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3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根据实际工作体会,在分析民品器材供应特点的基础,阐述了物资管理工作应建立的新观念和新模式以及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并提出了合理使用资金,搞好民品研制的器材供应工作的诸项建议。

  • 标签: 材料 科研管理 民品器材 物资管理 供应特点 军工企业
  • 简介:进行了疲劳裂纹萌生的声发射监测技术试验研究。试验件选用航空上常用的铝合金材料,对不同形式的结构细节进行疲劳试验,获取不同形式试验件裂纹萌生的声发射信号,用参数分析对这些信号进行了分析。预报裂纹萌生的时间,从而为结构部件以及全尺寸结构疲劳试验的损伤监测提供参考。

  • 标签: 声发射 信号 参数分析 裂纹萌生
  • 简介:进行了650℃下不同应变率的拉伸试验和应变率为10^-3/s的应变控制循环试验,用以研究FGH95材料的变形特征;进行了不同保载形式的疲劳试验,用以研究FGH95材料的破坏特征。采用Chaboche本构对材料的变形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同时也对其寿命进行丁评估,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为粉末高温合金构什的应力一应变分析及寿命预测打下了基础。同国外相近牌号Rene’95相对照,得出了粉末材料FGH95一些特有的性能特点,对其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粉末冶金 变形 本构 疲劳破坏
  • 简介:简要介绍了介绍了TPS设计方案和相变材料的特点,在MSC.Patran平台上建立了曲板结构TPS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MSC.Nastran软件进行TPS温度场分析,初步讨论了相变材料在被动防热中的应用。

  • 标签: TPS 相变材料 温度场 有限元
  • 简介:美国军方提出以现有发动机型号F119为基础来研制第四代轻型战机JSF,既降低了新机的技术风险,缩短型号研制周期,又可大幅度地节省项目研发资金和降低型号全寿命成本,这一思路值得关注或借鉴.通过对F-35战机基本型发动机F135和备用型F136发动机的最新发展动态分析,阐述了军用飞机动力装置类型从常规的涡喷/涡扇发动机向非常规的变循环发动机转变是一个必然发展趋势;而航空动力研制方法正从"传统设计"向更先进的"预测设计"过渡.

  • 标签: JSF战机 动力装置 研制 联合攻击战斗机 F135型 F136型
  • 简介:结合军用飞机结构强度规范修订,概述了复合材料飞机结构设计规范的演变,并基于过去20多年参与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的经验教训和美国最新的军用飞机设计规范,从材料和工艺、设计许用值、静强度、耐久性、损伤容限和结构验证试验等几方面分别阐述了复合材料结构强度设计和验证要点及金属结构的差别。

  • 标签: 结构强度设计 复合材料 特点 飞机结构 设计规范 设计许用值
  • 简介:推阻力是火箭冲压组合动力系统的重要特性,研究推阻特性及影响因素对动力系统研发极为重要。对模型动力系统在高空高速点下的推阻力进行了仿真和试验研究,获得了动力系统在火箭发动机模态、火箭/冲压发动机模态及冲压模态、不同余气系数下的推阻力。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模型在火箭发动机模态下,火箭发动机推力室在动力系统内产生的推力大于火箭发动机的设计推力;火箭/冲压发动机共同工作条件下,推力大于火箭发动机设计推力同一余气系数冲压发动机模态推力之和;冲压模态下,动力系统的推力随余气系数减小而增大;理论计算试验结果相符。

  • 标签: 火箭冲压组合动力系统 推阻特性研究 仿真试验
  • 简介:为得到统一的航空发动机防火试验标准和通用的试验条件,建立NexGen燃烧器的数值仿真模型,使用SSTk-ω湍流模型、非预混燃烧模型、DO辐射模型计算了定常稳态火焰特征分布,分析了火焰温度、热流密度和速度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温度随着距扩张锥出口距离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在距扩张锥101.6mm平面处达到最大;速度随着距扩张锥出口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热流密度随着距扩张锥出口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火焰的温度、速度、热流密度在101.6mm平面均匀性最好,试验件放在100.0mm比101.6mm平面处更容易被烧穿。

  • 标签: 航空发动机 防火试验 适航规定 温度场 速度场 热流密度场
  • 简介:对不同焊接参数2024铝合金L向搅拌摩擦焊接接头几何形貌进行数据采集,并用相关性分析其焊接参数的关系以及对接头性能的敏感程度,最终确定联系焊接参数接头性能的中间值,即接头特征值,并举例说明接头特征值对接头性能的判据。

  • 标签: 搅拌摩擦焊 相关性 特征值
  • 简介:为提取航空发动机转子相对机匣的运动特征,在叶尖间隙测试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理论间隙、实际间隙最小值、转子偏心距、偏心角度及轴心轨迹等特征参数的提取模型。利用该模型从涡轮试验件叶尖间隙测试数据中,计算出该试验件理论间隙、实际间隙最小值、转子偏心距、偏心角度及轴心轨迹随转速的变化规律,从中发现了试验件发生转静碰磨的深度角度,并与分解检查情况相符。这些特征参数对于转静间隙评估、转静故障预判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航空发动机 叶尖间隙 轴心轨迹 转子偏心 转静子碰磨 转子不平衡
  • 简介:BR700系列发动机的10级高压压气机设计具有典型的民机构型,同时具有自身的特征。转子一分为二,前6级钛合金盘鼓采用电子束焊接成组件,后4级盘鼓后鼓筒轴采用高温合金焊接成组件。前机匣为水平对开结构,后机匣为双层结构。叶片设计采用了带飞翼防泄漏结构的周向燕尾榫头转子叶片,及悬臂静叶。通过对BR700系列发动机研制及其高压压气机设计历程的介绍和高压压气机结构的解析,可加深对国外高压压气机结构设计技术的了解和吸收,促进国内结构设计技术发展,助推国内大发动机研制。

