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几乎每天都要与各种金属接触。金属与人体长期接触后,有时会发生金属中毒。由于金属种类很多,不同金属与人体接触后又会出现种类繁多的症状和体征。而口腔中的异常感觉,常常是金属中毒的重要的、早期的表现之一,掌握相关知识,有助于早期判断,可预先知道是否出现金属中毒或为何类金属中毒,从而及早采取正确的应对干预措施。

  • 标签: 金属中毒 口腔 早期判断 金属接触 长期接触 干预措施
  • 简介:铅(Ph).灰白色金属,原子量207.20,比重11.34,熔点327.5℃,沸点1620℃,加热至400℃~500℃时,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并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而凝集为铅尘,随着熔铅温度的升高,可进一步氧化为氧化铅、三氧化二铅、四氧化三铅,但都不稳定,最后离解为氧化铅和氧。

  • 标签: 铅中毒 职业性 预防 氧化铅 三氧化二铅 四氧化三铅
  • 简介:针对有关毒气急性中毒研究只能根据经验公式和接触限值划定危险区域进行定性评估的现状,提出结合毒气泄漏CFD数值模拟与中毒剂量反应模型进行中毒定量评估的方法。通过CFD计算泄漏毒气的实时浓度场,根据浓度场和暴露时间确定人员暴露剂量,最后根据剂量反应模型确定人员死亡百分比。以某硫黄回收装置的硫化氢泄漏为例,建立CFD模型。设置距地面高1.5m,与泄漏源水平距离分别为100m、200m、300m、400m、500m的5个监测点作为工作人员的急性中毒地点,模拟分为构建初始风场、硫化氢泄漏及随风场扩散3个阶段,根据CFD求解得出的监测点的硫化氢实时浓度场并结合中毒剂量反应模型对监测点人员中毒死亡风险进行定量评估。研究表明,基于CFD的毒气泄漏中毒定量评估技术能对泄漏区域任意位置、任意时刻的人员中毒风险进行定量评估,弥补了目前大多定性评价方法的不足。

  • 标签: 安全工程 CFD 毒气泄漏 定量评估 中毒 剂量
  • 简介:汽油为麻醉性毒物,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神经功能紊乱,低浓度引起人体条件反射的改变,高浓度可致人体呼吸中枢的麻痹。并且汽油在体内对脂肪代谢有特殊作用,引起神经细胞内类脂质平衡失调,血中脂肪含量波动及胆固醇磷脂的改变。劳动环境的高温,加速汽油蒸发,使毒性增加,汽油与一氧化碳同时进入人体;人直接吸入液态汽油引起的中毒死亡。

  • 标签: 汽油中毒 中枢神经系统 预防 治疗 功能紊乱 条件反射
  • 简介:铅系工业上广泛使用的一种有毒金属。用于冶金、印刷、蓄电池、陶瓷、油漆、塑料、试剂、玻璃、制药等行业。铅作业工人接触铅比较经常而普遍,随着科学的发展,生产环境的改善,急性铅中毒已属少见,但慢性铅中毒,仍是常见职业之一。一般而言,职业性铅接触,主要以蒸汽、粉尘和烟雾的形式,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

  • 标签: 慢性铅中毒 铅系 化合物 预防 有毒金属 作业工人
  • 简介:2015年5月16日.在山西晋阳发生一起硫化氢中毒事故,事故共造成8人死亡、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38万元。该事故是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瑞兴化工有限公司在对冷却池冷凝管进行检修作业时.泄漏的硫化氢致1人中毒死亡.盲目施救又造成7人中毒死亡。经调查认定.阳城县瑞兴化工有限公司“5·16”硫化氢中毒较大事故是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 标签: 硫化氢中毒事故 施救 引发 直接经济损失 中毒死亡 检修作业
  • 简介:采用流式细胞术研究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C4mim][Cl])和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C4mim][BF4])对四尾栅藻的毒性影响,测定了细胞增殖、叶绿素荧光、细胞膜完整性和酯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2种离子液体均可抑制细胞增殖,且抑制作用随离子液体质量浓度和暴露时间增加而增强。计算得到96h[C4mim][Cl]和[C4mim][BF4]的半数效应质量浓度EC50分别为49.61mg/L和42.22mg/L。测试期间发现,[C4mim][Cl](质量浓度20~200mg/L)和[C4mim][BF4](质量浓度20~150mg/L)对叶绿素荧光强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细胞膜完整性无明显影响,随离子液体处理时间延长,对酯酶活性表现为先刺激后抑制作用;经200mg/L[C4mim][BF4]处理藻细胞96h后,藻细胞叶绿素的平均荧光强度仅为对照组的20%,酯酶活性为对照组的5%,且95%细胞膜发生破裂。2种离子液体对四尾栅藻均有毒性作用,这表明离子液体一旦进入水环境,将会对水生环境带来一定风险。

