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以某型号发动机压气机生产坐标为设计输入,寻找一种切实可行的反设计方法,以便对该压气机进行反设计计算研究,评估其真实性能,从而为改进设计提供依据。具体反设计过程为:根据等高面生产坐标、设计经验和分析判断给出压气机各级气动参数分布及其子午面布局,得出其S2流面计算结果,然后再根据S2流面计算结果将生产坐标反设计到流线面上,通过流线上的反设计得出一维、二维及三维计算分析程序所需的计算输入并进行计算分析,对比计算和试验结果,判断反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 标签: 压气机 反设计 验算 改进
  • 简介:本文论述了对大弯度可控扩散栅三维流场进行的试验研究情况,试验中利用小型五孔探针测量了栅后两个截面全展的气流参数。在叶片表面沿展向开4排孔测量了不同高处表面压力分布,并对端壁进行了流动显示,通过试验了解了栅三维流动和通道涡的情况以及负荷、栅损失与气流转折角的展向分布规律,此项工作的目的是为研究第二代可控扩散作技术储备。

  • 标签: 轴流式压气机 可控扩散叶型 三维流动 气流参数 压力分布 风洞试验
  • 简介:采用非均匀B样条(NBS)造型程序设计叶片线,讨论了载荷分布规律的选取问题;在进口气流角、出口气流角、轴向弦长相同的条件下,设计了两种,它们分别与文献[1]中提出的两种先进的载荷分布模型一后部加载模型和均匀加载模型相对应。给出了这两种的几何参数。

  • 标签: 加载模型 B样条 叶片型线 涡轮 载荷分布规律 后部加载
  • 简介:在高空、低速、低雷诺数下,进行具有较强抗分离能力的新叶研究,探索设计的新概念和新方法,并发展相应的低雷诺数压气机叶片二维设计技术是十分关键的。本文进行了低雷诺数条件下二维压气机栅流场计算与对比,在探索高空、低速、低雷诺数对压气机性能影响的基础上,以发展适应低雷诺数流动的、具有较强抗分离能力的新叶为最终目标,进行设计新理论和新方法的探索,为最终突破低雷诺数下叶设计的关键技术提供了可行的途径,并为三维叶片优化造型打下了基础。

  • 标签: 风扇/压气机 低雷诺数 叶型设计 流场计算
  • 简介:使用NUMECA软件对某超音速两级冲击式涡轮进行了全三维定常湍流流场计算,分析了计算结果。以此为基础,通过修改得到性能较高的涡轮设计,并对比了优化前后涡轮内部流场。以三维计算结果为基础,分析涡轮内部流动损失,在保证氧涡轮原有机械结构不做大的改变、输入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涡轮进行优化研究。以参数为变量,以总静效率(在总总效率的基础上考虑余速损失而得)为目标函数,通过反复修改各个参数,然后对每次修改过的叶片进行三维计算,通过比较涡轮总静效率大小判断优劣。通过优化,获得了效率更高、做功能力更强的涡轮。研究成果对工程研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总结的涡轮气动设计及优化方法,对涡轮的设计具有借鉴作用。

  • 标签: 冲击式涡轮 超音速叶型 气动优化
  • 简介:利用平面栅风洞,开展了安装探针的压气机栅吹风试验。通过测取不同工况下叶片表面压力、栅后尾迹等气动参数,分析了栅在安装探针前后的性能变化。同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前缘探头绕流旋涡在栅流道内部的发展演变规律及其损失特性进行了探索。研究结果表明:①探针对栅局部流场的扰动作用比较明显,其影响特性与栅工作状态相互关联;②探针对其所在叶片以及相邻两侧叶片总压损失系数的影响程度随来流攻角发生显著变化;③安装探针后,栅后尾迹与主流掺混作用加强,导致尾迹沿周向存在较为严重的扩散作用;④负攻角条件下,前缘实体探头会诱导叶片出口靠近盆表面出现一定强度与尺度的涡系结构。

  • 标签: 叶型探针 压气机叶栅 等熵马赫数 总压损失系数 数值模拟
  • 简介:针对带复合材料箍环掠叶片整体盘结构,开发了对叶片快速施加气动载荷的方法,发现了整体盘的应力应变分析和寿命预测方法,成功地完成了模型盘的应变测量和低循环疲劳试验。通过模型盘数值分析与试验测量数据的比较可见,二者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

  • 标签: 带箍环掠型 叶片 整体叶盘 强度分析 数值分析 强度试验
  • 简介:数值研究了四种亚声前缘(平钝前缘,尖锐前缘,偏压力面前缘和偏吸力面前缘)形状偏差对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偏差的最小损失系数与原型相近,平钝前缘在根处的低损失攻角范围最小(降低了21.02%);偏压力面和偏吸力面前缘的角度范围与原型接近,但偏压力面前缘的负攻角范围减小,偏吸力面前缘的正攻角范围减小;尖锐前缘低损失攻角范围与原型相近。前缘形状偏差影响堵塞流量,偏压力面前缘堵塞流量降低最多(降低了0.80%);尖锐前缘和偏压力面前缘喘点压比与原型相近,平钝前缘和偏吸力面前缘喘点压比略低,各方案最高效率值相近;平钝前缘偏差对前缘马赫数分布影响最大,前缘形状偏差对进、出口相对气流角和叶片D因子影响不大。试验中应避免使用平钝前缘偏差,或同一排叶片安装偏压力面与偏吸力面前缘偏差叶片。

