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  毫不令人吃惊,通过保护濒危物种,诸如老虎、犀牛和大熊猫,全世界大多数人都与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和著名的大熊猫标志有联系.然而,为什么WWF会对人类在地球上的住宅感兴趣呢?……

  • 标签: 可持续住宅
  • 简介:持续建筑进行变革的潜在影响关系到建筑产业的权利、需要的驱动力,也关系到对可持续性理念的接受.这些影响务国之间会有关别.本文对主流部门的辞海进行了思考(从日渐广阔的角度),号召那里的建筑产业要有所不同:在基础设施、商业财产和提供住房方面.这个产业面临的挑战是要确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份--能够实际操作的持续建筑的概念,以及能为夺取可持续性做出巨大贡献的行动领域.客户越来越认可可持续性作为投资决策驱驱动力的积极经济成果.

  • 标签: 可持续建筑 建筑驱动力
  • 简介:湖北大学资源与环境管理学院利用白色塑料泡沫作为浮岛载体的“生物浮岛”栽培技术近日获得成功,这种技术让栽培在浮岛内的植物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从而达到治理内陆江河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

  • 标签: 湖泊水 植物吸收 水体富营养化 河湖 治理 江河
  • 简介:  《产业与环境》在1996年出版的一期中首次谈到了建筑业,文章的标题是'建筑业与环境'(第19卷第2期).过去7年中关注点的转变反映在本期的标题上,'持续的建筑和建造'.……

  • 标签: 事实数字 可持续建筑 建筑建造
  • 简介:资源消耗是与建筑有关的最迫切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制定坚决贩政策.仅有针对具体问题的政策还不够;必须转向'非物质比'.发展中国家在建筑环境政策方面面临着特殊的障碍.发达世界和发展中世界的一些国家正在采取很有前途的措施,但是解决反弹效应等后果将需要超国家的强大努力.

  • 标签: 促进可持续 可持续行为 政策促进
  • 简介:LEED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目前国际上最具权威性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由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制定并推行.在结合国内施工阶段现状的基础上,寻找LEED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与施工阶段的契合点,针对相关要求采取措施,最终达到节能、环保、持续的目的.表1,参6.

  • 标签: LEED 绿色建筑 节能环保 可持续施工
  • 简介:为探究烧烤场景中人群多环芳烃(PAHs)的暴露特征与健康风险,使用美国环保署推荐的计算模型和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模型(PBPK)模拟了我国人群的PAHs外暴露剂量和健康风险以及内暴露剂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普通居民和职业人群的日均苯并[a]芘等效摄入剂量为(50±3)ng·d^-1和(179±98)ng·d^-1,其终生致癌风险为7.57×10^-7-1.28×10-(-5),均在可接受范围内;2)普通居民暴露后体内组织中PAHs内暴露标志物芘的最大浓度范围依次为肝(6.52-8.67ng·L^-1)〉肾(0.97-1.12ng·L^-1)〉静脉血(0.71-0.94ng·L^-1)〉皮肤(0.64-0.75ng·L^-1)〉脂肪(0.36-0.56ng·L^-1),职业人群暴露后体内组织芘最大浓度为脂肪(2.97ng·L^-1)〉皮肤(1.14ng·L^-1)≥肾(1.14ng·L^-1)〉肝(0.57ng·L^-1)〉静脉血(0.17ng·L^-1);3)膳食是普通人群的主导暴露途经,会导致肝组织浓度最大;呼吸和皮肤接触是职业人群的主导暴露途经,会导致脂肪组织浓度最大;4)暴露标志物芘的组织总富集量关系为职业人群(48ng·d^-1)大于普通人群(6-11ng·d^-1)。

  • 标签: 多环芳烃 人体组织 PBPK模型 生物标志物
  • 简介:要了解推动持续建筑和建筑法的规章与标准作用如何,各种各样可持续发展环境政策研究可以用做评估基准线.只要得以贯彻,现有的法令、规章和标准基本上就能够引导这个产业向正确的方向前进.然而,要建造持续建筑就需要额外的政策举措.本文从国家和世界的高度审视关联持续建筑的法令、规章和标准,包括目前尚未完成的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国际标准和规章还没有把问题解决得令发展中世界满意,尽管这个问题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 标签: 可持续建筑 建筑必要 必要激励
  • 简介:体外消化过程可能导致土壤中憎水有机污染物提取量增加.论文采用3种有机质含量不同的土壤进行体外消化实验,目的在于验证如下假设:土壤中部分锁定残留芘可以在人体消化系统中释放出来,若不考虑这部分贡献,常规提取方式获得的土壤污染浓度可能低估污染土壤口摄风险.研究结果证实:经体外消化的土壤的总芘提取量显著高于未经消化样品,其差别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关.消化液中的胆汁盐是造成锁定残留芘释放的关键成份.在特定范围(2~20mg·mL-1)内,提取效率不受胆汁盐浓度影响.胆汁盐作用下锁定残留芘的释放为一次动力学过程.

