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简称"稳评")机制是在风险社会背景下,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顶层设计。其中评估主体贯穿稳评的各个环节,明确认识主体类别、厘清主体间关系类型、探明主体结构特征等对于促进决策科学化、健全稳评机制、指导稳评实践均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72份重大项目稳评文件和20份稳评报告为样本,利用内容分析法梳理出稳评主体间的关系类型和现状;而后利用社会网络,对各类主体在不同关系类型网络中的结构进行可视化分析,并对不同关系网络的结构特征进行了纵向比较,对各类主体在稳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出现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解释。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了完善稳评工作和主体间关系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结论如下:(1)稳评主体间关系以合作关系为基础,进一步细分为组织协调关系、监督指导关系、责任追究关系等三种形态的子关系类型;(2)主体间"权力-责任"格局虽已初步形成,但与其配套的责任追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3)主体间治理模式以"政府主导型"为主,公众监督、参与水平亟待加强。

  • 标签: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评估主体 主体间关系 社会网
  • 简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源于地方创新并在中央层面被制度化后在全国范围内被普遍推行,至今已经历十余年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可被视作包括横向和纵向扩散的政策扩散过程,对其中扩散机制的分析有助于理解和把握该决策机制实施状况与效果。基于对69份地方政策文本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扩散过程中可能出现政策学习、强制和模仿三种扩散机制;其中,横向扩散更多地表现为政策学习和模仿的产物,而纵向扩散则在更多地表现强制机制的作用的同时亦存在学习和模仿的可能。要改进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实施效果,需在正视强制机制作用的同时减少模仿的发生,更重要的是应更好地促成政策学习。

  • 标签: 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政策扩散机制 政策学习 强制 模仿
  • 简介:应急准备,又称备灾,是有效减缓灾害影响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代灾害防治的新方向和新要求。近年来,我国开始强调关口前移,从注重事后处置向注重事前预防转变。2015年,我们对成都市某社区干部开展了一项小规模试调查(N=114),重点了解了社区第一响应人的应急准备情况及影响因素。问卷设计了20种应急准备活动,结果显示,总体上应急准备水平可接受,但是不容乐观。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政府信任度与应急准备水平显著负相关,男性干部应急准备程度更高。风险感知、对利益相关者责任分担感知和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信任状况作用并不显著。另外,我们重点分析了人们没有进行应急准备的原因。结果显示"没意识到"或者认为某项应急准备活动"没必要"是人们未采取应急准备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结果对风险防护行为研究以及应急准备/备灾实践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标签: 应急准备 备灾 政府信任 效用 干部 地震
  • 简介:基于社会心理危机的风险放大机制,构建突发事件中公众安全感影响因素模型,其影响因素分别是事件属性、政府应对、媒体传播和群体心理与行为。利用网络爬虫软件对2014~2016年32件重大突发事件,包括新闻、新浪微博、百度搜索指数等在内的相关文本数据进行采集,通过定性比较分析(QCA)探寻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导致公众安全感缺失的必要条件和逻辑条件组合。结果显示,影响范围广、应对不及时、谣言的存在和消极的群体情绪,是导致公众安全感丧失的必要条件。当其他条件变量与必要条件同时发生时,最容易引发公众安全感的缺失。在所有的影响因素中,媒体传播对公众安全感的解释力最大,其次分别是事件属性、群体心理及行为和政府应对。据此,构建以提升应急能力为目的,政府、媒体和社会公众协同参与的心理危机治理机制。

  • 标签: 公众安全感 突发事件 政府应对 传播 比较分析
  • 简介:以往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是狭义的,以公共安全为目标的应急管理则是广义的。以公共安全治理为目标实现应急管理由狭义向广义的超越,既是应急管理实践突破瓶颈的内在需求,也是面向风险社会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的必然选择。狭义应急管理的理论基础是“三角模型”,强调对象上的全灾害管理、过程上的全过程管理、结构上的多主体参与。广义应急管理即公共安全治理的理论基础则是“三棱锥模型”,它在“三角模型”的基础上,还特别强调公共安全作为结果的实现程度。为此,要将公共安全作为优先的政策目标,通过多元参与和过程互动来推动风险治理、应急管理和危机治理的协同发展,达致公共安全治理目标、手段和结果的有机统一,以应对新兴风险、极端灾害和跨界危机的挑战。相应的案例分析显示,在中国的制度情境中,“三棱锥模型”具有适用性。以公共安全治理实现应急管理由狭义向广义的超越,这是一次整体性改革,需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予以规划。

  • 标签: 狭义应急管理 广义应急管理 公共安全治理 风险治理 危机治理
  • 简介:成立应急管理部是典型的大部制改革,这种改革事实上萌芽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的"领导分管+业务部门牵头+其他部门配合"模式,有助于减少职责交叉,提高突发事件应对效率,优化现行应急管理体系,推动应急管理转型升级。但是,厘清内部不同机构及与其他相关部门的边界,重塑权力结构,实现优化协同高效运行,完善法律保障,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

  • 标签: 应急管理部 大部制改革 部门整合
  • 简介: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收入的显著提升促进了大众对于多样化出行方式例如客轮旅行的需求。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内外频繁发生的客轮沉没事件也不断敲响安全警钟。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事故致因理论构建客轮沉船风险评价模型,从船舶自身因素、人为因素、通航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四方面研究分析了客轮沉船事故的基本特点,并运用客轮沉船风险评价模型对“4·16韩国世越号”客轮沉船事故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控此类安全事故的策略建议。

  • 标签: 应急管理 沉船事故 事故树“世越号” 风险分析
  • 简介:随着极端灾害的日益多发,风险社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愈加突出,给传统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带来极大挑战。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迅速发展并为灾害应急管理带来新思路。本文以2016年6月23日14时30分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发生的特大龙卷风为案例,以社交媒体的典型代表——微信为研究平台,运用案例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具体分析微信在"6·23阜宁特大龙卷风"灾害应急管理中的使用情况,以深入探讨和总结微信在灾害应急管理中的价值。文章认为,与其他通信手段和信息渠道相比,微信在信息发布上占一席之地,在危机沟通上遥遥领先,在治理参与上行之有效。但是,在重视微信正面功能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在真实性、冗杂性和不平衡性等方面的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各项技术、措施,使微信更好地融入灾害应急管理体系。

  • 标签: 灾害应急管理 微信 信息发布 危机沟通 治理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