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概念:多核心机发动机,即高压部件由多个(一般为4~8个)环绕发动机轴线均布的子核心机构成的发动机。每个子核心机由高压压气机、燃烧室、高压涡轮、起动附件及位于高压压气机进口的换热器组成。

  • 标签: 发动机 核心机 高压部件 高压压气机 压气机进口 高压涡轮
  • 简介:在研究国内外核心机系列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研制的5kN推力涡扇发动机的5kg/s流量级核心机为平台,开展了核心机派生发展10kN推力中等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应用研究。通过对派生发动机方案实施效果的分析,验证了核心机派生发展发动机技术途径的可行性。归纳了系列发展在核心机设计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以及发展大推力跨度和不同用途发动机时核心机所需的改进设计。

  • 标签: 涡扇发动机 核心机 派生发展 中等涵道比 无人机 改进设计
  • 简介:采用数值计算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离心叶轮裂纹故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找出了故障的根本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了改进措施,进行了相应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改进措施有效.

  • 标签: 离心叶轮 裂纹故障 故障原因 冶金分析 应力分析
  • 简介:确定核心机地面起动规律是航空发动机研制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核心机与发动机起动供油规律的对比,和起动过程中数值仿真与试验数据特点的分析,提出了采用数值仿真与试验数据分析相结合,快速确定核心机合适起动供油规律的方法。经几型核心机试验验证,该方法能有效解决起动点火和起动加速等问题,减少起动调试次数,提高起动成功率和试验调试的安全性。核心机起动供油规律的确定,为发动机起动供油规律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航空发动机 核心机 起动过程 供油规律 燃油填充 点火匹配
  • 简介:论述了研制先进航空发动机的途径和方法,阐述了核心机和验证机各自的研制目的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指出我国航空发动机研制应走核心机和验证机的发展途径。

  • 标签: 航空工业 航空发动机 验证机 核心机
  • 简介:马歇尔空间飞行中心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和分析,对切向进入式中心支柱,即在液体火箭中使用的典型的离心式同轴喷嘴的内部流场作了大量的研究。支柱由聚丙烯物质制成,水用作模拟液体流入周围大气的背压中。测量了轴向压力分布,支柱中形成的气涡形状,液膜速度分布以及喷雾镶空间质量流分布。离心式喷嘴帽采用了两种形式进行试验,一为九孔,一为三槽配制。基本的支柱直径为7.620mm,长度为139.827mm,支柱出口直径的缩小或扩大也进行了测试。在任何情况下,气涡都延伸至支柱的整个长度上。液膜厚度表现出离心喷嘴进口设计的有效性,液膜簿则相应喷雾锥宽。液流的一元可交面积模型的建立可预测稳态流场,并且有助于更进一步了解支柱液流对燃烧稳定性的影响。

  • 标签: 离心 喷嘴 流场
  • 简介:以150×100LN-32型螺旋离心泵为研究对象,对其汽蚀方程、汽蚀条件和控制方程进行了分析。采用CFD软件Fluent,选用标准k-ε模型,对螺旋离心泵的汽蚀过程进行了模拟,找出了最容易发生汽蚀的部位。从泵汽蚀基本方程式出发,通过对螺旋离心泵的结构和汽蚀结果进行分析,指出其汽蚀部位最容易发生汽蚀的原因和其具有低的必须净正抽吸压头,即抗蚀性。

  • 标签: 螺旋离心泵 汽蚀 压力
  • 简介:针对中推预研核心机的重点攻关任务-电火花加工中出现的工艺技术问题,介绍了机床设备的选用,加工电极,加工电参数,加工表面质量及典型加工实例。

  • 标签: 核心发动机 航空工艺 电火花加工 加工设备
  • 简介:本文对同轴离心式喷嘴的雾化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喷嘴中心管内壁液膜流动的理论分析及破碎模式分析建立了喷雾模型。喷嘴出口的液膜厚度采用接触式针形传感器测量,对喷嘴内壁液膜流动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出了液膜破碎长度和液膜喷射角的经验公式,并与测量值进行了对比。通过研究液膜厚度和液膜喷射角建立了液膜雾化模型。采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对同轴离心式喷嘴液膜的雾化性能进行了测量,并将实验数据与数值模拟值进行了对比。

  • 标签: 喷嘴 性能研究
  • 简介:本文讨论了液体火箭发动机燃气发生器中的离心式喷嘴的工艺质量问题,分析了影响离心式喷嘴性能参数的工艺因素,并通过大量的喷嘴实验解决了长期以来未能很好解决且造成了大量浪费的离心式喷嘴的生产问题。文中给出了详细的分析过程、实验数据和研究结论。发动机热试车结果证明了本文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 标签: 液体火箭发动机 燃气发生器 离心武喷嘴 工艺质量
  • 简介:为了获得高性能的实用的大尺寸同轴离心式喷嘴的设计参数,分别用九个同轴剪切式喷嘴和九个同轴离心式喷嘴的多喷嘴燃烧室进行了试验,额定推力为10kN,室压为3.5MPa,混合比为4.5~7.5,氢的喷前温度为40~50K。通过试验,获得了每种喷注器的燃烧效率、室压分布、室壁热负荷和稳定性数据,并同以前的单喷嘴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测量数据比较一致,并明显地显示出同轴离心式喷嘴和同轴剪切式喷嘴在燃烧特性方面的不同。

