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制备了一种含Y、Ce和Zr的单钯三元催化(Pd-YCZ).在1050℃下,分别于空气和配气中对这一催化进行了高温老化,并对其催化活性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Pd-YCZ在空气中老化后的活性优于其在配气中老化后的活性.

  • 标签: 高温老化 单钯 三元催化剂 钇铈锆助催化剂 活性 汽车
  • 简介: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几乎每天都要与各种金属接触。金属与人体长期接触后,有时会发生金属中毒。由于金属种类很多,不同金属与人体接触后又会出现种类繁多的症状和体征。而口腔中的异常感觉,常常是金属中毒的重要的、早期的表现之一,掌握相关知识,有助于早期判断,可预先知道是否出现金属中毒或为何类金属中毒,从而及早采取正确的应对干预措施。

  • 标签: 金属中毒 口腔 早期判断 金属接触 长期接触 干预措施
  • 简介:铅(Ph).灰白色金属,原子量207.20,比重11.34,熔点327.5℃,沸点1620℃,加热至400℃~500℃时,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并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而凝集为铅尘,随着熔铅温度的升高,可进一步氧化为氧化铅、三氧化二铅、四氧化三铅,但都不稳定,最后离解为氧化铅和氧。

  • 标签: 铅中毒 职业性 预防 氧化铅 三氧化二铅 四氧化三铅
  • 简介:以TiO2(DegussaP25)和NaOH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制备钛酸纳米管。以亚甲基蓝溶液(MethyleneBlue,简称MB)为模型污染物,研究水热反应条件对所制钛酸纳米管光催化性能的影响,以及钛酸纳米管加入量、溶液DH值和MB初始浓度等光催化反应条件对钛酸纳米管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水热反应温度为150℃,反应时间为48h制得的钛酸纳米管对MB的光催化效率最高;钛酸纳米管的加入量、溶液DH值和MB初始浓度等光催化反应条件对钛酸纳米管的光催化性能有较大影响。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钛酸纳米管 水热法 光催化
  • 简介:针对有关毒气急性中毒研究只能根据经验公式和接触限值划定危险区域进行定性评估的现状,提出结合毒气泄漏CFD数值模拟与中毒剂量反应模型进行中毒定量评估的方法。通过CFD计算泄漏毒气的实时浓度场,根据浓度场和暴露时间确定人员暴露剂量,最后根据剂量反应模型确定人员死亡百分比。以某硫黄回收装置的硫化氢泄漏为例,建立CFD模型。设置距地面高1.5m,与泄漏源水平距离分别为100m、200m、300m、400m、500m的5个监测点作为工作人员的急性中毒地点,模拟分为构建初始风场、硫化氢泄漏及随风场扩散3个阶段,根据CFD求解得出的监测点的硫化氢实时浓度场并结合中毒剂量反应模型对监测点人员中毒死亡风险进行定量评估。研究表明,基于CFD的毒气泄漏中毒定量评估技术能对泄漏区域任意位置、任意时刻的人员中毒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弥补了目前大多定性评价方法的不足。

  • 标签: 安全工程 CFD 毒气泄漏 定量评估 中毒 剂量
  • 简介:汽油为麻醉性毒物,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神经功能紊乱,低浓度引起人体条件反射的改变,高浓度可致人体呼吸中枢的麻痹。并且汽油在体内对脂肪代谢有特殊作用,引起神经细胞内类脂质平衡失调,血中脂肪含量波动及胆固醇磷脂的改变。劳动环境的高温,加速汽油蒸发,使毒性增加,汽油与一氧化碳同时进入人体;人直接吸入液态汽油引起的中毒死亡。

  • 标签: 汽油中毒 中枢神经系统 预防 治疗 功能紊乱 条件反射
  • 简介:铅系工业上广泛使用的一种有毒金属。用于冶金、印刷、蓄电池、陶瓷、油漆、塑料、试剂、玻璃、制药等行业。铅作业工人接触铅比较经常而普遍,随着科学的发展,生产环境的改善,急性铅中毒已属少见,但慢性铅中毒,仍是常见职业病之一。一般而言,职业性铅接触,主要以蒸汽、粉尘和烟雾的形式,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

