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乙醇脱氢(ADH)与乙醛脱氢(ALDH)是人体内部酒精代谢的重要,尤其是ALDH2在缓解酒精代谢物乙醛中效果显著。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工作人员对ALDH2基因表达、结构及多态性展开了进一步研究,本文对相关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 标签: 乙醛脱氢酶 基因 多态性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肉碱棕榈酰转移1A(CPT1A)缺乏症患儿的临床、生化资料及基因测序结果,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2008至2019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科CPT1A缺乏症患儿6例,男5例,女1例,年龄1~8岁。2例由新生儿筛查发现,无临床症状,另4例均以“发热或呕吐、腹泻”为诱因,以“抽搐”为突出症状。患儿血游离肉碱(C0)升高,十六碳酰基肉碱(C16)、十八碳酰基肉碱(C18)降低,C0/(C16+C18)升高。6例患儿均检测到CPT1A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其中2种为已报道突变(c.281+1G>A和c.968-8C>T),10种为新报道突变。新报道突变包含6种错义突变,1种无义突变,1种缺失突变及2种剪切突变。血串联质谱游离肉碱与酰基肉碱检测有助于早期筛查和诊断。

  • 标签: 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缺乏症 CPT1A基因 串联质谱法 游离肉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海南省新生儿苯丙酮尿症发病情况和苯丙氨酸羟化基因的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海南省出生的380 996名新生儿足跟血干血斑样本,使用荧光法测定干血斑中苯丙氨酸的浓度,复筛使用串联质谱法检测新生儿重采干血斑样本中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浓度;留取可疑患儿尿样本外送做尿蝶呤谱分析及四氢生物蝶呤负荷试验;使用核酸分子杂交仪利用PCR和导流杂交法检测干血斑样本苯丙氨酸羟化基因突变位点,同时抽取疑似患儿和父母外周血进行基因测序。结果380 996名新生儿中初筛39例疑似患儿,确诊苯丙酮尿症14例,男8例,女6例,年发病率为1.22/10万。其中苯丙氨酸羟化缺乏症11例,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3例。共检出13个苯丙氨酸羟化基因位点突变:c.728G>A、c.158G>A、c.1238G>C、c.611A>G、c.1068C>A、c.706+5G>A、c.740G>T、c.1081A>T、c.793T>G、c.1223G>A、c.721C>T、c.331C>T和c.1174T>A。结论最近3年内苯丙酮尿症在海南省新生儿人群发病率较高,苯丙氨酸羟化基因突变谱系多样,发现两种罕见的基因突变:c.793T>G和c.706+5G>A。

  • 标签: 苯丙酮尿症 婴儿,新生 发病率 苯丙氨酸羟化酶
  • 简介:摘要单基因肾结石病虽在临床较为少见,但其逐年增加的发病率及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足以引起重视。目前单基因肾结石病的治疗尚停留于药物及手术层面,本文以原发性高草酸尿症基因治疗的进展为切入点,对单基因肾结石病在病因学层面的治疗进行论述,以期推动更多基因治疗层面的研究和尝试,推动基因治疗方式和药物的研发与探索,推动单基因肾结石病精准化及个体的治疗模式的完善,进而提升该病的诊疗水平。

  • 标签: 泌尿系疾病 肾结石 单基因病 基因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基因肾结石病患儿的基因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诊治的56例单基因肾结石病患儿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所有患儿均为全外显子测序诊断,分析患儿基因型特点。结果56例单基因肾结石病患儿中男39例、女17例,平均年龄4岁(5个月~14岁),共发现11种基因存在突变,包括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7种,X连锁隐性遗传基因1种,显性和隐性遗传基因3种,其中HOGA1基因突变最为常见(16例,28.6%),其次为AGXT基因(15例,26.8%),SLC3A1基因(6例,10.7%),SLC7A9基因(5例,8.9%)和GRHPR基因(5例,8.9%)。突变类型包括无义突变、移码突变和剪切位点突变等,新发突变14个。AGXT、GRHPR和HOGA1等基因具有突变热点或热点区域,分别为c.815-816insGA和c.33dupC突变、c.864_865delTG突变和c.834-834+1突变区域;SLC3A1和SLC7A9基因有9种新发突变,但未发现突变热点或热点区域。结论儿童单基因肾结石病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致病基因中以HOGA1、AGXT、SLC3A1、SLC7A9和GRHPR等基因突变多见;AGXT、GRHPR和HOGA1等基因具有突变热点或热点区域,且突变可能具有种族差异性。

