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已达到提高护理水平的目的,以便更好的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方法选取我院心血从2013年11月至2015年4月接诊的60例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重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观察组重症患者采取有计划地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对对照组重症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重症患者,管理一段时间后的实际临床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生不良风险发生的机率分别为13.3%以及56.7%,两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风别为96.7%和56.7%。。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检测可知对心血的重症患者在治疗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价值,不仅可以促进重症患者的康复,能够显著降低护理风险。因此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重症 护理风险管理
  • 作者: 巩红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03-13
  • 出处:《名医》 2016年第3期
  • 机构:陕西省延安市延安大学附属医院东关心脑血管专科病区心内科三病区陕西省延安市71600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管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3年8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154例心血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归纳总结护理安全隐患。通过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77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心血护理存在安全隐患的关键性因素有两个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低、患者依从性差;对比观察组与参照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两组数据组间均存在与统计学意义要求相符的差异,即P<0.05。结论心血护理的安全隐患主要来源于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低、患者依从性差,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针对常见性安全隐患,对患者施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满意度与治疗效果。

  • 标签: 心血管 内科护理 安全隐患 管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心血临床用药的问题,提高心血疾病治疗用药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心血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这300例患者的疾病类型、病情、药物的用法用量、药品种类、联合用药方案等情况。结论在本次研究的300例患者中,存在用药不合理的情况有20人,占比为6.7%,其中抗菌药使用不合理最严重共8例病患,占总人数比2.7%。而忽略药品禁忌症的情况最低只有1例病患,占总人数比0.3%。

  • 标签: 心内科 临床用药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在心血中行护理风险评估以及预防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自我院2015年3月1日~2016年3月1日我院心血收治的患者中选取6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0例患者,对照组3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患者行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中行护理风险评估以及预防,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效果并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对促进患者的预后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均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护理风险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服务于心血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间由笔者所在医院心血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在院期间接受的不同护理模式分组接受常规护理的半数患者归入对照组,接受人性化服务的半数患者归入研究组。组间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就护理总有效率、患者满意度而言,研究组均要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心血中开展的人性化服务可以使患者更加积极自信地抵御病痛,有助于护理工作更好地进行。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心血管疾病 人性化服务 应用效果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相关的治疗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480例老年心血患者进行研究,从多个方面进行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480例老年心血患者中有85例患者出现了院内感染,占总老年心血患者的17.7%,年龄超过70岁的老年心血患者中有53例发生院内感染,所占比例是21%;未超过70岁的老年心血患者中有32例发生院内感染,所占比例是14%;治疗过程中使用抗生素的老年心血患者中有42例发生院内感染,所占比例是20.2%;未使用抗生素的患者有43例发生院内感染,所占比例是14%;心功能分级为Ⅰ~Ⅱ级的患者中有48例发生院内感染,所占比例是16%,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的患者中有37例发生院内感染,所占比例是20.6%。使用侵入性诊治措施的患者中有52例发生院内感染,所占比例是27.4%,未使用侵入性诊治措施的患者有33例发生院内感染,所占比例是11.4%。结论年龄、使用抗生素情况等均是导致心血老年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针对性的加强防治工作。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老年患者 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心血疾病发病率的提高,当前临床学者对静息心率与心血疾病的关系也越来越重视。随着静息心率和心血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静息心率作为心血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一观点也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可。同时,也有学者研究发现,静息心率在心血疾病死亡中具有预测作用,使得静息心率与心血疾病的研究再次升温1。本文就静息心率和心血疾病研究进展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对静息心率与心血疾病关系的认识。

  • 标签: 静息心率 心血管疾病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二甲双胍自从1957年问世,应用于临床将近60年的历史,心血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除了具有理想的降糖作用外,还具有一定的心血保护效应,其中包括保护血管皮细胞,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脂、降压,抗氧化应激,抗炎作用,改善心脏重塑,改善心衰,减少心肌梗死面积等。因此二甲双胍具有独立于降糖之外的心血保护作用。

