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种极易在人体内蓄积有毒元素,长期生物蓄积和生物放大,会对机体产生一系列损伤,其中,对心血管系统损伤包括易造成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心肌等。本文将镉在心血管损伤方面的毒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包括镉对心血管氧化损伤,对心血管粘附因子破坏,对心血管皮细胞功能和DNA损伤修复机制破坏,以及对心血管皮细胞凋亡促进等,指出全面系统地研究镉对心血管损伤毒作用主要机制未来研究重要方向。

  • 标签: 心血管损害 毒理机制
  • 简介:通过探究iNOS/p38MAPK信号通路在丙烯腈(acrylonitrile,ACN)诱导组织损伤作用,为进一步研究ACN神经毒性作用提供依据。选取50只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适应性饲养一周后,以12.5、25.0、50.0mg·kg^-1ACN对大鼠进行灌胃染毒,对照组给予玉米油,另设NAC组(300.0mg·kg^-1NAC+50.0mg·kg^-1ACN),1次·天^-1,6天·周^-1,共染毒13周。次日称重并处死大鼠,测定大鼠组织NO含量、总NOS水平及iNOS、p-p38和p3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ACN各剂量组大鼠组织脏器系数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大鼠脏器系数NAC组比较降低(P〉0.05)。高剂量组NO含量和总NO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NAC组比较,高剂量组NO含量降低(P〉0.05),总NOS水平升高(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ACN高剂量组大鼠组织iNOS、p-p38蛋白表达水平和p-p38/p38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NAC组(P〈0.05)。ACN可激活iNOS/p38MAPK信号通路,这可能ACN致大鼠组织损伤机制之一。

  • 标签: 丙烯腈 大鼠 INOS P38 MAPK
  • 简介:为探讨镉(Cd)对血管抗氧化功能及金属硫蛋白(MT)影响,将180只50日龄健康雌性海兰鸡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饲喂含0、140、210mg·kg^-1(BW)CdCl2基础日粮,在饲养20、40、60d后采集主动脉和前静脉,测定其MT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1)Cd暴露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血管MT含量显著升高(p〈0.01),并随暴露时间延长逐渐增加;高剂量组血管MT含量显著降低(p〈0.01),并随暴露时间延长先升高后降低.2)随着Cd暴露剂量加大,血管SOD、GSH-Px活性逐渐降低,MDA含量逐渐升高,具有明显剂量-效应关系.3)随着暴露时间延长,血管SOD、GSH-Px活性逐渐降低,MDA含量逐渐升高,具有明显时间-效应关系.4)Cd暴露下,主动脉静脉各指标具有相同变化趋势.以上结果表明,Cd具有血管毒性,其毒作用机理可能与MT含量变化以及抗氧化功能失衡有关.

  • 标签: 金属硫蛋白 抗氧化功能 血管
  • 简介: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收治16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心理干预、认知干预、饮食干预、用药干预、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仅仅给予常规治疗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90.5%,对照组总有效率76.2%,干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积极地心理干预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消化性溃疡 效果评价
  • 简介:为了探索单壁纳米碳管(SWCNT)能否引起血管皮细胞损伤及其可能损伤机制,将大鼠主动脉血管皮细胞暴露于不同浓度SWCNT水溶液中(0.8、1.6、3.12、6.25、12.5、25、50、100、200μg·mL^-1)中染毒,染毒不同时间后测定细胞存活率、细胞内LDH和GSH含量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随着SWCNT染毒浓度和染毒时间上升,大鼠主动脉血管皮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死亡率逐渐上升;细胞内LDH在SWCNT染毒浓度为0~100μg·mL^-1范围内其释放随染毒剂量增加逐渐上升,在200μg·mL^-1剂量组,其释放有所减弱;细胞内GSH在SWCNT染毒浓度为0-200μg·mL^-1范围内其含量随染毒剂量增加逐渐下降.以上结果说明,SWCNT可致血管皮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为氧化损伤途径.