  • 标签: 肾石病 儿童 单基因病 基因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因分型、基因测序和基因表达分析在血液肿瘤患者ABO血型鉴定疑难情况中的应用和发现。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检验科与输血科在血型鉴定时发现血清法正反定型结果不符或凝集不典型的患者3例。分别使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和Sanger测序法鉴定ABO基因型,用转录组测序分析ABO和FUT1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例12岁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为O.01.02和BA.04基因亚型,对应B(A)血清亚型;ABO基因表达量正常(354.80)。1例41岁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为A1.02和B.01基因型,对应A1B血清型;ABO基因表达显著减低(45.70)。1例42岁男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伴骨髓纤维化患者为A1.02和A2.05亚型,分别对应A1和A2血清型;ABO基因表达量为0。3例患者FUT1基因表达量均在正常范围。临床根据基因型和对应的血清型制定血制品输注策略,无输血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血液肿瘤患者可因血型基因亚型或基因表达异常导致血清学血型鉴定困难。ABO基因分型和血型基因表达分析可帮助准确判定原因,为血制品输注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

  • 标签: 基因 ABO血型系统 血液肿瘤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基因表达
  • 简介:摘要基因工程是生命科学领域最具生命力的前沿学科之一,本文分析了基因工程的发展动态,并跟据发展动态,从理论和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形式的丰富等方面探讨了基因工程课程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 标签: 基因工程 动态 课程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诊断为21羟化缺陷症(21-OHD)患者的CYP21A2基因突变检出情况,以明确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514例21-OHD患者,年龄(15.6±11.8)岁,其中男164例,女350例,收集其临床和生化资料。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利用PCR扩增加Sanger测序方法和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CYP21A2基因的突变情况。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将患者进行分组,两个CYP21A2等位基因均检出突变为A组,仅1个等位基因检出突变为B组,未检出CYP21A2基因突变的为C组,比较各组患者激素水平的差异。结果514例患者中,401例(78.0%)患者的两个CYP21A2等位基因均检出致病突变,90例(17.5%)仅1个等位基因检出致病突变,23例(4.5%)未检出致病突变。不同临床表型的患者CYP21A2基因突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患者中,临床表现为单纯男性化型的A和B组患者血总皮质醇水平分别为0.04(0.02,0.20)nmol/L和0.24(0.17,0.28)nmol/L,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女性患者中,临床表现为失盐型的A、B和C组患者17-羟孕酮(17-OHP)分别为153.7(90.1,204.5)nmol/L、38.2(31.0,183.3)nmol/L和42.6(27.8,48.1)nmol/L,A组高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表现为单纯男性化型的A、B和C组的孕酮水平分别为57.8(34.4,110.2)nmol/L、63.6(31.4,110.8)nmol/L和23.0(8.6,33.2)nmol/L,C组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表现为非经典型的A、B和C组患者17-OHP水平分别为158.7(59.1,187.6)nmol/L、147.8(131.9,179.3)nmol/L和24.5(20.4,54.2)nmol/L,C组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部分临床诊断为21-OHD的患者并未能检出两个CYP21A2等位基因的突变,表明其他引起17-OHP水平升高的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类型有被误诊为21-OHD的可能,基因检测对于CAH不同类型的鉴别诊断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21羟化酶缺陷症 17-α-羟孕酮 肾上腺增生,先天性 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行性腮腺炎及其并发症血清淀粉(AMY)及其同工的变化情况。方法对正常对照组、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腺)组及各并发症组进行血清淀粉及其同工活性测定,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流行性腮腺炎组及发生并发症组的血清总淀粉及其同工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腺炎并发症组胰淀粉(P-AMY)显著高于无并发症组及其他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腮并发卵巢炎组唾液淀粉(S-AMY)显著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流腮及并发睾丸炎、卵巢炎组以唾液淀粉(AMY)升高为主,并发胰腺炎组P—AMY及S-AMY两型同工均有大幅度升高。结论AMY及其同工活性测定在流腮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转基因食品在解决人口、环境、能源和资源等问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造成很多负面影响,尤其是对生态环境、人体健康和人类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危害。

