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免疫层析和胶体标记技术试制出一种免疫检测试片,该试片可快速定性检测鱼体内诱导卵黄蛋白原.试验结果表明,该检测试片仅需采鱼血浆100μL,15min内便可获得检测结果.试片检测限(LODVTG)为10μg·mL^-1,野外现场应用表明测量准确度达92%.因此,该试片可用于野外水体类雌激素暴露与影响原位评价.

  • 标签: 胶体金 卵黄蛋白原 类雌激素 检测试片
  • 简介:土壤生态毒性测试在化学品管理和污染土壤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传统测试方法通常是利用生物个体、种群等水平上存活、繁殖等测试终点来评价化学品或污染土壤对生态系统影响。微宇宙等模拟生态系统和一些野外试验方法更接近生态系统实际情况,但耗时更长、花费更高。与传统测试方法相比,生物标志物敏感性高、响应速度快,有可能作为土壤污染快速诊断工具。近年来,新技术应用进一步促进了土壤生态毒理学发展,如组学技术有助于理解有毒物致毒机制,发现新分子生物标志物。本文综述了目前土壤生态毒性测试主要方法及其标准化和应用现状,同时对土壤生态毒性测试方法今后研究方向及在我国环境管理中应用提出展望。

  • 标签: 土壤生态毒理学 生物标志物 标准测试 生态风险评价 成组测试
  • 简介:在每一个版本罗宾·汉第一章节关于他外貌描写中,总有关于他小帽一侧插着一支羽毛描写,而这羽毛在原文中就来自一种叫“GoldenPlover”鸟类——拥有真正金色羽毛水鸟“斑鸻”。

  • 标签: 灰斑 GOLDEN 羽毛
  • 简介:选择合适尤其是本土生物种进行化学品生态毒性评估,对于各国化学品环境管理十分重要。本文选择我国本土两栖种黑斑蛙胚胎为试验生物,以半数致死浓度LC50、半数致畸浓度TC50、致畸指数TI及最小抑制生长浓度MCIG为终点指标,建立了黑斑蛙胚胎发育毒性试验方法。以五氯酚、视磺酸、氯化镉、重铬酸钾为测试物研究了方法敏感性,并以五氯酚为测试物研究了方法可重复性。结果显示:五氯酚、视磺酸、氯化镉和重铬酸钾对黑斑蛙胚胎LC50分别为572.3μg·L-1、54.8μg·L^-1、6.8mg·L^-1和97.5mg·L^-1。五氯酚、视磺酸和氯化镉对黑斑蛙胚胎TC50分别为246.5μg·L^-1、18.7μg·L^-1和3.4mg·L-1,TI分别为2.3、2.9和2.0,MCIG分别为160.0μg·L-1、10.1μg·L-1和2.4mg·L^-1。重复性试验发现,五氯酚LC50、TC50、TI及MCIG变异系数分别为12.6%、18.0%、23.0%和18.6%。与文献中非洲爪蟾胚胎试验数据比较,这些数据显示黑斑蛙胚胎与非洲爪蟾胚胎对测试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各个终点指标的变异系数相当。因此,本文建立黑斑蛙胚胎发育毒性试验可以用于化学品发育毒性评价,为我国化学品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黑斑蛙胚胎 发育毒性 化学品管理
  • 简介:大连理工大学一和教授于2013年1月5日不幸去世。一和教授研究成果在环境毒理学领域得到同行们广泛认可。为弘扬他严谨科研态度与超前研究思想,《生态毒理学报》计划出版专刊"多卤代有机物环境行为与毒理效应"。多卤代有机物大多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和内分泌干扰等毒理效应,对人体和生态健康构成潜在危害。多卤代有机物在环境中迁移转化行为和毒理效应机制是当今前沿研究领域。