  • 标签: BR700系列 航空发动机 高压压气机 结构特征 转子组件 减涡器
  • 简介:初步研究了不同基的碳纤维(CF)及其加入工艺对XLDB推进剂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F的加入提高了XLDB推进剂低温延伸率,电镜照片显示粘接剂CF有良好的粘接能力,断裂是发生在粘接剂基体而不是发生在CF粘接剂的接触面.

  • 标签: 碳纤维 推进剂 XLDB 力学性能
  • 简介:无人机和巡航导弹发动机有许多共性,人们有时候会把它们混淆。本文详细分析了无人机和巡航导弹的区别.对比研究了它们对发动机的要求和关键属性,随后分析了无人机和巡航导弹对涡扇,涡喷发动机的特殊要求设计特性,以及目前正在开发的先进技术。

  • 标签: 涡扇发动机 设计特点 无人飞行器 巡航导弹
  • 简介:木文综述了随机振动环境所致疲劳损伤及破坏,即振动疲劳的概念、损伤模型、疲劳裂纹扩展及疲劳寿命估算公式,以及相应的振动疲劳试验方法。探讨了宽带随机振动环境下,振动疲劳的理论计算试验方法。最后展望了振动疲劳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前景。

  • 标签: 振动疲劳 随机振动 疲劳寿命
  • 简介:早在1998年,NASA航天技术部进入空间战略目标管理者就指派空间推进协作组(SPST)启动一项可使得优先推进技术发展途径明晰化的研究项目。这些技术发展一旦实现,将很好地满足战略发展目标。该项研究着重于地球轨道和行星转移技术。NASA太空科学部联合进行的一项独立的研究则在于说明为满足星际运输要求需要解决的技术。该项工作的首要目标是确定为完成较宽范围空间发射任务要求的关键技术和提供一个允许对技术进行比较和按优先级排序的框架。该项研究的结果预计可作为支持实现NASA空间推进目标的未来技术发展基金的优先建议。系统技术分组的任务是确定所有候选的技术和提供评估过程,包括可用于对这些技术进行比较的白皮文件形式的资料。

  • 标签: 推进系统 空间技术 评估方法
  • 简介:通过对国内外常平座的发展历史及现状的分析研究,结合常平座各部分的结构特征及应用要求从方案确定、材料选择、润滑、传力结构及不同结构的适用范围等方面给与了较全面的理论分析,同时结合实际经验提出了各环节在设计、应用中所遇到问题的解决措施及建议.

  • 标签: 摇摆火箭发动机 常平座 结构设计 加工工艺 热压配合
  • 简介:基于制造单元模式鲁棒性理论,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模糊评价法研究了影响制造单元模式稳定性的因素,得出了制造单元系统稳定性评判准则,即制造单元鲁棒性因子Ij>70%,产品不合格率<5%,单元制造过程中生产准备时间Fij≌0。阀体制造单元模式运行计算显示阀体制造单元鲁棒性因子Ij=94%,表明:阀体制造单元系统处于稳定运行状态;阀体制造单元模式生产周期降低了78.5%;生产成本比原来降低了31.8%;阀体生产制造组织管理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不仅提高了阀体制造生产效率,亦提高了阀体制造生产经济效益。

  • 标签: 制造单元 阀体 层次分析法 评判准则
  • 简介:以某涡扇发动机为平台,采用正交叶片设计和全三维设计等技术全新设计的低压涡轮,负荷水平较原型提高10%,且设计过程中强调在整机环境中验证低压涡轮的匹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新设计的低压涡轮满足设计要求,在涡轮负荷水平大幅提高的情况下效率提高O.5%;在发动机整机试验中与其它部件具有良好的匹配工作性能,顺利完成了该整机平台的地面试车,发动机不加力最大状态推力增加464daN,超过原计划增加200daN的指标。

  • 标签: 涡扇发动机 高性能低压涡轮 正交叶片设计 全三维设计 试验
  • 简介:在分析国内外空间推进技术(内容涵盖了星、船、弹、箭、器等领域)现状的基础上,梳理了空间推进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对我国的启示。在对未来任务和技术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空间推进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对存在的差距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发展思路和重点发展方向建议。

  • 标签: 航天器 空间推进技术 需求 发展
  • 简介:Z-pin是由纤维丝或金属丝组成的细杆,具有较高的轴向刚度、强度和疲劳韧性,将它们嵌入预浸料层压板可以提高层压板结构的分层韧性、损伤容限和连接强度。Z—pin提高层间断裂韧性的机理是Z-pin对层间分层可以提供桥接力,阻止分层扩展。本文针对两种材料体系的碳纤维Z—pin销接复合材料层压板,采用Z_pin拔出试验,测量Z-pin母体材料之间的剪切强度,采用单搭接剪切试验,测量Z-pin的横向力学性能,研究不同载荷形式下Z-pin的桥接规律和失效机理,为Z-pin结合界面典型单元的失效分析提供依据。

  • 标签: Z—pin 桥接力 拔出 剪切 桥接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