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2 个结果
  • 简介:脂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组成物质之一,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功能。脂质作为代谢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通过研究生物体内脂质化合物及脂质代谢谱的变化,进而鉴定生物标志物,分析相关代谢通路,阐明生物体响应外界刺激的机制。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色谱和质谱技术的引入,极大地推动了脂质研究的发展,并扩展了应用范围。本文介绍了脂质的研究方法及其环境领域中的应用前景,重点讨论了脂质及多组学联用技术环境胁迫耐受及环境污染物毒性评价中的应用。

  • 标签: 脂质组学 多组学 环境胁迫 环境毒性评价
  • 简介:代谢作为系统生物的一部分,通过考察机体受刺激体液或组织中内源代谢物的动态变化规律,并结合生物信息统计方法,可系统全面地揭示内因和外因作用于机体的毒性效应和机制。代谢技术具有快速、灵敏度高、选择强的特点,逐渐低剂量环境污染物长期暴露的毒性效应评估方面发挥出优势。本文综述了代谢技术的主要研究手段,毒理学研究中的发展历程和优点,以及环境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及前景展望。重点讨论了代谢技术重金属和持久有机污染物(POPs)毒性评估以及环境胁迫耐受评价中的应用。

  • 标签: 代谢组学 环境毒理学 NMR LC/GC-MS 环境胁迫
  • 简介:随着核磁共振(NMR)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NMR的代谢方法已经逐渐成为研究水生动物代谢水平响应环境变化的一种有效方法。水生软体动物作为重要的环境监测生物,近年来人们在其相关研究中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文章总结了利用NMR的代谢方法研究各类环境胁迫因子水生软体动物代谢影响的成果,主要综述了水生软体动物不同组织内代谢物组成和含量环境胁迫的响应,同时水生软体动物生态毒理代谢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 标签: 核磁共振 水生软体动物 生态毒理 代谢组学
  • 简介:苦瓜是江南各省春夏主要瓜类蔬菜种类之一,为了获得早熟、丰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苦瓜杂交组合,今年共收集了12个杂交材料进行观察、配、及杂交.观察结果表明:以B01、B02、B08这三个苦瓜品种雌性最强的亲本.

  • 标签: 苦瓜 亲本材料 配组 观察
  • 简介:代谢方法越来越多地用于研究有机体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近年来,该方法已被应用于化学物风险评价和野生动物的疾病诊断,成为环境科学,特别是生态毒理学中充满活力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介绍了应用于代谢研究的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2种检测技术,着重讨论了生态毒理学研究中代谢方法在生物标志物的发掘和毒性评价,以及有机体环境影响因子的代谢响应、野生水生动物疾病的诊断和监测等方面的应用。这些代谢在生态毒理学领域的应用将促进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认识。

  • 标签: 代谢组学 生态毒理学 毒性评价 环境胁迫因素 疾病监测
  • 简介:蓝莓是一种具有良好保健功能的水果,目前国内的蓝莓市场供不应求.传统扦插繁殖方式无法蓝莓栽培提供大量优质种苗以满足大规模种植蓝莓的需要.而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需要的繁殖材料较少且繁殖系数较高,如果使用这种方法来快速繁殖种苗可以缓解目前苗木市场供应困难的局面.本文综述了当前国内外蓝莓培研究中至关重要的无菌系建立的研究进展,以期蓝莓培的进一步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表1,参31.

  • 标签: 蓝莓 组织培养 无菌系
  • 简介: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收治的16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对照,每组84例,干预对照基础上,结合心理干预、认知干预、饮食干预、用药干预、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患者仅仅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比较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干预总有效率90.5%,对照总有效率76.2%,干预明显优于对照,经统计处理差异有显著(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积极地心理干预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疾病的认知水平,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消化性溃疡 效果评价
  • 简介:降低八仙花培苗生产成本.简化生产工序.缩短种苗的育种周期.选用了珍珠岩、河沙和混合基质(珍珠岩:蛭石:草炭土=1∶1∶2)三种基质.进行八仙花瓶外生根试验.移栽.对植株的成活、生根情况、生长量的平均增长和植物生长状态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在混合基质中.八仙花培无根苗植株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状况良好.成活和生长量的平均增长最高.分别为95%和27.11%.珍珠岩中移栽成活80%.但是植株生长量的增长最低.1.26%.河沙基质中.移栽成活最低.但根系生长良好.因此.八仙花培无根苗瓶外生根最适基质种类是混合基质.图3.表1.参17.