  • 标签: 环境毒理学 卤代有机物 征稿 大连理工大学 毒理效应
  • 简介:藻红外测试中联合作用评价方法是急性毒性藻红外测试重要组成,为建立其评价方法,用敏感藻和重金属、有机药品、农药开展了探索性实验.首先确定联合作用系数θ计算式和总均偏差系数f,用其构建联合偏差系数法;再用实验得到f=0.06调整相加作用θ理论值(θ=1),联合偏差系数θi分别在大于、等于、小于1+0.06或1-0.06时,评价联合作用类型;最后进行二元药品对敏感藻联合作用验证实验,验证联合偏差系数法可行性.结果发现,4种重金属6种混合对短线脆杆藻(Fragilariabrevistriata)联合作用为:3次拮抗作用,2次独立作用,1次相加作用;4种有机药品6种混合对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capricornutum)联合作用为:2次协同作用,3次独立作用,1次拮抗作用;8种农药12种混合对水华鱼腥藻、纤细裸藻联合作用为:9次拮抗作用,3次独立作用;一组验证实验包括藻液加药、测试、计算和评价,共需要60min,而用光密度、细胞数、叶绿素含量、细胞干重作为测试指标进行藻类急性毒性实验,需要24h~96h.对验证结果分析可知,用所构建联合偏差系数法评价二元药品对敏感藻联合作用,具有可行、快速、简便优势.

  • 标签: 藻红外测试 联合作用 重金属 有机药品 农药
  • 简介:在以往藻红外测试技术急性毒性测试中,每次每个测试测试1个藻温,共2个测试组,并用藻最大响应温差1个指标进行毒性评价,测试结果可行性和稳定性不理想,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法:1)每次每个测试杯连测3个藻温;2)改为3个测试组;3)将单指标法改为三指标法;4)增加测试结果重现性分析。通过蒸馏水毒性测试实验和重金属毒性测试实验,分析改进方法效果。结果显示,不同指标方法中,三指标法控制假结果出现率为20%,控制效果最好;在测试4元重金属共存(总浓度0.066~0.156mg·L^-1)毒性时,测试3个藻温所有指标法平均重现率(%)/重现性(%)均为100%/100%,测试1个藻温三指标法平均重现率(%)/重现性(%)为67%/100%,表明测试高浓度重金属毒性时,不同指标法都有很好评价效果;在测试一元重金属(0.001~0.1mg·L^-1)毒性时,只有三指标法平均重现率(%)/重现性(%)是100%/100%,远高于其他指标法,表明只有三指标法才可准确测试低浓度重金属毒性。在测试5种不同重金属共存毒性时,三指标法平均重现率(%)/重现性(%)平均为86.8%/100%。研究表明,改进后技术用于化学品急性毒性测试,灵敏度高和稳定性好,结果可靠。

  • 标签: 化学品 藻红外测试 三指标法 技术改进
  • 简介:海洋环境中苯系物污染主蜃来源于海洋溢油事故以及沿海石油化工企业废水排放。为探究苯系物对海洋微藻毒性作用,选择球等鞭藻和新月菱形藻作为受试生物,分别考察了苯、甲苯、乙基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6种苯系物对2种海洋微藻生长影响,结果表明,在0.25~64.0mg·L-1暴露浓度下,6种苯系物对2种微藻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随着暴露浓度升高,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苯、甲苯、乙基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对球等鞭24h半数效应浓度(24h-EC50)分别为:1707、12.88、7.58、0.55、0.36、0.27mg·L-1;对新月菱形藻24h-EC50值分别为:1.03、0.68、0.46、0.40、0.42、0.38mg·L-1。上述研究结果勾确定苯系物海洋环境质量标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提供了基础数据。