  • 标签: 液氧/液氢发动机 同轴离心式喷嘴
  • 简介:介绍了离心泵泵压加注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计算离心泵和泵压加注系统的扬程,得到扬程与流量关系式,绘制离心泵扬程与流量特性曲线和泵压系统扬程曲线,由两条曲线相交确定离心泵工作点。然后绘制泵压加注系统在管路流阻、容器液位动态变化情况下离心泵工作点的变化曲线,分别和离心泵扬程与流量特性曲线相交,分析曲线图上不同流阻、液位下的离心泵工作点,得出导致离心泵偏离正常工作点的主要因素。理论分析结果经验证与泵压加注系统实际运行结果基本一致。依据分析结果,制定了针对性的控制措施,达到提高离心泵加注系统的工作可靠性的目的。

  • 标签: 离心泵 扬程 流量 流体阻力
  • 简介:航空发动机附件机匣包含有大量旋转部件,且转速高、温升大和工况复杂。为保证附件机匣的使用寿命,提高可靠性,必须对旋转部件进行强制润滑。但航空发动机附件机匣结构往往设计得非常紧凑,难以实现多点强制润滑。离心式滑油分配器可实现狭小空间内的多点有效润滑,同时可简化附件机匣内部结构设计。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推导了离心式滑油分配器设计的相关计算公式,建立了离心式滑油分配器的设计方法。

  • 标签: 航空发动机 附件机匣 离心式滑油分配器 润滑 渐开线花键 滚动轴承
  • 简介:基于CoupledLevelSet+VOF两相流计算方法,分别模拟了敞口型与收口型离心武喷嘴内部流动过程,可视化展示了喷嘴内部填充过程,分析了喷嘴内部的流动特性及其详细流场结构。捕捉到液膜表面波动和液膜表面内侧空气中的涡。结果表明:液膜表面波波谷内侧的空气中有涡存在,涡心连线处在轴向速度零速线上;喷嘴出口截面的轴向速度和切向速度具有明显的分区流动特征。液膜表面波的波谷一波峰和气体中的涡存在挤压与被挤压的相互作用,它们之间通过相界面变形传递这种气液间相互作用。另外,将外喷雾场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两者吻合较好,间接验证了内流场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离心式喷嘴 内部流动过程 液膜表面波动 涡结构
  • 简介:针对中低比转速离心泵,提出了能够统一各种圆弧叶片造型方法的比例因子法,推导了叶型参数的计算公式,分析了比例因子对叶片安放角、叶片长度等的影响,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比例因子下的泵内流场进行了性能预测。结果表明,不同比例因子下的叶型参数、流动参数及性能参数变化范围很大。比例因子较小时,节流损失较大,泵扬程较低;比例因子较大时,脱流损失较大,泵效率较低,存在较优的比例因子区间[0.15,0.35],使叶片安放角平滑变化,泵的综合性能较优,对应的曲率半径比为1.4~1.9。采用Pfleiderer方法及本文的角度平均法获得的叶片安放角变化较为平稳,可用于离心泵的初步设计。

  • 标签: 离心泵 圆弧叶片造型 比例因子法 叶型参数 性能预测
  • 简介:离心式喷嘴在火箭发动机中广泛应用,以往的研究中对双组元离心式喷嘴的外喷嘴流动特性研究较少,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外喷嘴流动特性。针对典型双组元离心式喷嘴结构,运用CFX软件数值模拟研究其外喷嘴的流动特性,获得喷嘴的典型流场结构,将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数值模拟方法的有效性。研究内喷嘴对外喷嘴流动特性的影响,获得内喷嘴直径、缩进长度对外喷嘴流量系数、雾化锥角的影响规律。数值模拟结果可以更详细的给出喷嘴流场特点及喷嘴流动特性,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可以更准确的指导喷嘴设计过程。

  • 标签: CFX软件 VOF法 数值模拟 离心式喷嘴 两相流
  • 简介:对一高速复合叶轮离心泵在设计工况进行了多相位定常流动数值模拟.分析了由于叶轮与蜗壳相对位置的变化引起的离心泵的速度场、压力场、扬程系数和效率的变化规律。计算表明,高速复合叶轮离心泵内流场非常复杂,叶轮流道在不同位置的流动情况差别较大,而扬程系数呈周期性变化。该计算为进一步提高高速复合叶轮离心泵的性能、减少水力损失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高速离心泵 复合叶轮 多相位 数值模拟
  • 简介:一组对环境有利的新型单组元推进剂已被确定用于取代无水肼。这组新型单组元推进剂是以硝酸羟([N+H3OH]NO3-)为主要成份的混合物,适合用于推力室和燃气发生器。与无水肼相比,硝酸羟混合物密度和比冲比较高,冰点比较低。这组推进剂比较安全,因而降低了地面使用维护成本。美国宇航局路易斯研究中心正在研究硝酸羟推进剂的配方,并且设计用于小卫星的发动机。采用试验推力室和模拟飞行状态的推力室,对不同配方的硝酸羟进行了热试。推力室的结构材料与无水肼推力室的材料完全一样,只是催化剂不同。硝酸羟推力室稳态和脉冲工作数据表明,硝酸羟推进剂完全可以取代无水肼和冷气推进剂,用于空间飞行器和其它航天任务上。本文综述了目前有关硝酸羟推力室设计规范、推力室研制的进展情况、稳态和脉冲工作试验结果。另外,从推动目前单组元发动机的技术水平出发,提出了在推力室研制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 标签: 单组元推进剂 小推力单组元发动机 硝酸羟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