  • 标签: 八仙花 瓶外生根 基质
  • 简介:为了探讨和分析高耐铝植物的生态恢复作用,采用不同浓度水杨酸(SA)和AlCl3溶液共同对生长一致的八仙花培苗进行胁迫处理,研究SA铝毒害的缓解效应。通过形态观察和可溶性糖、丙二醛(MDA)、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生理指标分析,结果表明SA不能消除铝胁迫对植株生长的抑制作用,高浓度会产生毒害效果,但低浓度SA能够有效降低质膜过氧化损伤,增加植株中SOD和POD活性,提高可溶性糖的含量,减少MDA的积累,从而缓解铝胁迫的毒害。

  • 标签: 八仙花 组培苗 铝胁迫 水杨酸 缓解效应
  • 简介:大量缺乏毒性信息的化学品最终进入环境水体,人类及生态生物产生潜在的危害与风险。提高化学品生物毒性测试与评估技术的通量和效率,是实现毒害化学物质环境与生态健康风险防控的关键。作为一种可以实现高通量测试的脊椎动物模型,斑马鱼胚胎测试化学品的毒性评估中应用广泛。随着技术的发展,毒理基因可有效提取毒害化学品致毒过程中干扰生物通路的信息。这些机制信息可用于单物质或复合污染物生物毒性的筛选和预测。本文综述了不同斑马鱼胚胎测试技术化学品毒性筛选评估管理与水环境复合污染毒性监测中的发展和应用,详细介绍了一种新型斑马鱼胚胎简化转录技术的方法流程和优势,并探讨了综合斑马鱼胚胎毒性测试、行为分析和不同测试技术化学品毒性测试、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复合污染 斑马鱼 毒性测试 毒性预测 转录组学 生物学通路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干预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4例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对照,每组42例,对照采用常规护理,观察通过饮食卫生、用药护理、情绪护理、健康教育护理等,比较患者用药依从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结果观察患者的用药依从、住院的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等方面优于对照.结论对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实施饮食、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消除或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用药依从,使患者有效配合抗病毒治疗.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效果评价
  • 简介:以宜香优2115(YX),川农优华占(HZ),F优498(FY)试验材料,通过盆栽实验模拟重金属镉污染,研究不同混作方式和单作方式下水稻生长和物质积累的差异.结果表明:混作模式和三品种混作模式下水稻地上和地下部干物质积累均比单作模式低;光合作用受混作处理影响不大,但4种混作处理下地下部可溶性糖含量均较单作显著升高,而地下部淀粉含量HZ与FY混作以及三品种混作显著升高,HZ升高的程度最大.因此,重金属胁迫,混作栽培比单作栽培受到的胁迫压力更大,且不同品种的适应不同.

  • 标签: 重金属 栽培模式 水稻 光合作用
  • 简介:探讨纳米MnO2常规MnO2粉末细胞DNA损伤作用的差别,采用不同浓度的纳米MnO2常规MnO2粉末(0、100、200、400μg·mL^-1)Hela细胞进行染毒,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实验)检测Hela细胞的损伤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纳米MnO2常规MnO2各染毒细胞尾部DNA百分(TailDNA%)和尾矩(TailMoment)均显著增加(p〈0.01);同一浓度,纳米MnO2细胞尾部DNA百分和尾矩显著高于常规MnO2(p〈0.01).以上结果表明,纳米MnO2常规MnO2粉末均能导致Hela细胞DNA损伤,且纳米MnO2的损伤作用强于常规MnO2.