  • 标签: 苯系物 球等鞭金藻 新月菱形藻 生长抑制 毒性作用
  • 简介:大量缺乏毒性信息化学品最终进入环境水体,对人类及生态生物产生潜在危害与风险。提高化学品生物毒性测试与评估技术通量和效率,是实现毒害化学物质环境与生态健康风险防控关键。作为一种可以实现高通量测试脊椎动物模型,斑马鱼胚胎测试在化学品毒性评估中应用广泛。随着组学技术发展,毒理基因组学可有效提取毒害化学品致毒过程中干扰生物学通路信息。这些机制信息可用于对单物质或复合污染物生物毒性筛选和预测。本文综述了不同斑马鱼胚胎测试技术在化学品毒性筛选评估管理与水环境复合污染毒性监测中发展和应用,详细介绍了一种新型斑马鱼胚胎简化转录组学技术方法流程和优势,并探讨了综合斑马鱼胚胎毒性测试、行为分析和组学等不同测试技术在化学品毒性测试、环境监测与评价中应用前景。

  • 标签: 复合污染 斑马鱼 毒性测试 毒性预测 转录组学 生物学通路
  • 简介:法国梅康图尔国家公园拥有得天独厚生物多样性,它集普罗旺靳妩媚和阿尔卑斯山宏伟于一身,区区数公里,生机勃勃地中海风貌便转换为白雪覆盖山地冰川。这片神奇大地正期待着你探索与发现。

  • 标签: 冰川 橄榄树 公羊 高原 生物多样性
  • 简介:生命周期思想是解决环境与社会问题一种整体性方法.这种方法是可持续建筑概念关键.LCA(生命周期分析,或者生命周期评价)是将生命周期思想应用于建筑和建造业一种重要工具.LCA可以提供有关物质和能源流动重要信息.由于它很难应用于建筑物本身,所以关注焦点越业越集中在对建筑环境实施更全面的分析上.通过LCA获得知识最好是作为综合设计方法一部分进行应用.在大多数项目中,如果不把LCA与数量调查或者能源模拟等其他手段结合起来就无法获得完整LCA.将LCA应用于政策制定和需要优先考虑问题依地区和经济条件而有所不同.

  • 标签: 建筑环境 环境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分析
  • 简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了云南野生蔬菜苦刺花中硫(以S计),磷(以P计),钾(以K计),钙(以Ca计),镁(以Mg计),铁(以Fe计),锌(以Zn计),铜(以Cu计),锰(以Mn计)9种矿质元素含量.实验表明:苦刺花中含有对人体有益P,K,Ca,Mg,Fe,Zn,Cu等矿质元素.苦刺花中各矿质元素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与土壤中各元素含量和植物对元素吸收有关.用ICP-AES测定辣椒中微量元素对此类资源充分利用有重要指导意义.表1,参24.

  • 标签: 苦刺花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 元素
  • 简介:基于长沙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从土地利用变化幅度、速度和综合度等方面分析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选取22个经济社会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经济社会发展因素、人口因素及土地政策等是影响长沙市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驱动因子.研究结果可为长沙市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供借鉴.表3,参8.

  • 标签: 土地利用 变化驱动力 主成分分析
  • 简介:基于2001、2009和2016年平江县TM遥感影像,应用RipleyK函数分析了平江县县域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变化,以期为平江县可持续发展及景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01~2016年间,平江县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逐渐增大;耕地、水域和园地面积则逐渐减少,其中水域面积减少趋势较平缓.在研究期间,研究区各种景观类型在空间分布特征上均发生了显著改变,总体表现为水域、建设用地和耕地空间聚集程度降低,分布均匀度增加;林地空间分布随着面积降低聚集性增强;园地空间分布则趋向于随机分布,聚集程度减弱.

  • 标签: Ripley K函数 景观格局 多尺度 平江县
  • 简介:该文以泡沫混凝土材料作为外墙自保温材料,结合武汉某住宅建筑实例,借助DeST-h能耗模拟软件,以未保温墙体作为基准模型,通过比较几组不同厚度自保温墙体,以净现值为评价指标确定了泡沫混凝土自保温墙体经济厚度;借用minitab16软件曲线拟合功能,计算分析了泡沫混凝土自保温墙体最佳经济厚度,为泡沫混凝土作为建筑节能墙体材料进一步发展提供指导性意见.图2,表3,参7.

