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二甲基二氯硅烷(DMCS)为源,与氯化铁、氯化铝聚合制备新型聚氯化铁铝絮凝剂(PAFSC).其形态分布和处理含藻水的混凝性能结果表明,该混凝剂的最优技术指标为nFe/nAl=0.4,nSi/n(Al+Fe=0.1,碱化度B=1.5,G(Al+Fe)=0.1mol/L,pH=2.898,熟化时间为24h的条件下,有效成分Fe1、Alb的含量最高,絮凝效果最好,PAFSC对浊度的琦化效率可达98.6%。研究表明.二甲基二氯硅烷会产生很强的协同效应,使无机高分予絮凝刹PAFSC有效成分高,絮凝效果好。

  • 标签: 环境工程 聚硅氯化铁铝 二甲基二氯硅烷(DMCS) 制备 形态分布 混凝性能
  • 简介:以那龙二号井为重点,详细地论述了那龙二号井基建和生产过程中采用过的砌碹支护等6种支护方法的效果及适应性,并深入分析巷道破坏原因,总结出巷道支护的成功经验,作为推广应用的成功实例,同时,总结了导硐卸压技术在那龙矿区白马斜井的应用和软支护优化技术在右江矿务局五号井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对今后广西软矿井巷道支护技术工作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 标签: 软岩 支护 技术总结 建议
  • 简介:为研究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覆的运移规律,以乌兰察布煤炭地下气化试验区工程地质条件为研究背景,首先进行了高温下煤层顶板的物理力学特性测试,获得了不同温度下体(粉砂岩、泥岩、细砂岩、粗砂岩、砂质泥岩)的比热容、导热系数、单轴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其次建立了相似材料物理模型,分析了燃空区覆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在100~1000℃内,随温度升高比热容及导热系数呈现下降趋势,而在100~750℃内,随温度升高单轴抗压强度呈现增大趋势;乌兰察布煤层气化时,覆运移规律与井工开采类似,具有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特征,初次来压步距为42m;亦存在明显的三带分布,即冒落带、垮落带和弯曲下沉带,导水裂隙带高度为28m;覆运移过程中对燃气管亦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1#燃气管在煤层顶板上方26~28m处受到的水平应力最大,为最易变形断裂位置;在现场用钻孔探测法进行验证,得出导水裂隙带的高度为31.21m,与相似模拟试验得出的数据吻合,证明了相似材料物理模型的合理性。

  • 标签: 安全工程 煤炭气化 热力学 覆岩结构
  • 简介:为研究半煤巷道中粉质量分数和煤的挥发分与煤混合型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关系,选取挥发分差异较大的5种煤样以相同比例配制煤混合型粉尘,利用粉尘云最小点火温度测定仪进行煤混合型粉尘试验。结果表明,当煤混合型粉尘中粉质量分数低于40%时,粉的混合会导致混合型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发生小幅度波动;当粉质量分数高于40%时,煤混合型粉尘最低着火温度会随粉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大幅度升高;挥发分质量分数越小的煤粉,其混合型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越容易受粉质量分数的影响。

  • 标签: 安全工程 爆炸特征参数 粉尘云 煤岩混合型粉尘 最低着火温度 挥发分
  • 简介:为了进一步研究放射性氡在松散煤介质中的运移规律,为氡法探测矿井煤自燃隐蔽火源位置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自主研制了松散煤介质中放射性氡多角度扩散试验装置。该试验装置可以进行放射性氡在不同温度、粒度和空隙度的松散煤介质中不同方向上的扩散试验。利用该装置成功进行了一次放射性氡在45°倾斜方向上、不同温度煤体中的扩散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扩散方向上氡浓度呈非线性减小趋势,氡浓度衰减率及衰减量逐渐降低;随温度升高,氡浓度呈线性上升趋势,且扩散方向上氡浓度衰减量增大,衰减率减小;在扩散方向上,氡浓度受温度变化影响逐渐减弱。

  • 标签: 安全工程 火源探测 放射性氡 多角度扩散 试验装置
  • 简介:为了研究平顶山十矿各含水层的水化学特征差异,检测分析了地下水中天然有机含量和荧光特性的垂向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天然有机含量在垂向上先急剧减少后逐渐稳定,且浅部含水体与深部含水层存在显著的有机含量差异,深部含水层之间则难以区分;浅部含水体中有机含量高,各荧光指纹区的荧光峰均有显现,且荧光峰强度较高,第四系水中各荧光峰强度略小于地表水;深部含水层中,荧光峰数量与含水层深度成负相关,Ⅱ区和Ⅳ区的荧光峰强度先增加后减小,其他荧光峰的强度则逐渐减小。研究表明,利用天然有机含量和荧光特性,能够建立各含水层在垂向上的水化学特征。

  • 标签: 安全工程 天然有机质 地下水 荧光性 平顶山十矿 垂向分布
  • 简介:2014年3月1日14时50分.山西省晋城市境内的晋济高速后隧道内发生两辆甲醇车追尾相撞,导致前车甲醇泄漏.存司机处置过程中甲醇起火燃烧,隧道内42台车辆及煤炭等货物被引燃引爆。经现场清理、走访排查和采取DNA鉴定等技术手段核查,事故造成31人死亡,9人失踪。

  • 标签: 交通事故 隧道 灾难 西晋 DNA鉴定 现场清理
  • 简介:在简述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谱技术(TOF-SIMS)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阐述了近年来TOF-SIMS应用于气溶胶表面化学表征、气溶胶粒子化学组成深度剖析、气溶胶表面化学反应、气溶胶粒子表面毒性,以及气溶胶污染源排放特征与污染源识别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TOFSIMS技术在大气气溶胶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 标签: 大气科学 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 大气气溶胶 单颗粒分析 表面分析 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