  • 标签: 纳米MNO2 常规MnO2 DNA损伤 单细胞凝胶电泳
  • 简介:祁连山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全球气候变化背景冰川、冻土、植被、径流等及其水文循环的变化.该文以地球系统科学指导,宏观尺度上从系统演化的角度去探讨全球气候变化条件祁连山生态问题,认为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地质过程密不可分,应以生态地质的理论来研究这些变化的生态地质过程,并指出未来进行祁连山生态问题研究的科学路径,祁连山的生态保护、河西走廊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全球变化 祁连山 生态 地质
  • 简介:探讨二氧化硫(SO2)的肝脏免疫毒理效应,利用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技术,分析了SO2体内代谢衍生物——亚硫酸钠(Na2SO3)与亚硫酸氢钠(NaHSO3)混合液(者摩尔比为3:1)腹腔注射染毒C57BL/6小鼠肝脏淋巴细胞T细胞亚群CD4+和CD8+的百分数以及CD4+/CD8+细胞比值的影响.实验剂量分别为25、100、400mg·kg-1(bodyweight),染毒一周,制备肝脏淋巴细胞悬液,经特异性荧光标记的CD4(FITC)、CD8(PE)单克隆抗体染色,采用FACS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数.研究发现:1)染毒所有处理肝脏CD4+T细胞所占的百分数显著升高(p〈0.05);2)CD8+T细胞所占的百分数100mg·kg-1、400mg·kg-1染毒显著降低(p〈0.05);3)CD4+/CD8+的比值100mg·kg-1、400mg·kg-1染毒显著升高(p〈0.01).研究结果显示:SO2体内衍生物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可使肝脏CD4+/CD8+T细胞的比值显著升高,即SO2衍生物可使肝脏CD4和CD8淋巴细胞比例严重失调而使机体产生免疫紊乱.

  • 标签: SO2衍生物 T淋巴细胞亚群 CD4+/CD8+ 肝脏
  • 简介:城市的水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所流经的土地的管理方式。进行土地保护和改进土地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作为城市供水系统来源的河流、溪流、蓄水层中的沉积物和营养物质污染。集水区内自然植被的丧失和土地退化可能影响整个区域的水域条件,威胁水资源供给,进而影响流域上、下游的正常用水,甚至可能严重影响城市的用水安全。除了保障水安全外,水源保护还能带来诸如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以及提高人类健康和福祉等多重协同效益。

  • 标签: 水源保护 效益 多重 城市供水系统 保护生物多样性 护具
  • 简介:试验以尼罗罗非鱼作为受试动物,通过直接投喂未经处理的新鲜藻细胞和喂食相同量经超声波破碎过的藻细胞,比较了罗非鱼摄食完整蓝藻细胞与摄食破碎的蓝藻细胞时微囊藻毒素-LR(MC-LR)在其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代谢差异.结果表明,无论是喂食破碎蓝藻细胞还是未破碎的蓝藻细胞均可在罗非鱼肝脏和肌肉中检出MC-LR,细胞破碎肝脏和肌肉的富集能力高于未破碎.富集第3d,即可在肝脏和肌肉中检出不同程度的MC-LR,肝脏中MC-LR的含量显著高于肌肉,随着富集时间的延长,MC-LR的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破碎肝脏和肌肉分别在染毒的16d和11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021μg·g-1和0.071μg·g-1);未破碎分别在染毒的24d和21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856μg·g-1和0.036μg·g-1).整个富集阶段破碎肝脏MC-LR的平均值1.171μg·g-1,略高于未破碎的1.029μg·g-1;破碎肌肉含量的平均值0.051μg·g-1,高于未破碎的0.029μg·g-1.将细胞未破碎的罗非鱼进行释放阶段的试验.结果表明,罗非鱼的肝脏能快速清除MC-LR,释放13d时达到释放阶段的最低值(0.241μg·g-1),与肝脏相比,肌肉毒素的清除要缓慢得多.

  • 标签: 微囊藻毒素-LR 罗非鱼 富集 消除
  • 简介:为了了解三种常见植物养殖废水中磷(TP)的去除能力,通过模拟实验系统地研究了芦苇、凤眼莲、蕹菜养殖废水中T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三种供试植物养殖废水中TP的去除效果大小:芦苇-凤眼莲植物组合〉芦苇-蕹菜植物组合〉凤眼莲〉蕹菜〉芦苇.处理15d,供试的三种植物养殖废水中磷的去除58%-91.25%之间,而对37%-62.5%,供试植物养殖废水中磷有较强的去除效果.图5,表3,参9.

  • 标签: 总磷 植物 养殖废水 去除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