  • 标签: 建筑节能 泡沫混凝土 自保温墙体 经济性
  • 简介: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直接危及到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从源头上控制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首要措施。本文采用物质流分析法与情景分析法,以水稻(双季稻、单季稻)、小麦-玉米、蔬菜(叶菜、根菜和果菜)产地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农田土壤中重金属铜输入途径(大气沉降、磷肥、有机肥以及灌溉水)和输出途径(籽粒/可食部位、秸秆/残余物以及地表排水),并通过文献查阅和采样分析建立数据库,在平衡分析基础上为了保障100年土壤铜累积不超过设定情景水平,当土壤铜背景值含量分别增加50%,100%和150%时,推导出磷肥、有机肥以及灌溉水重金属含量安全阈值,磷肥中铜含量应控制在65175mg·kg(-1)范围内;畜禽粪肥中铜含量应控制在3595mg·kg(-1)范围内。灌溉水质标准应控制在4070μg·L(-1)范围内。这将为我国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和源头预防控制,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一定技术指导作用。

  • 标签: 重金属铜 来源 平衡 农作物 安全阈值
  • 简介:细胞凋亡是调控机体发育和维护内环境稳定重要机制。在克隆了稀有鮈鲫(Gobiocyprisrarus)肝脏组织中凋亡相关bcl-2、apaf-1、caspase-3和caspase-9基因部分cDNA片段之后,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caspase-3和caspase-9基因片段与唐鱼(Tanichthysalbonubes)相对应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而bcl-2、apaf-1基因片段则分别与鮈鱼(Gobiogobio)和鲤鱼(Cyprinuscarpio)相对应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9%和89%。基于稀有鮈鲫和已知物种caspase-3基因核苷酸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发现稀有鮈鲫与唐鱼、斑马鱼(Daniorerio)亲缘关系最近,而与头鲷(Sparusaurata)、红鳍东方鲀(Takifugurubripes)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为深入理解外源性化学物质对鱼类毒理学机制及其生态健康风险评价提供科学数据,同时也为稀有鮈鲫在鲤科鱼类分类及进化地位研究提供分子水平重要参考。

  • 标签: 稀有鮈鲫 基因克隆 同源性分析 系统发育树
  • 简介:罗非鱼是中国南方沿海省份和自治区大宗养殖鱼类.它肉味鲜美少刺,不但受到国民欢迎,还主要加工成鱼片后出口欧美赚取外汇.但鱼片加工产生大量副产物如鱼头、鱼骨、鱼鳞、鱼皮和内脏等.这些副产物过去无法利用,直接抛弃后不但造成生物质资源浪费,还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污染.随着人们对生物体内分子结构和功能认识不断加强,以及国内加工业技术不断提高,这些副产物也逐步得到了开发和利用,并成为新产品原料.渔业养殖也是湖南农业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加工副产物利用,保护环境,同时促进渔业产业发展,提高产业利润,拟通过对近年来罗非鱼加工副产物再利用技术和相关新产品介绍,加强对鱼类加工副产物再利用重视.

  • 标签: 罗非鱼 加工 副产物 再利用 新产品
  • 简介:主要对长沙市8个典型城市公园绿地春季景观植物进行调查,分别记录了春季观花、观叶以及观果植物观赏期及观赏特征,总结出长沙市春季观花植物花期、花色、花相特征以及春季色叶植物和春季观果植物观赏特点,为长沙地区春季植物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 标签: 春季景观 观赏特征 公园 长沙市
  • 简介:祁连山冰川和植被演化是河西走廊水资源问题根源.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前10年遥感数据进行解译,认为30年来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祁连山冰川面积明显减少,呈退缩之势;植被覆盖度下降,裸地增加.说明祁连山生态已经发生变化,不仅影响着水资源变化,而且将会对河西走廊生态产生深远影响.

  • 标签: 祁连山 冰川 植被 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