  • 标签: 单壁纳米碳管(SWCNT) 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 氧化损伤
  • 简介:我国城市当前普遍存在室外大气PM2.5室内甲醛(FA)联合污染状况,二者均被报道在单独暴露下可以导致肺损伤并诱导和诱发哮喘急性发作,但其联合污染具体效应,以及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为探究PM2.5和/或甲醛暴露对小鼠损伤及其可能机制,分别将雄性Balb/c小鼠分为以下6组:对照组,AZD8055组,PM2.5组,FA组,PM2.5+FA组,PM2.5+FA+AZD8055组。染毒结束后,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肺组织氧化损伤,活性氧(reactiveoxygenspecies,ROS),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DNA损伤,DNA-蛋白质交联(DNA-proteincrosslink,DPC)系数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含量,以及细胞凋亡、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含量。结果表明,当吸入气态甲醛浓度为3mg·m-3,气道滴注PM2.5浓度为2.5mg·mL-1时,肺组织出现不同程度支气管重塑和炎症细胞浸润。ROS显著上升,GSH显著下降,DPC、8-OH-dG以及Caspase-3都显著上升。添加AZD8055后,肺组织损伤效应更加显著。PM2.5复合甲醛暴露导致小鼠肺损伤具有协同作用,氧化应激及其下游DNA损伤可能甲醛联合PM2.5致小鼠肺损伤一种重要机制

  • 标签: PM2.5 甲醛 复合暴露 肺组织损伤 分子机制
  • 简介:PM2.5引起健康危害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但其确切损伤机理仍不完全清楚,目前也缺乏有效拮抗PM2.5损伤天然活性物质。因此本文对北京市PM2.5造成CHO细胞损伤作用及天然物质拮抗作用进行研究,结果可为PM2.5污染治理和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通过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用荧光探针DCFH-DA法测定ROS;提取细胞内总蛋白并测定其中SOD含量;以及通过WesternBlot法分别测定了p-akt/akt、p65及Bad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1)10~40μg·mL-1PM2.5可明显降低CHO细胞存活率,并呈现极显著剂量-效应关系(r=-0.964,P〈0.01);15μg·mL-1PM2.5可以显著增加细胞凋亡、引起细胞内ROS增加、SOD含量下降;p-akt/akt、p65表达量增加说明Akt通路NF-κB通路均被激活。(2)20μmol·L-1阿魏酸、50μmol·L-1绿原酸和10μmol·L-1荭草素预处理可拮抗PM2.5引起细胞存活率下降以及细胞凋亡率增加,同时降低细胞内ROS并增加SOD含量,下调p-akt/akt、p65及Bad相对表达量。其中20μmol·L-1阿魏酸保护作用最佳。结果说明,PM2.5引起CHO细胞损伤细胞凋亡Akt和NF-κB通路激活有关;三种天然活性物质具有拮抗PM2.5造成细胞损伤能力,其保护机理通过其降低PM2.5引起细胞内氧化应激反应,进而降低被PM2.5激活Akt通路NF-κB通路和下调Bad蛋白表达量来实现

  • 标签: 细颗粒物(PM2.5) 天然活性物质 细胞毒性 氧化应激 AKT信号通路 NF-ΚB信号通路
  • 简介:楼下有一大片小叶黄杨和万年青,虽然它们没有色彩缤纷花朵,但是嫩黄和翠绿叶子依然能够给人清新美丽感觉。我经常散步其间,一些小虫子也爱在它们枝叶上休憩。