  • 标签: 转基因食品
  • 简介:摘要目的LCR与PCR在检测解脲支原体(UU)泌尿生殖感染中的临床意义与差别,方法用LCR法与PCR法对232份临床病历进行检测UU,其中201份来源于男性尿道拭子和女性宫颈拭子,对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LCR检测法检测232份标本,UU阳性率为29%(69/232),PCR法检测232份标本,阳性率为23%(55/232)。LCR与PCR检测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LCR用于临床男性尿道拭子和女性宫颈拭子在诊断泌尿生殖感染中有极其重要意义。

  • 标签: 支原体,解尿 基因,扩增 连接酶链反应 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基因芯片技术是近年来诞生的一项高通量、高效率检测技术,能够帮助人们大规模的获取生物信息,为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本文主要针对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 标签: 基因芯片技术 应用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联免疫的质量控制有两个要点,一个是洗涤是否充分,另一个就是反应是否充分。国内联免疫的传统反应方法是恒温水箱或孵箱37℃温育,由于化学发光和荧光免疫检验项目的引进而带来另一种反应方法,即室温低速振荡1。室温低速振荡如果能代替恒温水箱或孵箱温育,将使反应条件相对更简便、更易控制,更便于实验室间的结果比对和相互认可。

  • 标签: 酶联免疫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传统的洗板方法和市场目前通行的洗板方法的优劣,观察两种方法哪种对联免疫的质量控制更加精确。方法在联免疫质量控制中,出现了很多没有与反应中抗原抗体相结合的物质和在反应过程中与载体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为了除去反应中的这些物质,在联反应的质量控制中通常采用洗涤的方法。结果联免疫的质量控制需要经过加样、孵育、洗涤、显色、比色五个步骤,在实际临床应用中,若联反应的质量控制不好,可能会引起医疗事故,甚至会引发医疗纠纷。结论在实验室洗涤操作过程中,需要保证各孔中的洗涤剂都被完全充分吸干,必要时需要人工扣板。最后一次洗涤一定要保证彻底清洁,否则会导致空白值,影响联免疫质量控制的精确性。

  • 标签: 酶联免疫 质量控制 洗涤方法
  • 简介:摘要:生物土体固化是一种新兴的道路建设技术,在多种道路建设工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研究四川省川中丘陵区(龙泉山成都段)高质量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中试用的一种林区内生物土体固化道路,本文探究了林区内生物土体固化道路清洁原材料生产方法、道路试验检测结果和实际应用可行性的结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泉州2018—2019年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流行情况和基因特征。方法样本来自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福建省泉州市儿童医院送检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咽拭子样本,共141份。采用RT-PCR法进行HRSVG基因3′末端靶基因扩增,使用sequencher 5.0以及MEGA5.05软件进行序列编辑、进化树构建和基因特征分析。结果HRSV阳性样本25份,17份样本成功获得靶基因序列,其中HRSVA 13份,HRSVB 4份;共鉴定出两个基因型:ON1基因型(13份,HRSVA)和BA9基因型(4份,HRSVB)。5条ON1基因型靶基因序列与2012—2015年北京、长春和浙江流行的ON1基因型序列汇聚为一簇(Cluster1);1条(FJ19-02)与2012—2015年我国多个地区流行的ON1基因型序列汇聚为一簇(Cluster2);其余7条为独立的一簇(Cluster-FJ)。HRSVB亚型中FJ18-02、FJ19-14、FJ19-15与2015年在吉林长春流行的BA9基因型序列汇聚在一起;FJ19-13则与2013年在广州和浙江两地流行的BA9基因型序列具有较近的亲缘性。ON1基因型和BA9基因型均在重复插入的72和60个碱基片段区出现了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Cluster-FJ分支靶基因序列出现了特征性氨基酸突变(H266L);FJ19-13出现了H261Q和Q265L的独立突变。结论2018—2019年福建泉州流行的HRSV基因型为BA9和ON1,Cluster-FJ为新发现的独立传播链,有可能在泉州建立了本土循环流行。

  • 标签: 呼吸道合胞病毒,人 基因型 基因特征
  • 简介:对于转基因技术应用的思考一直是这些年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各个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广泛引起了各个国家的普遍关注。笔者对目前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评价与说明,并对其如何有效应对该技术进行了思考与讨论,以便为该技术更好的发展提供技术保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