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2 个结果
  • 简介:介绍了在微型计算机上以AutoCAD图形软件为支持软件,研究开发的适用于涡扇、涡喷、涡轴发动机的部件和总体结构方案图的设计系统。阐述了该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特点,指出该系统采用了参数化绘图方式,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可通过下拉式菜单、屏幕菜单和图标菜单交互式进行部件和总体方案图的对比设计和绘图,经使用表明,该系统绘图质量高,既省时、省力,又便于多方案优化选择,有较大的工程应用价值。

  • 标签: 航空发动机 结构方案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 EngineCAD系统
  • 简介:介绍了国外新型活塞泵增压轨/姿控发动机系统发展现状,提出了一种新型活塞泵增压轨/姿控发动机系统方案,介绍了新型活塞泵增压轨/姿控发动机系统特点并分析了新型发动机系统关键技术,开展了新型活塞泵增压轨/姿控发动机系统研究,掌握了主要组件设计技术,获得了活塞泵增压系统仿真特性。

  • 标签: 活塞泵 增压系统 轨/姿控发动机
  • 简介:虚拟振动试验能在产品设计阶段对其进行结构动力学分析和振动环境预评估,缩短产品研制周期,节省研制费用.本文完成了振动台机电耦合建模、刚体建模、试件有限元建模和闭环控制系统设计,建立了三维虚拟振动试验系统,开展了一维和三维正弦扫描虚拟振动试验技术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振动台机电耦合模型的频率特性与实际振动台的试验数据吻合;激振方向会对试件的加速度响应产生显著影响;与一维振动试验结果相比,多维虚拟振动试验不仅能明显提高故障激发效率,而且可以激发试件的高阶局部模态,使其高频段内的最大动应力曲线出现多个较高峰值且幅值增幅明显.

  • 标签: 多维虚拟振动 结构动力学 机电耦合 闭环控制系统 电磁振动台
  • 简介:传统发动机加力燃烧室都采用V型火焰稳定器组织燃烧,自加力出现到第三代发动机,该方案一直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新一代歼击机性能指标的提高,发动机加力燃烧室需要新的突破才能满足更高推重比的要求。本文介绍了第三代、第四代发动机加力燃烧室的结构方案,并根据新一代加力燃烧室一体化设计思想,介绍了新颖加力燃烧室的结构方案

  • 标签: 加力燃烧室 V型火焰稳定器 驻涡燃烧 突扩扩压器
  • 简介:从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台模拟压力要求出发,介绍高空台排气系统的作用、组成和排气系统的流通,对抽气机和排气扩压器的特性作了概述,对高空舱后压力PD调节系统、Ⅰ级抽气总管压力PM^*调节系统作了说明,叙述发动机稳态试验、加力过渡态试验、加减速过渡态试验时高空舱后舱压力PD和Ⅰ级抽气总管压力PM^*控制方法,指出发动机在稳态试验和过渡态试验时高空舱后舱压力PD的影响因素和排气系统自动调节阀(999)在管网中的安装位置。

  • 标签: 排气系统 压力调节 影响因素 高空台 航空发动机
  • 简介:振动伴随着飞机的全部飞行过程,如果飞机垂尾同时承受机动载荷和覆盖其主要模态频率的振动载荷,就会迅速产生动态疲劳破坏,进而失效。因此有必要在地面模拟真实的载荷加载环境,对结构的抗动态疲劳能力进行考核。飞机垂尾抖振试验控制方案有翼尖加速度控制和加载点力控制两种方案可供选择,通过垂尾模拟件,对两种方案进行研究,并进行对比测试,确定采用加载点力控制方案来进行试验。

  • 标签: 垂尾 振动 动态疲劳 垂尾模拟件 控制方法
  • 简介:涡流冷却是一种新型的推力室冷却技术,采用该技术可以简化推力室结构、降低成本,并提高系统可靠性。本文在综合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涡流冷却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设计出推力室结构,采用石英玻璃加工燃烧室圆柱段部分,并用高速摄影仪记录了燃烧室内的火焰图像。研究表明,涡流冷却透明燃烧室方案是可行的,燃烧稳定段燃烧区域占燃烧室的55%~60%。

  • 标签: 涡流冷却 透明燃烧室 可视化方案
  • 简介:介绍了温度畸变的形成国内外因温度畸变导致出现发动机失速和熄火事例,分析了温度畸变对推进系统的影响。表明在军用飞机或民用飞机上都存在温度畸变及其影响的严重性,并指出研究课题的实际意义。

  • 标签: 航空发动机 温度畸度 推进系统 形成 喘振现象 熄火
  • 简介:本文通过简介系统安全工程的概念、历史发展趋势,以及系统安全工程的核心——危险分析方法,启示我们如何借鉴国外在航天产品研制中的经验,做好航天产品研制中的安全性评估工作,预防航天产品研制过程中的事故,保证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 标签: 系统安全工程 危险分析 安全性评估
  • 简介:目前,美国正在用大力神和航天飞机两个系统加速进行地球转移轨道4540kg至9080kg的有效载荷方案研究。实践证明,这两个系统需要较高的发射费用。美国政府也已决定,不对新的系统诸如国家运载系统等做进一步研究,当然主要还是研制费用太高的缘故。本文主要介绍了低费用运载火箭方案——把4540kg到9080kg的有效载荷送入地球转移轨道;从现有的硬件入手,尽可能地缩小运载火箭的研制费用。这类运载火箭不仅包括了固体火箭的下面级,而且还包括了无论是固体还是液体火箭的上面级。在对其性能研究的同时,对发射场的运作情况也进行了探究;以便于把发射场制约在原大力神和航天飞机的发射基地之上。这一研究表明:可以研制和生产这些低费用运载火箭,并且在现有的基地发射。因此也可节省用来建造新发射场的那笔费用。所以,这一方案大有希望缩减运载火箭的发射费用。