  • 标签: 航空发动机 压气机叶片 亚声叶型 前缘形状 偏差 气动性能
  • 简介:基于近年来所录取的大量压气机试验数据,详细分析了探针对轴流压气机各项性能参数的影响,并对某低负荷轴流压气机进行了稳定性试验,比较了80%设计转速下压气机在安装探针前后稳定裕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探针对轴流压气机设计与非设计状态性能均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于静高度不低于20mm的轴流压气机,其性能数据测量误差范围约在2%以内;压气机级增压能力所受到的影响程度与流道堵塞比有关,堵塞比越大,级静压比下降越多;安装探针后,压气机的失速点流量增加,稳定裕度降低。

  • 标签: 叶型探针 轴流压气机 堵塞比 性能
  • 简介:采用计及质量源密度空间分布规律的冷气掺混模型,对某高压涡轮动有/无冷气喷射时的气动性能进行了数值计算和对比分析。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准确地模拟出大流量冷气喷射对涡轮性能的影响。冷气喷射导致了马赫数的下降和气流角的变化,叶片表面和端壁处形成了低温保护层,且压力面附近温度降低较吸力面强烈。

  • 标签: 气膜冷却 高压涡轮 数值研究 动叶性能 航空发动机 气动性能
  • 简介:简要介绍了复合弯掠定制技术及其特点,论述了将该技术应用于对旋风机改型设计的工程实例。风机改型设计结果表明,该技术的应用,使对旋风机的效率及喘振裕度明显提高,叶片厚度和重量都有较大的减小。该实例验证了基于航空发动机高压压气机设计体系的复合弯掠定制技术,在低速对旋风机设计中也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对旋风机 定制叶型 效率 喘振裕度 节能减排
  • 简介:对某三级风扇静在全三级环境中进行了数值优化。原的流场计算结果显示,第二级静根部通道涡的存在及其诱发的第三级静根部分离,制约了三级风扇性能的提高。运用弯叶片技术对第二级静进行优化,并借助NUMECA软件的Design3D软件包参数寻优。优化后所获得的根部正弯、顶部反弯有效地抑制了第二级静根部通道涡的形成,消除了第三级静根部的分离区。优化后风扇的效率和稳定裕度有了大福提高,而压比基本不变,优化前稳定边界线上的一个明显下陷点被抹平。

  • 标签: 风扇 数值优化 弯曲静子叶片 通道涡
  • 简介:高压比单级风扇静进口全超声,气流转折角大于50°,常规单排静难以达到这样高的负荷水平,采用串列静结构是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针对进口超声的基元,采用灵活控制中线形状的基元设计方法,优化前缘激波结构,降低激波、附面层干扰引起的损失。在级环境下,对分别采用新方法和定制方法设计的串列静进行详细的性能对比,三维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应用新方法设计的高负荷串列静,可降低激波损失,优化排通道内的激波结构,有效控制尾迹分离,改善叶片排间的流动匹配,提高串列风扇性能。

  • 标签: 航空发动机 串列静叶 基元叶型 高负荷 激波结构 流动匹配
  • 简介:本文介绍了一种复合倾斜导的冷却结构形式:背区采用冲击冷却形式,前缘和盆区采用气膜覆盖冷却技术,尾缘区采用带冲击的扰流柱强化冷却技术;利用热分析软件包对复合倾斜导进行了设计计算,并利用冷效试验对复合倾斜导的冷却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介绍的复合倾斜导的冷却结构设计是合理的.

  • 标签: 高压涡轮 复合倾斜导叶 设计 气膜覆盖冷却 扰流柱 航空发动机
  • 简介:应用Jameson的有限体积法求解二维Euler方程,模拟栅跨音速流场,并运用当地时间步长和隐式残差平均技术加快收敛速度,计算结果与理论解和试验数据吻合良好,本文比较了采用两种不同的通量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

  • 标签: 叶栅 跨音速流 激波 数值计算 EULER方程 涡轮
  • 简介:运用AutoCAD的二次开发语言VisualLISP,完成了涡轮叶片身内外型面的参数化设计软件包的研制,实现了涡轮导向叶片和工作叶片从气动给出的叶片外型数据到结构图形的自动化设计要求.并根据涡轮工作叶片的结构设计要求,完成了涡轮工作叶片从外型到内的自动转化,同时输出了其图形和数据.在多个型号的涡轮叶片设计中证实,使用该软件包不仅可以提高涡轮叶片的设计质量,还可以缩短其设计周期.

  • 标签: 涡轮叶片 涡轮导向叶片 型面 型号 参数化设计 自动化设计
  • 简介:以某发动机第一级整体盘试验件为基础,运用理论计算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该整体盘在单叶片失谐情况下的响应,得到了失谐叶片与"正常"叶片的前两阶振动幅值和相位。理论与试验分析均表明,该整体盘当单个叶片失谐量在15%以内时,一阶附近在某些失谐量下失谐叶片的振动幅值比协调叶片的要大得多,而失谐量对整体盘的振动在二阶频率附近的振幅影响不大。

  • 标签: 失谐 整体叶盘 振动 响应分析
  • 简介:为保证新研制的导向叶片在发动机上可靠工作,须先对其进行冷效试验,以验证气膜冷却的气动参数、几何参数对冷却效果及涡轮气动性能的影响。试验件结构设计中根据相似原则,采用单层干烧结构,并采用UG参数化建模和装配、间隙分析减小装配误差和干涉,提高了冷效试验效率。试验件内温度场、压力场较好,具有良好的耐温性、密封性;试验件设计中,配合更换试验件耐热材料,较常规水冷式试验件结构简单,且加工周期缩短一半,造价减少约60%。

  • 标签: 涡轮导向叶片 结构设计 间隙分析 数值模拟 冷效试验件 耐热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