  • 标签: 食虫虻 恐怖 小叶黄杨 万年青 花朵 翠绿
  • 简介:一种无处不在重金属环境污染物,广泛用于工业环境中。普通人主要通过摄食、吸烟及饮水等方式摄入镉。1993年国际肿瘤研究机构(IARC)就已将镉及其化合物列为第1类人致癌物,镉致癌性被广泛研究,大量研究发现镉会提高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消化道肿瘤等肿瘤患病风险。但至目前为止,镉致癌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大量研究认为镉通过以下几方面致癌:氧化应激、抑制DNA损伤修复、DNA异常甲基化、抑制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周期调控、致多种基因异常表达、雌激素样效应、促进肿瘤干细胞生长、慢性炎症刺激。

  • 标签: 重金属 致癌 分子机制
  • 简介:2006年秋大,我到云南省罗平县鲁布革乡万峰湖码头进行采访调查,看到被严重污染万峰湖和水面上肆意蔓延水葫芦,水浮莲以及冒险航行民船,不禁忧心忡忡,并现场拍下了几幅照片。

  • 标签: 重污染 罗平县 云南省 水葫芦 水浮莲
  • 简介:为探讨纳米MnO2常规MnO2粉末对细胞DNA损伤作用差别,采用不同浓度纳米MnO2常规MnO2粉末(0、100、200、400μg·mL^-1)对Hela细胞进行染毒,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实验)检测Hela细胞损伤效应.结果表明,对照组相比,纳米MnO2和常规MnO2各染毒组细胞尾部DNA百分率(TailDNA%)和尾矩(TailMoment)均显著增加(p〈0.01);同一浓度下,纳米MnO2组细胞尾部DNA百分率和尾矩显著高于常规MnO2组(p〈0.01).以上结果表明,纳米MnO2和常规MnO2粉末均能导致Hela细胞DNA损伤,且纳米MnO2损伤作用强于常规MnO2.

  • 标签: 纳米MNO2 常规MnO2 DNA损伤 单细胞凝胶电泳
  • 简介:“不老草”称谓对植物药效非常大赞誉,前两期文章也介绍了两类被称作“不老草”全寄生植物,这一期要介绍植物,除了有不老草美称,还因它长在沙漠中,有着极高药用价值,中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又有“沙漠人参”之称。这种植物就是寄生植物中名气最大肉苁蓉,中药中肉苁蓉列当科肉苁蓉属数种植物统称,它们别名大芸、疆芸、寸芸。

  • 标签: 肉苁蓉属 寄生植物 名贵中药材 药用价值 列当科 沙漠
  • 简介:动物尸骸只有在极其特殊自然环境下才能保存为化石。5亿多年前云南滇东、滇中,包括黔西、两广一带都是浅海,容易集聚泥质沉积物。那个时候,气候温暖,海水矿物质变得丰富,水母、蠕虫、节肢动物、多门类海栖动物和藻类大量出现。它们突然被水流或者其他意外涌来泥质沉积物掩埋,造成了大规模集体死亡。又隔绝了空气,在不再遭受外界破坏条件下,软体保存在泥沙中,天长日久形成了薄薄化石,奇迹般

  • 标签: 泥质沉积物 滇东 泥沙沉积 滇中 小壳动物群 古生物学家
  • 简介:益生菌对人和动物有益作用在过去已经得到大量动物和人体试验实证,但对于其益生作用分子机制研究尚有待进一步完善.益生菌制剂作用效果不稳定、不显著、不确定等问题依然存在.近年来大量针对益生菌及肠道细胞、益生菌对致病菌和益生菌对疾病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因此,对以上三方面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未来发展方向做了一些预测.图5,参27.

