业 防窃电方法 对策探讨
  • 简介:摘要电能是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和人们正常生活重要资源。但是,在实际配电过程中经常存在着窃现象,给电力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也给社会造成了用电安全隐患。所以,基础用电管理人员加强用电监察,维护用电秩序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了窃技术及原理,并提出了相应的反窃措施。

  • 标签: 用电监察 窃电 反窃电 技术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云浮云安供电局供电范围内的窃问题,借助用户窃案例,详细研究了常见的窃方式。在充分认识到目前反窃电工作存在的难点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平时的工作实践体会,提出了从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两方面入手,来预防和打击窃行为的对策方法。总之,反窃是持久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 标签: 窃电 反窃电 问题
  • 简介:摘要:根据蓟州区“煤改”区域负荷特性,研究与供暖负荷互补性较强的一多用方案,制定适应不同地区的一多用方案,解决用电不均衡问题,提高煤改地区电网设备利用效率,为地区配电网规划提供支撑,为提升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 标签: 煤改电 一电多用 智慧 储能
  • 简介:摘要:查处窃和反窃是供电企业加强用电营销管理,降低线损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结合现场查的实践和经验,根据电能计量的原理,针对窃手法的特点,提出相应反窃措施。

  • 标签: 查电 电能表 反窃电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盆底肌表面肌电位(sEMG)和生活质量影响量表评价选择性会阴侧切术对初产妇产后半年内盆底肌功能的影响,并比较sEMG与尿失禁影响量表(IIQ-7) 、盆底疾病影响量表(PFIQ-7)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医院和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接受盆底功能筛查、并经阴道分娩的1 25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时是否接受会阴侧切术分为会阴侧切组(n=676)和非会阴侧切组(n=574)。产后随访6个月,分别测量两组产妇在产后6~8周和产后6个月时盆底肌sEMG值和盆底疾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并且比较这两种盆底肌功能评价方法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会阴侧切组产后6~8周、6个月的快速收缩最大肌电位分别为(17.7±5.3)、(29.6±8.7)μV,强直收缩肌电位分别为(14.8±7.4)、(22.2±8.9)μV。非会阴侧切组产后6~8周、6个月的快速收缩最大肌电位分别为(20.0±7.9)、(35.4±10.7)μV,强直收缩肌电位分别为(17.8±9.0)、(27.5±8.9)μV。同产后6~8周相比,两组产妇在产后6个月时的快速收缩最大肌电位和强直收缩肌电位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会阴侧切组在产后6~8周和产后6个月时的快速收缩最大肌电位和强直收缩肌电位均显著低于非会阴侧切组(均P<0.01)。与产后6~8周相比,两组产妇产后6个月时的IIQ-7评分和PFIQ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在产后6~8周及产后6个月时,两组产妇之间的IIQ-7评分和PFIQ-7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产后6~8周和产后6个月,两组产妇的盆底肌收缩肌电位与IIQ-7和PFIQ-7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5),相关性随产后时间延长而减弱。结论选择性会阴侧切术在产后半年内对初产妇盆底肌收缩生理功能有持续的不良影响。盆底肌sEMG值与盆底疾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存在负相关。盆底肌sEMG可以作为产后盆底功能随访的候选评估方法。

  • 标签: 产后期 骨盆底 尿失禁 肌电描记术 会阴侧切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