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雾霾给居民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危害,尽管学术界已对雾霾成因、构成和后果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有关雾霾风险感知研究依然不多。本文从社会脆弱性和社会建构性视角出发,利用2018年上海市1656份居民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雾霾风险感知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城市居民雾霾风险感知同时存在脆弱性和建构性两种机制,很难说哪种机制主导或是根本性,但是两种机制并非独立存在而是存在“叠加效应”,即拥有脆弱性特征并处于建构性环境的人群会表现出更为强烈风险感知。最后,本文认为利用建构性机制,加强风险沟通,推动空气信息和雾霾知识科学传播,有助于提高居民雾霾风险重视程度。

  • 标签: 雾霾 风险感知 脆弱性 建构性 上海
  • 简介:公众核电站往往表现出较高风险感知。本文试图从风险信息视角探究影响公众核电站风险感知因素。本文选取位于我国山东省海阳市海阳核电站建设为实证研究背景,并海阳核电站附近居民展开调研。基于防护性行为决策模型(PADM),从风险信息视角构建了影响因素模型用来研究公众核风险感知。研究发现:公众依赖传统信息渠道获取有关核电站建设信息程度越高,其感知核能知识、核事故知识以及核风险越高;公众依赖网络信息渠道获取有关核电站建设信息程度越高,其感知核能知识、核事故知识越多,核风险感知则越低;公众接受核能知识越多,其核风险感知则越低,而公众感知核事故知识越多,其核风险感知越高。此外,利益感知风险感知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

  • 标签: 核电站 风险感知 利益感知 风险信息 影响因素
  • 简介:本文通过3777名中小学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我国现阶段校园欺凌现象具有定普遍性,绝大多数欺凌者同时也是被欺凌者;校园欺凌形式中语言欺凌主要形式,而关系欺凌最具重复性;校园欺凌行为参与者表现为明显低龄化性别差异化特点,男生参与校园欺凌行为概率显著高于女生;中部地区校园欺凌行为发生率最高;校园欺凌行为发生主要场所是学校,且遭受校园欺凌学生把隐瞒事实作为第选择。相关性分析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少旷课、少玩网络游戏、较开明教育方式、同伴相处融洽、不结交帮派朋友可以降低校园欺凌风险;父母关系紧张、专制型教育方式、亲子关系不融洽、家庭结构不完整、师生关系差、同伴关系较差、欺凌环境恶劣校园欺凌风险性因素。校园欺凌风险防控应该以学校为核心,学生、家长、教师形成反校园欺凌联盟,社会与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监管互动,构筑反校园欺凌环境。

  • 标签: 校园欺凌 特征 LOGISTIC回归模型 风险防控
  • 简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源于地方创新并在中央层面被制度化后在全国范围内被普遍推行,至今已经历十余年发展过程;这发展过程可被视作包括横向和纵向扩散政策扩散过程,其中扩散机制分析有助于理解和把握该决策机制实施状况效果。基于69份地方政策文本比较分析可以发现,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扩散过程中可能出现政策学习、强制和模仿三种扩散机制;其中,横向扩散更多地表现为政策学习和模仿产物,而纵向扩散则在更多地表现强制机制作用同时亦存在学习和模仿可能。改进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效果,需正视强制机制作用同时减少模仿发生,更重要应更好地促成政策学习。

  • 标签: 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政策扩散机制 政策学习 强制 模仿
  • 简介:成立应急管理部典型大部制改革,这种改革事实萌芽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领导分管+业务部门牵头+其他部门配合"模式,有助于减少职责交叉,提高突发事件应对效率,优化现行应急管理体系,推动应急管理转型升级。但是,厘清内部不同机构及与其他相关部门边界,重塑权力结构,实现优化协同高效运行,完善法律保障,改革成功与否关键

  • 标签: 应急管理部 大部制改革 部门整合
  • 简介:为明晰心理安全契约相关基本问题,从而为建构、履行和强化心理安全契约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针对组织中客观存在心理安全契约现象,立足于组织层面,以契约心理契约定义为基础,提出安全契约心理安全契约定义,并其内涵进行扼要解析。基于此,界定心理安全契约相关概念,阐释心理安全契约特征功能,并划分心理安全契约类型。研究发现,心理安全契约是安全管理学、安全心理学全文化学等安全社会科学分支学科领域值得关注重要概念,心理安全契约可显著影响组织成员安全态度和行为。

