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粉尘(Dust)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习惯上对粉尘有许多名称,如灰尘、尘埃、烟尘、矿尘、砂尘、粉末等。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粒径小于75μm的固体悬浮物定义为粉尘。大气中的粉尘,是保持地球温度的主要原因之一,大气中过多或过少的粉尘会对环境产生灾难性的影响。但工作中的生产性粉尘是人类健康的天敌,是诱发多种疾病的主要原因,包括上呼吸道炎症、肺炎(如锰尘)、肺肉芽肿(如铍尘)、肺癌(如石棉尘、砷尘)、尘肺以及其他职业性肺部疾病等。

  • 标签: 生产性粉尘 国际标准化组织 固体悬浮物 伤害 肺部疾病 呼吸道炎症
  • 简介: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粉尘爆炸事故并不罕见,而且随着工业的发展,涉及可燃性粉尘的行业逐渐增多,粉尘的种类和用量也显著增加,例如,塑料、织物、染料、粮食、药物、木材和金属等。虽然在工业生产中,粉尘的产生难以避免,但粉尘爆炸事故是可以预防的。企业应根据工艺过程的特点,采取适宜的防爆措施,如果难以完全消除爆炸风险,也可采取措施降低事故危害,以尽可能地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 标签: 粉尘爆炸 事故危害 爆炸下限 爆炸性粉尘环境 点火源 粉尘浓度
  • 简介: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粉尘爆炸随着工业化的进展.越来越频繁。在我国,粉尘爆炸也屡屡发生。粉尘爆炸往往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严重损失.已经成为工业安全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这给各级监管部门和相关企业敲响了警钟.认识可燃粉尘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和燃烧爆炸机理非常必要,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刻不容缓。

  • 标签: 可燃粉尘 管控 风险 粉尘爆炸 现代工业 工业安全
  • 简介:用自己改装的粉尘爆炸实验装置,在TNT粉尘粒度160~200目、200目以下两种情况下,对其最小点火能和最低爆炸下限进行了测定。验证了此试验装置的可行性,并指出了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 标签: TNT 粒度 最小点火能 最低爆炸下限
  • 简介:2008年2月7日晚上7时15分,一系列猛烈的糖粉尘爆炸摧毁了美国乔治亚州温特沃斯港萨凡纳市郊的美国帝国糖业的制糖厂。爆炸穿越了多座厂房,助燃的是累积的可燃糖粉尘以及从设备中泄漏的糖。厚厚的混凝土底板翻起,砖墙被炸飞到楼梯上和工作区内,

  • 标签: 粉尘爆炸事故 糖业 美国 混凝土底板 乔治亚州 制糖厂
  • 简介:长期接触粉尘会对人体产生各种损害。硬质性粉尘可损伤眼角膜攻结膜;放射性粉尘可造成放射性损伤;粉尘堵塞皮脂腺,可引起粉刺、毛囊炎、脓皮病及皮肤皲裂;经呼吸系统吸入,可溶入血液引起中毒。粉尘的最大危害是会损害呼吸系统,引起尘肺病、肺癌、肺肉芽肿、肺炎及上呼吸道炎症。

  • 标签: 放射性粉尘 健康体检 作业人员 放射性损伤 职业 呼吸系统
  • 简介:为了解橡胶粉尘的爆炸危险性,采用20L球爆炸测试装置对常温常压下、粒径75μm以下的橡胶粉尘在质量浓度50-700g/m3范围内的爆炸特性进行试验研究,测定其最大爆炸压力及爆炸指数随质量浓度的变化规律,进而对其爆炸危险性程度进行分级。结果表明:橡胶粉尘质量浓度为300g/m3时,爆炸压力达到最大值0.49MPa;在橡胶粉尘质量浓度为250g/m3时,爆炸指数达到最大值5.04MPa·m/s,根据ISO6184粉尘爆炸烈度等级分级标准,其粉尘爆炸危险性分级为St-1级。

  • 标签: 安全工程 橡胶粉 粉尘爆炸 最大爆炸压力 爆炸指数
  • 简介:为了探明外部条件对玉米淀粉粉尘爆炸特性参数的影响,利用20L球形爆炸装置进行试验测试,探讨了点火能量及粉尘含水量对粉尘爆炸特性的影响,对比研究了CaCO3和Al(OH)3两种惰性介质的抑爆效果。结果表明:随点火能量增加,粉尘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升压速率呈线性上升,在高质量浓度下,粉尘爆炸压力受点火能量的影响更显著;添加CaCO3和Al(OH)3能够降低玉米淀粉的爆炸压力,相对于CaCO3的物理抑爆,Al(OH)3的物理-化学抑爆效果更佳;玉米淀粉粉尘的最大爆炸压力及爆炸升压速率随粉尘含水量降低而不断增大。

