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6 个结果
  • 简介:针对空间压力容器常规设计方法难以满足航天技术快速发展对轻质量、低成本、高可靠的需求,基于可靠性理论中应力-强度干涉模型,建立空间压力容器可靠性设计数学模型。结合某型号钛合金球形气瓶随机变量统计数据,开展了气瓶可靠性定量设计。计算结果表明,可靠性定量设计方法能够给出产品可靠度定量指标,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空间压力容器结构重量。

  • 标签: 空间压力容器 可靠性设计
  • 简介:根据液氧/煤油发动机地面试验特点,比较低温容器容积标定的不同方法,基于容量比较法,确定液氧/煤油发动机地面试验低温容器容积标定方法。通过建立液氧/煤油发动机地面试验低温容器容积标定系统,结合温度与密度对数据进行修正,获取准确低温容器容积,为提高液氧流量测量精度奠定基础。标准定后对容器内表面进行清洗,避免多余物进入试验系统,保证试验系统可靠性。

  • 标签: 流量测量 容积标定 数据修正
  • 简介:本文根据现行GB150—89《钢制压力容器》及笔者十余年设计压力容器的经验,并参考相关资料,对钢制高压容器两种典型的简体结构形式进行了强度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优、缺点及各自的造价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结论。同时,将其在常温下的储气量做了计算并给出了估算放气过程容器中温度降低的计算方法。

  • 标签: 简体结构 强度计算 造价估算 储气量计算
  • 简介:为测量压气机跨声叶栅表面压力场,选择美国ISSI公司的BinaryFIBPSP(压敏涂料),并根据涂料和跨声叶栅合理搭配相机和光源系统,对涂料进行标定。设计了两种不同的光路布局和拍照方案,获取了吸力面与压力面在多个攻角和马赫数下的试验数据。结果表明:对于压气机叶栅试验,打光和相机采取侧向布局效果更好。在0°攻角下,吸力面的吸力峰靠近前缘;随着攻角的变大,吸力面气流在靠近前缘很短距离完成加速和静压下降过程,然后沿弦长方向开始减速,压力面气流在叶片前缘附近很短距离内完成减速增压过程。当马赫数达到0.8时,叶栅通道出现了激波;随着进口马赫数的提高,叶片吸力面和压力面表面的静压值变小。

  • 标签: 压气机 压力敏感涂料 跨声叶栅 压力测量 激波 光路布局
  • 简介:水击压力数据采集系统是为液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设计的。阐述了系统设计指标、功能、原理、应用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后的调试方法。该系统具有数据采集、信号转换、瞬态参数信号调节、高速采集、数据实时显示及数据分析处理功能。实现了多路参数高速、数据实时显示及数据分析处理,测量精度高,性能稳定可靠,操作简便,能快速响应控制信号,各项性能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

  • 标签: 高速采集 信号调节 软件设计
  • 简介:为了准确测量液氧/煤油发动机试验过程中的液氧流量,在液氧主容器中设计、安装了铜-康铜热电偶传感器构成的分层温度测量装置。根据热电偶温度测量原理,分析参考端、接插件等因素对容器内液氧温度测量值的影响,提出改进措施,提高了容器液氧温度测量精度。

  • 标签: 液氧容器 分层温度测量 误差分析 改进方法
  • 简介:利用位移机构移动四孔压力探针,对小展弦比涡轮转子出口不同试验状态下的流场进行了测量。试验前对四孔压力探针进行了标定,试验中利用同步锁相技术进行数据采集,采用等相位平均法进行数据处理,再通过插值算法对探针压力数据做进一步处理,准确得到了转子出口具有周期特性的马赫数、偏转角、俯仰角、总压、静压、速度等流场参数。测量结果清楚表明:泄漏流区域的速度低,对应的相对总压小,损失大;间隙大时,泄漏流显著,导致气流亏转,对应的静压高,膨胀程度小于主流。

  • 标签: 涡轮转子流场测量 同步锁相 泄漏流 压力探针 叶尖间隙
  • 简介:脉动压力测量在液体火箭发动机地面试验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在判断发动机故障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介绍了一种用一只压力传感器既测稳态压力又测低频脉动压力的方法,这是发动机地面试验参数测量领域的一项新尝试.文中着重论述测量系统构成、仪器选则、校准方法及实现过程.

  • 标签: 火箭发动机 压力 测量
  • 简介:从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台模拟压力要求出发,介绍高空台排气系统的作用、组成和排气系统的流通,对抽气机和排气扩压器的特性作了概述,对高空舱后压力PD调节系统、Ⅰ级抽气总管压力PM^*调节系统作了说明,叙述发动机稳态试验、加力过渡态试验、加减速过渡态试验时高空舱后舱压力PD和Ⅰ级抽气总管压力PM^*控制方法,指出发动机在稳态试验和过渡态试验时高空舱后舱压力PD的影响因素和排气系统自动调节阀(999)在管网中的安装位置。

  • 标签: 排气系统 压力调节 影响因素 高空台 航空发动机
  • 简介:通过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研究了不同供应压力对气体在管路中充填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在文氏管喉部气体流速等于音速的前提下,且气体介质和文氏管喉部截面积不变时,在压力变化的初始阶段,供应压力的变化对产品喷前建压和泄压时间影响不大;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供应压力与气体管路充填特性的关系,找到不同压力下快速确定气体管路充填特性的方法。