  • 标签: 二甲双胍 糖尿病 保护效应 心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肾衰合并心血疾病患者实施血液透析的护理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80例肾衰合并心血疾病的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出现几率、住院时间以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衰合并心血疾病患者在血液透析前后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的降低患者治疗所需时间,降低并发症出现几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肾衰 心血管疾病 血透护理 临床效果
  • 作者: 宋海潮郑光宇何启蓉黄湘勇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09-19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6年第9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GRACE评分、TIMI危险评分及BNP对急诊胸痛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268例急诊胸痛患者的病例资料,计算患者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及心肌梗死溶栓疗法(TIMI)危险评分的基线水平,并检测患者血清B型脑钠肽(BNP)水平,对所有患者随访15d。比较不同预后患者GRACE评分、TIMI危险评分及血清BNP水平,并采用logistic回归确定患者15d内死亡、行急诊PCI及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268例患者行PCI治疗者74例,15d内死亡9例,发生其他重要心血管不良事件29例。15d死亡患者及行PCI的患者GRACE评分、TIMI危险评分及血清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患者与未行PCI的患者(P<0.05);有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的GRACE评分及血清BN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患者(P<0.05),TIMI危险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GRACE评分、TIMI危险评分均可独立预测15d死亡、行PCI治疗及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BNP可预测急诊PCI治疗的风险。结论GRACE评分、TIMI危险评分均是预测急诊胸痛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因素,BNP可预测急诊PCI治疗的风险,但GRACE评分对急诊胸痛患者的预后预测效果更好,预测价值较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高血压合并心血疾病的老年性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8月-2015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血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使用综合干预方法对患者入院至出院的整个过程进行治疗和有效干预,然后观察记录并分析相关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和综合干预,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显效的有24例,治疗效果为有效的患者由25例,治疗无效为无效的患者有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00%。结论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血疾病患者进行综合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大大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此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干预 老年高血压 心血管疾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血病人护理中优质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病人为样本,分为对照组60人和观察组60人。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心血住院患者治疗中,对患者快速康复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心血管 内科 优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疾病患者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心血疾病患者75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针对性的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和舒适护理,观察患者护理前后的不良心理状态发生情况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结果本次实验研究中75例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前后其抑郁、焦虑以及对事物毫无兴趣、孤独、封闭感等负性情绪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心血疾病患者实施护理服务的过程中,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舒适的护理服务可以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重症监护室 心理特点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治疗心血老年病人中进行早期康复性护理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3名老年心血病人为样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1人,观察组6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提高老年心血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早期 康复 护理 老年 心血管 病患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血管支架成形术在脑血管病合并血管狭窄患者中的疗效,为治疗脑血管病合并血管狭窄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4月收治的脑血管病合并血管狭窄患者临床资料4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41例脑血管病合并血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术前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41例患者行45处支架置入术,成功置入42枚支架,手术成功率为93.33%(42/45);血管支架成形术前41例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为(52.36±12.22)分,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为(95.33±5.54)分,术前与术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1例脑血管病合并血管狭窄患者在接受血管支架成形术后有36例患者的脑缺血症状未出现,1例患者术后死亡,4例患者临床症状无显著改善。结论血管支架成形术在脑血管病合并血管狭窄患者中的安全性比较高,长期临床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脑血管病 合并血管狭窄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疗效,为临床治疗提高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015年收治12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瑞替普酶治疗,观察组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给药前、给药24h、48h纤溶酶变化不明显,观察组给药2h后纤溶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给药2h、24h,观察组纤溶酶原、纤维蛋白酶原治疗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和完全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先后组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程度明显清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重组人尿激酶原能够保证溶栓效果,提高再通率,并能够减少不良心血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心肌梗死 ST段抬高型 心血管事件 重组人尿激酶原
  • 作者: 徐文才崔莹莹陈浠娟吴越蒋月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01-11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
  • 机构:[摘要]背景与目的:目前尚无有效评价抗血管生成疗法的指标,CT灌注成像或许可作为评价抗血管生成疗效的有效指标。本研究旨在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联合放疗对食管鳞癌血流灌注和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45例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为放疗组(RT组)22例和恩度联合放疗组(RT+E组)23例。两组放疗方案相同,联合组在放疗开始每一天恩度7.5mg/m2静滴14d。两组病例均于放疗前(0Gy)、放疗后(40Gy)行CT灌注成像,对两组CT灌注进行统计分析,计算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分析恩度对各灌注参数和食管癌放疗疗效的影响。结果:1.血流灌注:两组患者放疗后较放疗前BF、BV均明显降低,MTT值增高(p<0.05);恩度联合放疗较单纯放疗后,BF(81.08ml/100g/minvs72.14ml/100g/minp=0.01)、BV(3.97ml/100gvs3.48ml/100gp=0.05)升高,MTT值降低(9.87svs8.51sp=0.046);2.近期疗效:联合组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放疗组(95.7%vs8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度可有效改善食管癌放疗后肿瘤组织的血流量(BF),但对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影响不显著;同时可明显提高食管癌放疗的近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血管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在重症肺炎患者中的检测水平变化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4月入住我院RICU的重症肺炎患者60例(A组)、重症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组60例(B组)、重症肺炎合并MODS组60例(C组),选取入住呼吸科的普通肺炎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D组)。比较各组患者入院第1d、3d、7d以及存活组和死亡组sFlt-1水平变化,分析血浆sFLT-1在重症肺炎中的预测价值及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B、C3组的PCT和APACHEⅡ评分有显著差异(P均<0.01)。血浆sFLT-1水平在4组患者间有显著差异,A、B、C3组第7d明显低于第1d(P<0.05)。重症肺炎死亡组sFLT-1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637.6±222.0ng?L-1vs354.9±144.6ng?L-1,P<0.01)。重症肺炎sFLT-1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具有很强的相关性(r=0.647,P<0.001)。sFLT-1预测重症肺炎和28d死亡率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7.8%、75.0%和69.7%、80.1%,AUC分别为0.787(95%CI72.6%~84.8%,P<0.001)和0.775(95%CI70.5%~84.5%,P<0.001)。结论早期检测血浆sFLT-1水平可以预测重症肺炎和28天病死率。