  • 标签: 心理契约 心理安全契约 破坏 违背 缺失
  • 简介:社会科学领域,"认同"备受学界关注概念。同理,促进人安全认同作为安全管理本质,安全社会科学领域相关研究理应重点关注"安全认同"这概念。本文针对目前人安全认同缺失不良现象,立足于理论思辨层面,基于大安全视角,以认同定义为基础,提出安全认同定义,并其进行扼要解释。在此基础,阐释安全认同功能与特征,并深入剖析安全认同动机、路径及其惰性产生原因。研究发现,安全认同是安全社会科学交叉领域值得关注重要概念,促进人安全认同需从增强人安全认同动机、综合运用各类安全认同路径,以及减弱至消除人安全认同惰性三方面着手。此外,安全认同理论条极为重要安全管理学原理,该研究可为促进人安全认同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 标签: 安全社会科学 安全认同 内涵 动机 路径 惰性
  • 简介:学术界志愿者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常常缺乏微观层面对主体性和过程性关注。这不仅表现在志愿者声音被屏蔽,也表现为忽略志愿者身份主体建构过程,认为志愿行为、态度和价值评价资源和制度性因素必然结果。本研究通过某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志愿者团队年半追踪,运用组织人类学和扎根理论提取出以身份建构和互动为核心理论,以期从微观层面解释“志愿失灵”原因和过程。该分析框架(志愿者身份建构和互动模型)亦可作为非常规志愿组织管理分析工具,帮助预防和应对志愿组织失灵问题,并启示政策设计如何大规模对口帮扶方式和小规模志愿者援助相衔接。

  • 标签: 灾后志愿者 志愿失灵 身份建构
  • 简介:校园欺凌事件中受欺凌者具有显著特征,针对这些特征进行防治将会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广东省校园欺凌状况实证调查样本及广东省校园欺凌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广东省受欺凌者特征现有研究成果归纳受欺凌特征进行对比验证,发现欺凌事件中个人、家庭以及学校方面的主、客观因素个体受欺凌情况都有较为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广东省中小学生校园欺凌存在受欺凌比例较高、受欺凌危害程度相对较低、网络欺凌渐成趋势等特点,基于此,校园欺凌可以从受欺凌者角度来加强防治,进步加强学生自身反校园欺凌思想及能力建设、强化学校对受欺凌学生关爱侵害预防管理、完善受欺凌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机制、建立并完善受欺凌学生家校交流制度及发挥政府校园欺凌防治职能等。

  • 标签: 校园欺凌 受欺凌者 校园安全 心理干预
  • 简介:诸多社会冲突事件发生,存在着"政府决策-风险感知-应对行为-社会冲突"因果链条。已有研究表明该理论正确性,但针对其中影响过程研究较少。本文以中国当前社会稳定问题为背景,基于集体行为视角构建概念模型并相关假设进行验证,进而对"风险感知-应对行为"影响路径展开探讨。在此基础,提高社会稳定水平提出对策建议。

  • 标签: 集体行为 风险感知 应对行为 结构方程模型
  • 简介:自2003年开始至今,问责经历了十余年持续发展。以十八大为节点,十八大之后问责了多维转向,具体包括问责事件锐减、巡视组出场、八项规定问责和反腐败等。这些通过学习和适应、吸纳和整合、优化和升级、关门和封闭等机制得以实现,其中网络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十八大之前问责是以社会参与为基础,包含了大量民主元素,问责成果较为零碎。十八大之后问责成果显著,采用则是传统自上而下、体制内控权技术。问责发展关键还是解决“谁来问责”问题。民主问责必须积极推进参与式问责。

  • 标签: 问责 十八大 民主问责 治理技术
  • 简介:转型期中国社会冲突实践中普遍存在着政府作为当事方冲突类型,这种类型冲突指政府以公共利益推进经济和社会改革发展,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并不能得到公众支持,以致政府建设项目常常受到阻碍,甚至成为诸多冲突发生根源。因此,如何治理政府作为当事方冲突十分重研究课题。但从国内外文献来看,现有研究这个问题关注并不多。故而,本论文以公益拆迁事件引发冲突治理事件为例,试图探讨政府作为当事方冲突治理机制。论文得出研究结论,信任机制政府作为当事方冲突恰当治理机制。这是因为权威机制遇到了信任危机,市场机制又缺乏应有的环境,不能有效地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信任机制具有传统和社会基础,当前可行治理机制。但是源于中国体制和制度特殊性,信任机制需要辅之以权威机制和市场机制,形成信任机制主导合作治理模式,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冲突治理作用。本研究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现有冲突治理理论研究内容,而且对于政府冲突治理实践也有重要参考价值。论文指出未来研究方向,针对我国大量类似的冲突治理案例,运用统计方法分析该类冲突治理机制共性特点,以期形成更具普遍性指导意义研究理论。

