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韩万斋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08-06-16
  • 出处:《世界文艺》 2008年第6期
  • 机构:一、警惕“无根之国”的阴谋中国老一辈革命家,大都是在欧洲留学的;中国新一代崇洋派,大都是从美国回来的。中国到欧洲留学的,许多人都更加爱自己的祖国了;中国到美国“转了一圈”的,相当一部分人变成了数典忘祖、崇洋媚外的“假洋鬼子”。这些年,中国国内形成的一股浮躁之风,固然与“新国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狂热性”不无关系;“没有文化、没有祖宗的、浅薄的野蛮人”(许多具有欧洲贵族血统的人们的口头语)——美国人及其崇美派在中国的甚嚣尘上的鼓噪,所起的作用更大、更恶劣!我们的评论也好,贬斥也好,恶骂也好,都可以“不予理睬”,最了解自己的还是自己!让我们来听听美国现代派“概念艺术”祖师约瑟夫·科苏斯(J.kosuth)的这番话吧:“因为我们没有一个真正的国族个性,我们将现代主义本身作为我们的文化。我们以出口我们的地方主义,改变变形了其他文化,并赋予这种混乱以一种“普世性”的外观……因为我们的文化没有唯一的地理渊源,我们倾向于将自身定位于一种时间的位置——这个世纪,而不是定位于大地上的某个地方。我们出口了一种综合性的文化——麦当劳、可口可乐、希尔顿酒店等。由于各国族文化纷纷退却让给我们地盘,它们最终失去了对自己生活有意义的机制的控制,由此变得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依附于我们。”(转引自何清:《艺术的阴谋——透视一种“当代艺术国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一版)由一个在文化上“没有一个真正的国族个性”却又时刻都在急切地窥探、觎睨,不断地干涉、侵略别国的美国掀起的“全球化”浪潮,已激起了全球更大民族主义浪潮的反弹!我们不能以狭隘、短视的民族主义参与这种反弹,不能以“反击”、“报复”的幼稚情绪,更不能以政客、奸商的投机心态,而应以古今中外艺术发展史所告诉我们的经验教训、以当代中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铜鼓是南方少数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的类型众多,造型古朴,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本文主要阐述了少数民族铜鼓的起源、主要类型及其造型特点,对少数民族铜鼓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不让其在历史的长河中湮没。

  • 标签: 铜鼓文化 造型特点 传统文化
  • 简介:摘要文化认同是指文化群体或文化成员承认群内新文化或群外异文化因素的价值效用符合传统文化价值标准的认可态度与方式,而“民族凝聚力”是使民族结成统一的有机整体以确保其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力量。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都是需要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去进行的,正确理解文化认同,充分发挥文化认同的力量,以此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从而促进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与发展。

  • 标签: 四个认同 文化认同 民族凝聚力
  • 简介: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数学文化,通过这种文化教育方式能够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掌握数学与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体会到数学的人文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在优秀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下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整体素质。主要对民族数学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结合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 标签: 民族数学文化,小学数学,数学教学
  • 简介:摘要“民族文化进校园”本身就是一项复杂工程,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苗族与布依族聚居地实施“民族文化进校园”时遇到很多问题,受到多重压力,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推行民族文化。基于此,本文中分析推行民族文化进行校园的措施。

  • 标签: 民族文化 校园 推行措施
  • 简介:摘要自古以来,中国人喜爱玉,和玉有着不解之缘。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处于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接受人的崇拜。其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玉及其所代表的玉文化可以称之为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承担着中华民族薪火传承的重任。

  • 标签: 玉文化 玉德思想 民族文化
  • 简介:摘要各个民族在交流中不断的互动、变迁与整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共同文化文化认同在我国民族凝聚力建构中的强大作用,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国家观,不断落实好党的民族政策、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教育和增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方式来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 标签: 文化认同 促进 民族团结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歌剧的创作已经备受国人作曲家的重视,创作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化的歌剧是现阶段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歌剧创作应该站在我国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鉴于此,本文将以《敦煌之恋》这一歌剧为例,对歌剧中的民族文化元素进行分析。

  • 标签: 歌剧 民族文化 元素
  • 简介:摘要视觉传达利用有吸引力的文字、图像等,再依据人的视觉器官认知来进行信息传递的艺术。随着信息传播的时代化、全球化以及视觉符号形式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新型信息传递方式逐渐兴起。而民族文化符号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审美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以及商业价值。本文初步探究分析了视觉传达设计和民族文化符号相结合的意义及其应用。

  • 标签: 视觉传达设计 民族文化符号 创新应用
  • 简介:多元文化教育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伴随着西方国家的民族复兴运动而逐渐兴起的一种教育理念和一项教育运动。我国的多元文化教育主要指“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教育”,既认同中华民族一体性,又尊重各民族文化的多元性。藏民族文化是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元文化的视角下,重视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教育,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多元文化教育 校本课程 民族文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多样性是我国现实国情。不同民族间实现共同的民族认同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需要。现阶段我国的民族关系呈现出稳定和谐的局面,但也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民族问题与民族矛盾,增强各民族的国家认同对于有效缓解民族矛盾、促进民族融合具有重要作用。本报告选取了西北五省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发放调查研究,分析了当前西北五省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现状及其相关因素,并给出政策建议。

  • 标签: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大学生 国家认同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国文化是经过长时间发展和积累,去糟取精之后传承而来的,现今我国的文化传承体系多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而民族文化是由我国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精神和民族特色的特殊文化体系1。民族舞蹈不仅是民族文化的传承,更是体现各民族舞蹈精神,体现出不同民族风俗特色的载体,其中包含了民族心理、审美情趣、风俗习惯等多项内容,是国家权利支持发展和传承的艺术形式。民族舞蹈具有非语言文字的文化特征,以舞蹈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传播语言文化的魅力,并且广受人们喜爱,因此开展民族舞蹈教学,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方式。

  • 标签: 民族文化 民族舞蹈
  • 简介:摘要高校美术教学可以实现提高国民审美素养的目标,审美素质是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教育的改革有效地提升了国民的综合素质。民族文化与美术教育的结合能够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能够提高美术人才的审美素养,加强对民族文化与高校美术教学融合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民族文化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专业人才审美意识的提升,一些美术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还有待提高,因此,促进美术教育和民族文化的结合迫在眉睫。

  • 标签: 高校美术教学 民族文化 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新媒体环境改变了社会生活,传统文化在多元文化的强烈冲击下出现了变迁,民族文化也不例外。随着民族聚居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着改变,新媒体与传统的媒体相比,具有广泛、高效、快速的特征。而在众多新媒体中,网络媒体的发展速度最快、影响范围最广、传播力度最强,这些优势在社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体现的更为明显。

  • 标签: 数字化 民族文化 传播
  • 简介:摘要全球化成为了当今时代的基本特征,它促成了世界文化的开放、交流、融合、再生,文化多元化的格局出现,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的发展与繁荣,但也对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既要维护本民族文化独立和文化安全,又要汲取外来文化中积极的内容,实现社会主义的文化创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 标签: 全球化 民族文化 文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