  • 标签: 环境学 离子液体 毒性 流式细胞术 叶绿素荧光 细胞膜完整性
  • 简介:青海弧菌(Vibrioqinghaiensissp.,Q67)已广泛应用于环境样品的急性生态毒性检测,但新鲜培养的Q67菌液的试验结果重现性较差。为了提高采用新鲜培养Q67菌液进行急性生毒性试验的重现性,采用生物毒性测试微孔板法,以紫外分光光度计600rim处的吸光度值(OD600)表征菌密度,分别利用不同OD600值的菌悬液测定1rZnS04·7H20、CdCl2·2.5H20、氟硅唑、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三氯异氰尿酸5种不同性质化学物质及焦化废水、油田采出水、电镀废水3种不同类型工业废水对Q67的急性生物毒性。结果表明,发光细菌生物毒性试验不适合采用培养时间作为细菌的培养终点。菌液的菌密度对急性毒性测试结果影响很大。当新鲜培养的Q67菌悬液的OD600值介于1.6~1.8时,水样的EC50值远大于其他阶段,灵敏度最低;部分低浓度的工业污水对OD600位于2.5左右的菌液会产生较大的刺激性作用,毒性感应滞后于菌密度低的Q67菌悬液。当Q67菌悬液的OD600值控制在2.o左右时检测的灵敏度最高。固定菌液的OD600值可获得重现性良好的试验结果,并排除接种量、菌种保存时间对急性毒性测试的影响。

  • 标签: 毒理学 新鲜培养的Q67菌液 菌密度 灵敏度 重现性
  • 简介:再生水补给河流是解决城市景观用水缺乏的重要途径,但是再生水中的氨氮,特别是游离氨对水生生物的毒害作用也不容忽视。针对再生水补给河流的典型场景,根据物种敏感度分布法(SpeciesSensitivityDistribution,SSD),计算得到游离氨的属急性毒性基准最大质量浓度(CriterionMaximumConcentration,CMC)为0.093mg/L。以保护95%水生生物为目标的河水氨氮控制目标分别为4.37mg/L(水温T≤12℃)和1.73mg/L(水温T〉12℃)。根据再生水补给河流的不同比例(体积比),计算再生水的氨氮控制目标。当河流上游来水分别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Ⅴ类水体要求和CMC值,再生水占混合后河水的比例为20%-100%且水温T〉12℃时,再生水氨氮控制目标分别为1.7-2.6mg/L、0.6-1.7mg/L和1.7mg/L;当河流上游来水分别满足Ⅳ、Ⅴ类水体要求,再生水占混合后河水的比例为50%-100%且水温T≤12℃时,再生水氨氮控制目标分别为4.4-7.2mg/L和4.4-6.7mg/L。当河水全部由再生水组成时,推荐再生水的氨氮控制目标为1.7mg/L(水温T〉12℃)和4.4mg/L(水温T≤12℃)。

  • 标签: 环境学 生态风险评价 再生水 氨氮控制标准 物种敏感度分布 水质标准
  • 简介: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su]phonate,PFOS)是一种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环境污染和生态影响备受关注。采用滤纸接触法和人工土壤法,分别以48h和14d为试验周期,研究不同浓度的PFOS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的急性毒性效应。滤纸接触法结果表明,PFOS对赤子爱胜蚓经染毒的24h和48h的LC50分别为24.21×10^-3mg/cm2和14.97×10^-3mg/cm2;人工土壤法结果表明,PFOS对赤子爱胜蚓经染毒的7d和14d的LC50分别为936.45mg/ks和856.85mg/kg,且赤子爱胜蚓的死亡率随PFOS质量比升高而增加,呈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FOS对土壤动物蚯蚓显示有毒性作用,对土壤环境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赤子爱胜蚓可以作为土壤被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FOS污染的程度的一个生物指标。