  • 标签: 安全工程 玉米淀粉 粉尘爆炸 点火能量 惰性介质 含水量
  • 简介:分别采集某焦化厂新、老厂地面站,炼焦焦炉和成品焦仓的4个排放筒粉尘样品,通过超声波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的方法,对炼焦过程中几个排污节点排放粉尘中富含的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分析。数据显示:炼焦焦炉排放筒中PAHs的质量浓度最高,达86.95μg·m^-3;新厂地面站排放筒中PAHs的质量浓度最低,为6.09μg·m^-3;从粉尘中PAHs单组分的分布特征来看,4个点位粉尘样品中共检出14种PAHs,菲和荧蒽的含量均很高,其中炼焦焦炉排放筒粉尘中苯并[b]荧蒽的含量最高;4个样品粉尘中不同环数PAHs的分布规律为,主要以低环数的PAHs为主,仅炼焦焦炉排放筒中的分布规律不一致,以高环数的PAHs为主;从排放筒排放物污染水平分析,以炼焦焦炉排放筒最为突出,粉尘的质量浓度为国家3级标准的75.7倍,苯并[a]芘的质量浓度介于1级和2级标准之间。可见,焦化厂排放物对环境的污染严重,而炼焦过程中产生的多环芳烃对环境的污染更甚。

  • 标签: 环境学 炼焦 粉尘 多环芳烃 分布特征
  • 简介:为深刻吸取昆山“8.2”粉尘爆炸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市安委办根据国务院安委办通知要求,制定了粉尘防爆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深入涉及可燃粉企业开展执法检查。

  • 标签: 专项整治 粉尘爆炸 爆炸危险 防城港市 企业 执法检查
  • 简介:吉林省安全监管局、省卫生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四部门日前联合部署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行动分为动员部署、企业自查自改、监管部门检查复查、四部门检查总结4个阶段,至2010年10—12月完成。

  • 标签: 危害治理 吉林省 物品 高毒 粉尘 安全监管
  • 简介:为研究半煤岩巷道中岩粉质量分数和煤的挥发分与煤岩混合型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关系,选取挥发分差异较大的5种煤样以相同比例配制煤岩混合型粉尘,利用粉尘云最小点火温度测定仪进行煤岩混合型粉尘试验。结果表明,当煤岩混合型粉尘中岩粉质量分数低于40%时,岩粉的混合会导致混合型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发生小幅度波动;当岩粉质量分数高于40%时,煤岩混合型粉尘最低着火温度会随岩粉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大幅度升高;挥发分质量分数越小的煤粉,其混合型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越容易受岩粉质量分数的影响。

  • 标签: 安全工程 爆炸特征参数 粉尘云 煤岩混合型粉尘 最低着火温度 挥发分
  • 简介:以石家庄某制药企业生产的7-氨基头孢烷酸(简称7-ACA)粉体为研究对象,利用20L球型爆炸系统研究氮气抑制粉尘爆炸的规律。通过设计的混气系统向爆炸容器内充入氮气以降低容器内的氧气体积分数,创造不同氮气体积分数环境来进行一系列粉尘爆炸试验。结果表明,在化学点火能量为10kJ、7-ACA粉尘质量浓度为775g/m3时,爆炸压力达到最大值。在该粉尘质量浓度条件下,随氮气充入量增加,其最大爆炸压力逐渐降低;当氧气体积分数达10.93%时,测试系统显示7-ACA粉尘不发生爆炸;继续充入氮气,也没有发生爆炸现象,表明抑爆效果明显。

  • 标签: 安全工程 氮气惰化 7-氨基头孢烷酸 最大爆炸压力 极限氧浓度
  • 简介:为配合开展“六打六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自治区安监局于8月27~29日,在南宁举办一期全区职业卫生监管执法业务培训班,重点学习职业卫生监管法律法规和粉尘防爆专题知识,同时观看了模拟粉尘爆炸视频录像,全区安监系统从事职业卫生监管执法人员近150人参加了培训班。

  • 标签: 职业健康 卫生监管 粉尘防爆 培训班 安监局 学习
  • 简介: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粉尘爆炸事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为了遏制事故的发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印发了《工贸行业重点可燃性粉尘目录(2015版)》和《工贸行业可燃性粉尘作业场所工艺设施防爆技术指南(试行)》。上一期已重点解读了《目录》,本期对《指南》进行详细解读。

  • 标签: 可燃性粉尘 防爆技术 技术指南 工艺设施 作业场所 行业
  • 简介:在西安市城市丰下道南二环路建萨路面径流采样站,利用自制流量等比例采样装置,采集2009年4—9月的16场降雨路面径流,采用累积曲线法试验研究路面径流中颗粒物的沉降性能和粒径分布,并就降雨特征对径流中颗粒物粒径分布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沉降可有效去除颗粒物,沉降60min和2h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8.4%和86.3%。要达到45%、60%和80%的沉淀去除率,表面负荷应分别为1.1~93cm/min、0.6~5.9cm/min和0.1~2.7cm/min。沉淀去除率每提高10%,表面负荷相应减少13~3倍。径流中颗粒物粒径分布呈宽幅变化,d10、d50、d90分别为3~23ym、17~56ym和40~65μm,表明径流中颗粒物以粒径3~65μm的细颗粒为主。最大降雨强度与颗粒物粒径相关性较强,其他因子与颗粒物粒径相关性不强,降雨强度是影响径流中颗粒物粒径分布的主要因素。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路面径流 城市主干道 颗粒物 沉降效果 粒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