  • 标签: 益生菌 分子机制 肠道细胞 抗致病菌 炎症性肠病
  • 简介:为了检测未经处理碳纳米管作为送药载体对肺组织是否会产生毒性作用,将35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成7组,用腹腔注射进行一次性染尘。6组分别注入0.1、0.2、0.4mg·mL^-1。多壁碳纳米管(粒径20~40nm)或标准碳黑颗粒(粒径〈5μm)颗粒悬液1mL,对照组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染尘7天后对肺组织匀浆中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进行测定,从而比较二者对肺组织急性氧化损伤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碳纳米管染尘组小鼠对照组小鼠比较,肺组织MDA水平均有显著性升高(P〈0.01);但所有标准碳黑组升高却无统计学意义(P〉0.05);0.2、0.4mg·mL^-1碳纳米管染尘组同浓度标准碳黑染尘组比较,肺组织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0.1mg·mL^-1无显著变化.碳纳米管染尘组小鼠肺部GSH含量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均有统计学意义(0.1mg·mL^-1组P〈0.05,0.2mg·mL^-1组P〈0.01,0.4mg·mL^-1组P〈0.01).碳黑染尘组也有所降低,但仅0.2mg·mL^-1和0.4mg·mL^-1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碳纳米管染尘组小鼠肺部GSH.含量同浓度标准碳黑组比较,仅0.4mg·mL^-1浓度组GSH含量显著降低(P〈0.01),其他浓度组无显著变化.结果提示未经处理碳纳米管作为送药载体对肺将产生一定程度毒性作用,且毒性大于相同浓度标准碳黑.

  • 标签: 碳纳米管 标准碳黑 氧化损伤 脂质过氧化反应
  • 简介:作为一种曾经广泛使用氯化烃杀虫剂,DDT及其主要代谢产物DDE和DDD(合称为DDTs)一类典型具有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有毒污染物.亲脂性和持久性使得DDTs可以通过食物链进行生物放大,从而对处于高营养级水生哺乳动物造成严重毒害作用.在综述DDTs对哺乳动物毒性研究基础上,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speciessensitivitydistribution,SSD)和毒性百分数排序法(toxicitypercentilerankmethod,TPRM)推导DDTs保护水生哺乳动物组织残留基准(TissueResidueGuideline,TRG).使用SSD和TPRM得到TRG分别为239和22.7ng·g-1食物(湿重).相应,DDTs保护水生哺乳动物水质基准分别为188.2和178.7pg·L-1.依据研究得到DDTs组织残留基准及其在鱼类体内含量评估对水生哺乳动物风险.研究结果可用于评估DDTs对水生哺乳动物生态风险,并为DDTs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中华白海豚 江豚 水生哺乳动物 组织残留基准 生物累积因子 风险评估
  • 简介:为了探讨盐酸小檗碱对小鼠DNA损伤和氧化性损伤。随机选取30只小鼠分成对照组以及7.5,15,30,60120mg·kg^-1实验组,处理后,应用小鼠脾细胞进行彗星实验抗氧化酶实验。测定DNA损伤情况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对盐酸小檗碱DNA损伤氧化性损伤作用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彗星实验中,随着盐酸小檗碱浓度增加,尾部DNA含量、尾长尾矩均增加,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呈剂量-效应关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盐酸小檗碱剂量增加逐渐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上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7.5mg·kg^-1时上升,而后逐渐下降。在60mg·kg^-1和120mg·kg^-1时,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产生。由此可见,盐酸小檗碱对小鼠脾细胞有一定损伤作用,能够引起小鼠脾细胞DNA损伤和氧化性损伤

  • 标签: 盐酸小檗碱 彗星实验 氧化性损伤 脾细胞
  • 简介:石头,本是一些因外力由大岩体上脱落下来小型岩体。但是经过地质岁月亿万年“打磨”——构造运动、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及表生风化作用等,它们“饱经风霜”、“千锤百炼”,形成了各种形状、各式花纹,千姿百态。使它们具有特殊审美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纵观人类发展历史,不难发现,石头一直隐约地贯穿其中。从旧石器时代,人类利用天然石块当做武器、当做工具,到新石器时代制作打击石器;从穴居时代,人类利用岩石作垒巢材料,再到农耕文明,人类平添赏石、玩石雅趣……直至今天。因此,我们也可以将人类文明史说成一部漫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石文化史。

  • 标签: 自然文化 旧石器时代 密码 运转 表生风化作用 人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