  • 标签: 环境学 急性毒性 全氟辛烷磺酸 赤子爱胜蚓
  • 简介: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中出现的相对特殊的社会劳动群体,据中华全国总工会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农民工数量已达2.67亿人。农民工群体的劳动就业、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政协委员们重点关注的民生话题。今年两会上,几位来自四川的全国政协委员就不约而同地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农民工职业救助问题。

  • 标签: 农民工 职业病 全国政协委员 中华全国总工会 聚焦 社会转型
  • 简介:一氧化碳中毒主要为急性中毒,可分为轻度中毒、中度中毒、重度中毒。轻度中毒表现为剧烈的头痛、头昏、四肢无力、恶心、呕吐,可有轻度至中度意识l漳碍,但无昏迷者。中度中毒表现,除上述症状外,可出现浅至中度昏迷,经抢救后可恢复且无明显并发症。重度中毒表现为深昏迷或去大脑皮层状态,出现脑水肿、休克、严重的心肌损害、肺水肿、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脑局灶损害。

  • 标签: 一氧化碳中毒 中毒表现 上消化道出血 大脑皮层 急性中毒 呼吸衰竭
  • 简介:读者:安大夫,减压是什么?减压该如何预防?安大夫:减压是近些年来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经常出现在打捞沉船、海洋科学探险等在高压环境下作业的工作人员身上。

  • 标签: 减压 工作人员 高压环境 科学探险
  • 简介:2017年5月29日15时40分左右,位于扬州市邗江区杨庙镇的污水泵站,1人在下井作业时中毒昏迷,现场2名管理人员盲目施救导致死亡,另有1名参与救援的附近村民遇难,该起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杨庙镇的环保产业园污水泵站工程(以下简称“杨庙泵站工程”),地上建筑128.71平方米,由泵房、配电控制室及值班房组成,地下泵房泵池深度8.65米,平面面积72.2平方米,其功能是解决环保产业园污水排放,完善城市污水收集系统。

  • 标签: 硫化氢中毒事故 施救 污水收集系统 污水泵站 泵站工程 地下泵房
  • 简介: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选取低浓度的CO、CO2、NO、NO2、SO2、HCI、HBr、HCN8种典型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定量分析。经过合理选择光谱区间、数据预处理、样本筛选以及确定模型参数后,建立PLS回归模型,并对模型回归曲线进行多项式修正。模型中各组分实际浓度与预测浓度的拟合回归系数达到0.99,校正集误差均方根SRMSEC低于15×10^-6。利用验证集对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检验,样本各组分的预测浓度误差小于满量程的±2%,各组分的预测误差均方根SRMSEP不超过20×10^-6。

  • 标签: 安全工程 气体定量分析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 混合毒性气体 PLS回归模型
  • 简介:春光无限美,加上休长假,去林间、草地游玩、休憩的人不会少。不过,专家提醒我们,尽兴游玩的同时,别忘了提防莱姆:莱姆是由蜱(俗称草爬子)传播的一种慢性自然疫源性疾病。它因1977年首次发现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莱姆镇而得名。我国自1986年在黑龙江省林海县首次发现莱姆病后,陆续在吉林、辽宁、内蒙古等21个省市区都有发现。其主要表现为皮肤、神经系统等多脏器的受损,且病程长、病死率较高。

  • 标签: 莱姆病 自然疫源性疾病 春游 康涅狄格州 黑龙江省 神经系统
  • 简介:铬鼻是长期接触铬酐、铬酸、铬酸盐及重铬酸盐等六价铬化合物引起的鼻部损害,可致鼻中隔黏膜糜烂、溃疡,鼻中隔软骨部穿孔,多发于开采、冶炼、镀铬、颜料、染料、油漆、鞣、橡胶、陶瓷、照相和印刷等行业。

  • 标签: 职业病 卡片 知识 重铬酸盐 长期接触 铬化合物
  • 简介:印度有一个青年名叫萨丹.他很小就染上了麻风。因其神经末梢对外界的刺激没有感觉.无法感觉到疼痛.长年处于危险的境地.

  • 标签: 麻风病 安全 神经末梢 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