  • 标签: 拆迁 权威机制 市场机制 信任机制 合作治理模式
  • 简介:突发极端自然灾害带来巨大应急需求,超出政府应急供给能力。如何有效地市场资源、社会资源纳入灾害治理网络应急管理体系构建重中之重。虽然信息流动性会促使社会组织以自组织形式主动参与应急管理网络,但该类组织为网络带来资源同时也会增加网络协调难度,因此,研究社会组织参与形态,明确该类组织网络定位,有助于推动社会组织政府组织良好互动,从而改善复杂适应系统中应急体系适应能力。本文以2013年芦山地震为研究对象,揭示社会组织应急响应过程中功能特征,分析该类组织应急管理网络中角色定位,从而探讨社会组织参与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现状。

  • 标签: 社会组织 应急响应 复杂适应系统 社会网络分析
  • 简介: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简称"稳评")机制风险社会背景下,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顶层设计。其中评估主体贯穿稳评各个环节,明确认识主体类别、厘清主体间关系类型、探明主体结构特征等对于促进决策科学化、健全稳评机制、指导稳评实践均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72份重大项目稳评文件和20份稳评报告为样本,利用内容分析法梳理出稳评主体间关系类型和现状;而后利用社会网络,各类主体不同关系类型网络中结构进行可视化分析,并不同关系网络结构特征进行了纵向比较,各类主体稳评过程中发挥作用及其出现差异原因进行了解释。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完善稳评工作和主体间关系对策建议。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稳评主体间关系以合作关系基础,进步细分为组织协调关系、监督指导关系、责任追究关系等三种形态关系类型;(2)主体间"权力-责任"格局虽已初步形成,但与其配套责任追究机制有待进步完善;(3)主体间治理模式以"政府主导型"为主,公众监督、参与水平亟待加强。

  • 标签: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评估主体 主体间关系 社会网
  • 简介:学界怒江水电开发论争原因进行了些研究。但从政策论证角度加以审视,发现其之所以争议不断,是因为论证主要由精英人士价值理念主导,而精英人士之间价值理念又是不同,且难以调和。为了各自理念能够获得优势地位,支持开发怒江精英采取了直接启动决策议程、主导方案选择过程、结成同盟、形成支持网络等行动,反对开发怒江精英则通过咨询会、上书、签名、实地调查、公开辩论、寻找决策程序缺陷,利用新闻媒体、国际组织等体制内和体制外途径遏制支持开发者行动,影响论证结果。这使得该事件政策论证表现出独特性。

  • 标签: 政策论证 怒江开发论争 精英主导
  • 简介:廉政风险科技防控系统创新行政监察方式、建设高效廉洁政府有益探索。但是,其自身亦可能存在内生风险。由此,应当通过完善相关基础制度,有效诊断和研判其内生风险点,提升廉政风险科技防控系统运行信度和效度。

  • 标签: 内生风险 廉政风险 科技防控
  • 简介:我们在谈论“学科(discipline)”这概念时,主要有两语境:作为知识生产“学科”,例如在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这种意义“学科”主要目的生产知识,以达成知识实践良性互动;二作为知识规训“学科”,例如按照学科目录设置专业并讲授课程,这种意义“学科”主要目的传承知识,以实现知识扩散传承。

  • 标签: 知识生产 风险社会 共同体 科研 学术论文 专业期刊
  • 简介:传统安全非传统安全纵横交织复杂形势下,民防部门开始由战时防空袭走向战时防空袭和平时防灾救灾相结合发展路径。已建立起现代民防体系国家相比,中国民防体系正处于从传统民防向现代民防转变历史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制度环境变迁,中国人防组织领导体制、机构职能和经费来源等方面都发生了相应变化,贯穿这变化主线人防实行军地双重领导体制下,军队和地方在其中主导力量此消彼长。本文新中国成立以来人防变化历程划分为五阶段,并着重领导体制变化紧密相关机构职能和经费来源演变特征进行描述。

  • 标签: 人防民防 双重领导体制 应急
  • 简介: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信息释放模式方面有较大差异。有的逐步释放式,有的急速倾泻式。信息释放模式差异会导致公众对事件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本文提出:危机状态下,准确及时地传递相关危机信息同时,还要尽量避免因信息释放模式不科学给公众造成不必要负面影响。构建基于公众需求危机信息整合释放模式对于提高危机信息释放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危机信息 危机管理 信息释放
  • 简介:住房人民安居、经济发展载体和体现,而地震往往让住房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为支持抗震救灾、推动灾民安置和引导恢复重建,住房评估成为震后阶段重要工作。“5·12”地震和“9·21”地震我国近年来震级最高两次地震。本文以这两次地震重灾区,即都江堰和南投为例,结合文献归纳和两者比较研究来总结其评估流程、框架和作用等方面的策略特征。文章得出,两者整体策略基本致,但在实际策略组织部署和技术利用上有所差别。本研究总结了两者经验和不足,为震后住房应急管理中住房评估提出思路和建议。

  • 标签: 地震 震后住房 安全风险 评估策略 应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