  • 标签: 血浆sFLT-1 重症肺炎 预测价值
  • 作者: 王东宋贺张金峰屈浙李建华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16-01-11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16年第1期
  • 机构:[摘要]目的对脑血管造影在脑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并且对在预测脑血管疾病临床表现、研究脑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和为脑血管病患者确定治疗方式中脑血管造影中脑血管形态学的重要作用进行讨论。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2月—2015年7月收治的120例确诊为脑血管病变并且实施心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脑血管病变的造影表现进行观察。对脑血管病变的发展机制、临床治疗方式与脑血管病变血管形态学特点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A1优势征在前交通动脉瘤组中共计有25例,在非前交通动脉瘤组中共计有3例,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动静脉畸形组中,相对于多支引流静脉而言,单支引流静脉具有明显升高的出血率,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供血动脉数、双支供血动脉数、单支供血动脉数三组之间在出血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导致发生前交通动脉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高危因素就是A1优势征。相对于脑动静脉畸形多支引流静脉而言,单支引流静脉具有明显要高的出血率,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影响因素并不包括供血动脉的数目。利用后交通动脉或前交通动脉的侧支,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或者狭窄的患者可以实现血流代偿;利用后交通动脉的侧支,双侧颈内动脉闭塞或者狭窄的患者可以实现血流代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CVR)的血管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的6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对象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高血脂病史、临床检查等一般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BHI指数低于对照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与BHI指数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影响老年患者脑血管储备功能的血管危险因素较多,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会降低老年患者血管储备功能,临床应加强血管危险因素防治,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老年患者 脑血管储备功能 血管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