  • 标签: 慢性铅中毒 铅系 化合物 预防 有毒金属 作业工人
  • 简介:2015年5月16日.在山西晋阳发生一起硫化氢中毒事故,事故共造成8人死亡、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38万元。该事故是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瑞兴化工有限公司在对冷却池冷凝管进行检修作业时.泄漏的硫化氢致1人中毒死亡.盲目施救又造成7人中毒死亡。经调查认定.阳城县瑞兴化工有限公司“5·16”硫化氢中毒较大事故是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 标签: 硫化氢中毒事故 施救 引发 直接经济损失 中毒死亡 检修作业
  • 简介:以水热法原位制备了BiOCl1-xIx(x=0、0.2、0.4、0.6、0.8、1)材料,采用XRD、SEM、BET、SPS和UV-VisDRS等手段对BiOCl1-xIx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BiOCl1-xIx(x=0.2、0.4、0.6、0.8)不是BiOCl与BiOI的简单物理混合,而是形成了一种固溶体材料,有效促进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效率。在模拟太阳光下(500W氙灯),BiOCl0.8I0.2显示了优异的光催化降解苯酚活性,其对苯酚的降解速率常数为0.128h^-1,分别是BiOCl、BiOI及商用P25的7倍、18倍和2倍。循环稳定性试验表明,BiOCl0.8I0.2在循环使用5次后,光催化降解苯酚活性只下降5.5%,且反应前后的XRD图谱基本不变,表明BiOCl0.8I0.2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BiOCl1-xIx 固溶体 苯酚 光催化
  • 简介:采用离子色谱技术(IC)对光催化氧化降解偶氮染料生成小分子羧酸和无机阴离子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以偶氮染料降解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小分子羧酸(甲酸、乙酸、草酸、乳酸、丁二酸、苹果酸)和无机阴离子(SO4^2-、Cl-、NO3-)为目标化合物,采用DionexIonPacAS23色谱柱,KOH为淋洗液,电导检测,在等度淋洗和梯度淋洗两种方式下实现了上述9种物质的分离和测定,各待测物在0.125~32.00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1)。运用建立的IC分析方法对典型偶氮染料甲基橙在TiO2光催化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及无机阴离子进行了跟踪分析,检测到的相关化合物的投加回收率在94%-102%。结合甲基橙降解过程中紫外一可见图谱的变化及TOC值的测定,推测了甲基橙可能的降解反应历程:羟基自由基攻击与偶氮键相连的C—N,生成N2和一些酚类化合物,继续作用于新生成有机物的芳环,并将其氧化生成醌类化合物后进一步反应使芳环断裂生成小分子羧酸,最终将其降解为CO2和H2O。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离子色谱法 有机酸 无机阴离子 甲基橙 光催化氧化
  • 简介:近年来,各地企业员工使用清洁时发生火灾的案例频发,造成使用人员不同程度受伤甚至死亡。2018年4月8日,宁波一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发生火灾,造成1人死亡。据了解,火灾发生时,该公司员工正在使用喷枪水清洁.

  • 标签: 清洁剂 火灾 引发 企业员工 电子科技 死亡
  • 简介:近年来,木质材料阻燃新技术不断涌现,本文简述了木材阻燃的性能、分类,论述了木质材料的阻燃处理技术,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 标签: 木质 阻燃剂 研究 发展趋势
  • 简介:对原油管道减阻剂加装置及加作业进行了风险辫识,对加装置的工艺及设备进行了安全分析,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方法叶加作业进行了风险评估,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风险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 标签: 减阻剂 加剂装置 加剂作业 风险评估
  • 简介:一氧化碳中毒主要为急性中毒,可分为轻度中毒、中度中毒、重度中毒。轻度中毒表现为剧烈的头痛、头昏、四肢无力、恶心、呕吐,可有轻度至中度意识l漳碍,但无昏迷者。中度中毒表现,除上述症状外,可出现浅至中度昏迷,经抢救后可恢复且无明显并发症。重度中毒表现为深昏迷或去大脑皮层状态,出现脑水肿、休克、严重的心肌损害、肺水肿、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脑局灶损害。

  • 标签: 一氧化碳中毒 中毒表现 上消化道出血 大脑皮层 急性中毒 呼吸衰竭
  • 简介:泄漏是引发推进事故的最主要原因,可以造成火灾、爆炸、人员中毒和环境污染.本文分析了泄漏的原因和危险性,给出了泄漏量的计算模型,提出了各种处理控制技术,其中特别介绍了硝基氧化物专用处理器.为我国航天靶场液体推进的泄漏量计算和污染控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保障.

  • 标签: 液体推进剂 硝基氧化物专用处理器 泄漏 污染控制 航天靶场 事故分析
  • 简介:2017年5月29日15时40分左右,位于扬州市邗江区杨庙镇的污水泵站,1人在下井作业时中毒昏迷,现场2名管理人员盲目施救导致死亡,另有1名参与救援的附近村民遇难,该起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杨庙镇的环保产业园污水泵站工程(以下简称“杨庙泵站工程”),地上建筑128.71平方米,由泵房、配电控制室及值班房组成,地下泵房泵池深度8.65米,平面面积72.2平方米,其功能是解决环保产业园污水排放,完善城市污水收集系统。

  • 标签: 硫化氢中毒事故 施救 污水收集系统 污水泵站 泵站工程 地下泵房
  • 简介: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无机阻燃,对无机阻燃的性能、阻燃机理、阻燃效果进行了论述,指出了今后在防火安全中的应用和前景。

  • 标签: 无机阻燃剂 特性 阻燃机理 防火安全
  • 简介:通过研究胞外生物高分子絮凝(BFSVI-SD)的成分与结构,探讨了微生物絮凝的絮凝机理。首先采用双缩脲反应、茚三酮反应、蒽酮比色法、Molisch反应、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胞外生物高分子絮凝BFSVI—SD的成分与结构。发现絮凝BFSVI—SD的主要成分为多糖,结构中含有大量羟基和羧基。高分子链以聚集态形式存在,星现较疏松的纤维状结构。同时,分析了微生物絮凝对淀粉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及毒性试验结果,提出了絮凝机理。由于该絮凝是一种极性大分了,与水中有机物颗粒之间存在范德华力,和质点之间以离子键、氢键形式结合,通过吸附架桥作用形成絮凝体。

  • 标签: 环境工程学 水处理 胞外生物高分子絮凝剂 絮凝机理 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