  • 标签: 多环芳烃 锁定残留 生物可给性 体外消化
  • 简介:水质基准研究主要是基于物种的实验室测试的毒性数据开展的.对于一些毒性数据相对缺乏的化学品,水质基准研究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本文从水质基准研究方法的角度,阐述了种间关系预测(ICE)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系统介绍了ICE模型的毒性预测方法在水质基准研究中的应用,并通过锌的ICE案例研究证明了模型在中国的可利用性.同时,对ICE模型的不确定性和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对ICE模型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索和展望.

  • 标签: 水生生物 种间关系预测(ICE) 水质基准 物种敏感度分布 毒性预测
  • 简介:农药的大量使用为我国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和健康问题,仅依靠传统生物测试和环境监测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农药风险评估的需要。利用计算毒理学模型,可以实现农药的高通量风险评估。本文主要介绍了农药环境风险评估中常用免费的EPISuite、QSARToolbox和PBTProfiler等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uantitativeStructure-ActivityRelationship,QSAR)模型软件和SCIGROW、PRZM-GW、China-PEARL和EQC等环境多介质模型软件,以期能为农药的风险评估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农药 风险评估 计算毒理学 模型软件
  • 简介:利用生理毒物代谢动力学(PBTK)对小鼠静脉注射农药氰戊菊酯后,氰戊菊酯在体内分布转化代谢过程进行模拟,为评价农药暴露风险提供依据。小鼠静脉注射氰戊菊酯的PBTK模型构建分为5个房室:肝脏、肺、肾脏、充分灌注室和不充分灌注室,各房室内氰戊菊酯的浓度变化率由质量守恒微分方程表示。根据欧拉数值计算方法,对小鼠静脉注射氰戊菊酯后的毒物代谢动力学数据进行模拟。结果模拟预测了小鼠静脉注射0.5mg·kg-1、2.5mg·kg-1、10mg·kg-1氰戊菊酯后血液、肝脏和肺中氰戊菊酯浓度变化曲线。为验证该模型的准确性,对小鼠静脉注射0.77mg·kg-1氰戊菊酯后血液、肝脏和肺中氰戊菊酯的浓度值变化模拟值与前人的实验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模拟值与实验值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利用该方法可以估测小鼠静脉注射氰戊菊酯的毒物代谢动力学数据,为评估农药暴露体内剂量数据提供了便利途径。

  • 标签: 氰戊菊酯 生理毒物代谢动力学模型 小鼠 欧拉数值法 静脉注射
  • 简介:最近几年,位于马西南部的里奥格兰德联合大学的研究生土木工程项目开展了一些与建筑环境的可持续性有关的活动.其中一些活动与教育有关,一些活动与设计和建造有关.本文介绍了应用可持续性原则的项目的总体概念框架及其主要总体目标.新近的一个项目(对一所技术学校的提议)说明了如休在一个具体的项目处理框架及其目标问题1.文章也简要介绍了其他研究和设计活动.并简单讨论了把可持续性问题纳入发发中国家的土地利用规划以及项目设计的障碍.

  • 标签: 南部设计 可持续建筑 土地利用可持续
  • 简介:建立人皮肤模型检测杀菌类农药的腐蚀/刺激性,探讨体外皮肤模型替代农药的动物皮肤安全性评价实验的可行性和影响因素。使用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与鼠尾胶原混合培养模拟真皮层,在真皮层上接种人角化细胞,经气液培养形成表皮层。通过细胞活性和细胞因子测定鉴别化合物的腐蚀/刺激性,并比较体外皮肤模型和动物测试结果的一致性。结果表明,皮肤模型对十种农药的腐蚀性测试中,与动物安全评价测试结果完全一致。在刺激性试验中,细胞因子白介素-1a(IL-1a)作为检测终点提高了体外皮肤模型的灵敏性和准确性,人皮肤模型和动物测试结果的一致性达到80%。研究表明,构建的人皮肤模型在对杀菌类农药腐蚀/刺激性测试中初步表现出较好的性能,作为动物替代方法进行农药品安全性评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人皮肤模型 腐蚀性 刺激性 杀菌类农药 IL-1A
  • 简介:工业化学品通过各种迁移转化过程后在环境区间中广泛分布,同时新化学品正被大量的生产并进入环境,使得对于化学品管控的需求和压力不断增加。基于这一背景,多国政府颁布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对化学品进行管控。除了用相应的政策法规进行预先管控之外,使用基于逸度概念的多介质环境模型来表征化学品的行为与归趋是一个相对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不仅适用于环境中存在的现有化学品的暴露评估,也成为各国化学品管理中对新化学品的环境暴露进行预测的有力工具。本文综述逸度概念与方法、相关环境模型、建模过程、应用验证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希望能够对我国化学品环境暴露评估与风险评估的模型构建、优化与方法应用提供信息和借鉴。

  • 标签: 逸度 多介质环境模型 环境暴露 风险评估
  • 简介:从摇篮到摇篮设计是一种建筑学的生态智能设计理念,它涉及到完全健康的、可恢复的居住区的材料、建筑物和模式的相关产业.与从摇篮到坟墓体系不同,从摇篮到摇篮设计把人类系统看作是营养循环系统,其中的每一种物质都能够支撑生命.作为生物养分设计的材料在使用后为大自然提供了营养物;通过生产-恢复-再造的产业闭路系统技术养分得以循环.依据选择安全、健康因素的科学建议,从摇篮到摇篮设计把对材料的利用发挥到了极致.本着对自然、文化、气候负责的精神,在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它推出的建筑物与社区规划都创造了多种多样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