  • 标签: 大中型运载火箭
  • 简介:提出了液氧/空气/甲烷DRBCC(dualrocket-basedcombinedcycle)推进系统。在该系统中,引射火箭和纯火箭采用液氧/甲烷补燃循环系统。在引射火箭模态,液氧/甲烷富燃预燃过程工作,其富燃燃气作为引射源吸入和加热空气,并与空气补燃。在超燃冲压模态,液氧/甲烷富燃预燃过程产生的燃气可以增强超燃过程或作为超燃模态的燃料,降低超燃模态的技术难度。在纯火箭模态,液氧/甲烷闭式补燃循环系统处于全过程工作状态。因此,在DRBCC推进系统中,引射火箭、超燃模态和纯火箭模态高度融合和兼顾,并采用单一燃料,使液氧/空气/甲烷DRBCC推进系统具有良好的可实现性。

  • 标签: 火箭基组合动力 引射火箭 超燃冲压发动机 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
  • 简介:总结了凝胶发动机不同研制阶段相对应的试验系统以及系统试后处理工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5N发动机试验系统的建立;变推力发动机试验系统的建立;双组元发动机试验系统的建立;变推力发动机试验系统的最终建立和凝胶试验系统试后处理工艺。通过对不同试验系统的建立与比较,确立了最终的凝胶试验系统系统试后处理工艺。

  • 标签: 凝胶 推进剂贮箱 试后处理工艺
  • 简介:依据某型滚控发动机实际结构,设计了3种燃气引流方案,方案1采用喷管与引射直筒留有间隙的布局形式,方案2采用喷管嵌入引射筒、引射筒后部接弯管的布局形式,方案3采用喷管直接排入引射筒的布局形式.采用商业软件对3种方案的引流效果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方案1结构简单、易于实施,能够满足燃气顺利排放条件;方案2能够满足燃气引流,但会产生较大轴向力;方案3也可满足燃气引流,但引射筒与喷管间隙较难控制;综合分析得到方案1适合该滚控发动机燃气引流.

  • 标签: 滚控发动机 燃气引流 数值仿真
  • 简介:分析了伺服机构对发动机摇摆系统的技术要求,在总结以往摇摆系统研制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可行的系统实现方法。对部分关键技术和子系统进行了较深入论述,给出了系统构成方案技术实现方法。

  • 标签: 发动机试验 伺服机构 发动机摇摆
  • 简介:以高温高压燃气加热高压纯空气为研究背景,用平均温差法对气-气热管换热器设计计算,进行结构方案设计,采用有效度-传热单元数法对换热器传热进行校核计算。设计换热器为圆柱形筒壁结构,出口为渐缩型喷管结构,采用半轴比为2/1的椭圆形热管。

  • 标签: 高温高压 热管换热器 结构设计 设计计算 校核计算
  • 简介:以确定压气机转子结构方案为例介绍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研究成果,阐述了设计过程,给出了参数化交互式典型零件图的绘制方法。指出这一辅助设计系统不仅可提高工作质量,缩短设计周期,而且可以实现结构优化,值得推广用。

  • 标签: 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 压气机转子 计算机辅助设计 结构设计
  • 简介:针对超音速飞行器冲压发动机高马赫数、长航时的特点,结合工程计算方法和设计思想,建立了燃烧室缝槽气膜冷却过程一维计算模型,详细研究了各主要因素对气膜冷却效果的影响,并给出了某型冲压发动机高温燃烧室缝槽气膜冷却结构参考设计方案。结果表明,通过改善结构布局,合理分配缝隙冷气流量,可以有效地提高气膜冷却效果、降低壁温,适应高温燃气参数分布对隔热屏的热防护要求。

  • 标签: 冲压发动机 燃烧室 气膜冷却 壁温计算
  • 简介:以高空模拟试车台空气加温炉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加温炉燃烧特性、出口空气温度等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现有空气加温炉由于采用自然进气方式,热能利用率仅为0.2左右。在此基础上,结合高空模拟试车台改造要求,对该加温炉改造方案进行了重点研究。改用三台燃烧器方案后,可有效提高加温管出口空气温度的均匀性,温差基本控制在8K内;合理选择燃烧器安装位置炉壁辐射参数,加温炉的热能利用率可达0.4以上。

  • 标签: 高空模拟试车台 空气加温炉 燃烧器 燃烧特性 辐射换热
  • 简介:氧供应系统是水蒸汽发生器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氧供应系统的状态对水蒸汽发生器装置工作可靠性有很大影响。从发生器氧系统故障案例入手,重点分析了水蒸汽发生器氧气系统冷态调试与热试车的数据,定位了由于氧系统状态异常导致水蒸汽发生器发生故障的原因,提出了保障发生器氧系统健康状态的监测方法与保障措施。分析表明,为确保氧系统健康状态,应重点关注调试时氧气压力变化独立性以及热试车压力曲线与历次试车状态的一致性。

  • 标签: 水蒸汽发生器 氧系统 故障分析 健康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