  • 标签: 可持续建筑学 建筑学摇篮 摇篮摇篮
  • 简介:随着环境重金属污染的加剧和营养学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重金属元素及营养金属元素肠道吸收过程的探讨及其生物有效性影响因素的研究.Caco-2细胞模型能有效的模拟人体小肠上皮细胞的转运与吸收过程,结合基因技术、分子技术等手段用于研究人体肠道吸收物质的机制和影响因素.首先,总结了近年来利用Caco-2模型对镉、铬、铅、砷等多种重金属及铜、铁、锌、钙等多种营养金属在小肠内的吸收、转运方式、代谢机制及影响吸收、转运过程的各类条件等的研究工作,然后对Caco-2细胞模型研究方法及其在未来评估金属人体生物有效性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 标签: CACO-2细胞 金属 体外试验 生物有效性 转运与吸收 健康风险评估
  • 简介: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及人口迅速增长?环境问题随之而来?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破坏了城市环境?阻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该文首先对乌海市2004-2010年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其次构建大气环境质量分层指标体系?以SO2、NO2、PM10三项评价因子指数为标度?构造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的相对权重及各层元素的组合权重?最后得出大气环境质量等级排序,进而确定乌海市大气环境质量等级.通过该方法对乌海市大气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乌海市2004-2008年大气环境质量均为三级水平?2009-2010年达到二级标准?PM10与SO2是全市主要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呈现煤烟型污染特征?与实际情况相符.为了提高乌海市大气环境质量?提出一些建议.图4?表9?参16.

  • 标签: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乌海 层次分析法(AHP)
  • 简介:一些基于重金属形态的生物毒性机理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水体和陆生生态系统,例如:自由离子活度模型(FIAM)、生物配体模型(BLM)和生物膜电势斯特恩双电层模型(GCSM),但不同模型的应用效果之间还缺乏系统比较。本研究选取小麦作为受试生物,采用水培实验进行了镉对小麦根伸长的毒性测试,通过数据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分别建立了3种模型,并从根毒性、根表面吸附镉和根中富集镉3个方面对3个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了比较。除此之外,选取苹果酸和柠檬酸2种有机配体,研究了配体对镉生物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a(2+)和H+对Cd的根毒性存在竞争效应,而Mg(2+)、K+和Na+未发现竞争效应。由于BLM模型同时考虑了镉的自由离子态浓度和竞争离子的影响,在预测镉对杨麦13号根毒性和生物体内富集量时效果最好。而FIAM和GCSM模型由于计算中仅考虑了离子活度的影响,缺乏对竞争离子保护效应的考虑,因此预测效果相对较差;此外,Cd对小麦根毒性的主要受扩散过程控制,而非跨膜过程,这可能也是FIAM模型和GCSM模型预测不佳的原因之一。同时结果还发现有机配体存在时尽管降低了溶液中镉的离子活度,但未显著影响镉毒性,进一步证明了扩散过程对Cd毒性的影响。以上结果为评价和预测镉的陆生生态毒性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模型依据。

  • 标签: 小麦 根毒性 FIAM TBLM GCSM
  • 简介:为了探究不同暴露时间甲醛对小鼠哮喘模型肺氧化应激及IL-17表达的影响,用浓度为3.0mg·m^-3的甲醛气体吸入染毒,同时将48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1)对照组(生理盐水组);(2)ovalbumin(OVA)致敏组;(3)0.5h甲醛+OVA组;(4)1h甲醛+OVA组;(5)1.5h甲醛+OVA组;(6)2h甲醛+OVA组,以不同时间长度进行甲醛暴露,连续35d。OVA致敏组、0.5h甲醛+OVA组、1h甲醛+OVA组、1.5h甲醛+OVA组、2h甲醛+OVA组均在第11、18及25天腹腔注射OVA致敏液(5mgOVA+175mgAl(OH)_3+30mL生理盐水),第29~35天(共计1周)进行1%OVA雾化(30min·d^-1),每日1次,诱发哮喘。第36天进行以下操作:取肺组织测定肺系数并制作肺匀浆,检测肺组织中活性氧自由基(ROS)、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并采用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IL-17的水平。同时,采用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肺部气道的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在浓度为3.0mg·m^-3的甲醛气体吸入染毒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1.5h甲醛+OVA染毒组、2h甲醛+OVA染毒组ROS、MDA、IL-17含量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随着暴露时间长度的增加,小鼠肺部气道出现明显病理学变化。综上所述,每天2h甲醛+OVA染毒能对小鼠肺造成损伤并恶化OVA对小鼠肺的损伤,产生炎症反应,并通过氧化应激反应介导。

  • 标签: 甲醛 小鼠 氧化应激 哮喘模型 肺组织 IL-17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