  • 标签: 气体管路 充填特性 管路调试 供应压力
  • 简介:基于多子区平行压气机彻体力模型,就某风扇特性和S2流面计算结果进行了气动稳定性的评估与分析。介绍了进口流场畸变对风扇稳定性影响的数学模型,并阐述了该模型的求解方法;计算和分析了压力畸变对风扇稳定性影响的结果,并讨论了压力畸变在风扇系统中的传递和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风扇在相对换算转速75%下稳定裕度储备可能不足;中低转速下的导叶调节规律需要优化,同时还需对中低转速下的总体匹配做进一步分析。

  • 标签: 风扇 压力畸变 临界畸变指数 畸变敏感系数 稳定裕度损失
  • 简介:依据液体火箭发动机涡轮泵原理,建立了两级局部进气冲击式压力级涡轮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可以根据涡轮进出口边界条件、转速和结构尺寸等参数,完成涡轮的一维设计,并输出叶型的几何数据和流动性能参数,再结合三维数值模拟进行验证。按照涡轮总体设计要求,完成了某小流量高压比涡轮的原始设计,根据三维数值模拟的结果,对原始设计的涡轮叶型进行了优化,涡轮效率提高了2%。在全周结构上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验证,优化后的两级局部进气冲击式压力级涡轮满足涡轮总体设计要求。

  • 标签: 局部进气 冲击式压力级 涡轮 优化
  • 简介:针对换热器设计中如何合理兼顾传热效率和压力损失的难题,以矩形流通截面的燃气-水列管式换热器为对象.从理论上分析了设计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换热面积与燃气流通面积、横向管间距、换热管直径之间的匹配关系.建立了基于压力损失和传热计算的耦合设计方法。这种方法已成功应用于某大型燃气冷却器的设计,也可供其它换热器设计时参考。

  • 标签: 换热器 传热 压力损失 耦合设计
  • 简介:介绍了发动机试验水击压力测量的重要性,水击压力传感器进行现场校准方法研究的必要性。通过分析水击压力产生机理、水击压力传感器测量原理,以及对国内外动态校准系统比较分析,设计了水击压力传感器现场校准系统,提出水击压力传感器现场校准装置设计指标、工作方式,校准装置设计难点,同时介绍了现场校准系统的关键技术。并重点论述了水击压力传感器现场校准方法,对水击压力传感器现场试验数据和发动机试验数据进行了比对,分析了水击压力现场校准装置的设计可行性。最后利用校准装置进行了水击压力传感器现场校准试验,对现场校准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得到水击压力传感器灵敏度系数、系统校准曲线和上升时间等。还针对试验中水击压力测量干扰信号提出了抗干扰措施。

  • 标签: 水击压力 现场校准 抗干扰
  • 简介:在畸变试验的动态数据采集中,背景噪声和其他干扰信号常常伴随有用数据进入采集系统,为了较准确地获取有用数据,必须对原始数据进行数字滤波处理。本文主要介绍在数字滤波器的设计中,其参数选择对数据处理结果的影响。

  • 标签: 数字滤波器 动态数据 紊流度
  • 简介:介绍了一种用8098单片机处理不对向测量五孔压力探针信号的测试仪器,它可以直接用数码管显示所测空间流场的总压、静压、α角、β角、速度和各测孔压力值,由于采用了高精度的带温度补偿的压力传感器,前置放大器,提高了仪器的测量精度,该仪器输出有串口和并口,容易实现快速记录和与上位计算机通讯。本仪器可通过圆柱三孔压力探针及速度管对空间气流的α角、总压、静压和速度进行测量,所以该仪器是一台多功能的测试仪。

  • 标签: 智能仪器 传感器 校正系数 压力探针测试仪 空间气流测量
  • 简介:介绍了短周期高压力试验状态下的气体流量测量方法。对不同方案进行对比,选取最优方案,并在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自行设计的火药模拟冷吹试验台上进行验证。冷吹和真实火药热吹试验表明,根据冷吹测得空气流量换算得到热吹试验需用火药量,可降低火药超量带来的超转等风险。同时也验证了短周期高压力试验下气体流量测量的可行性,为火药起动喷嘴设计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 标签: 弹用发动机 气体流量测量 短周期 冷吹试验 制式起动 火药起动
  • 简介:通过实验和分析的对比研究,探讨了输液管道中液体压力和流速的变化对管道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验证了飞机液压及燃油管系结构动力学分析的力学模型和计算程序的正确性。

  • 标签: 输液管道 振动 动力特性
  • 简介:从理论上分析了燃烧室压力振荡引起喷嘴出口流量振荡的振荡传递.推导了振荡传递过程的传递函数。讨论带有各种喷嘴的燃烧室的动态特性,计算了燃烧室压强、喷嘴压降、喷嘴类型及结构尺寸对燃烧室压力振荡引起喷嘴出口流量振荡的影响.得到了喷嘴在此传递过程中的影响规律。

  • 标签: 液体火箭发动机 喷嘴 供应系统 燃烧室
  • 简介:本文给出了组合畸变的描述参数,详绝地计算和分析了组合畸变对某发动机稳定性的影响,讨论和分析了在不同组合相位和畸变强度下的影响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当压力和温度畸变相位完全重合时,压缩系统中将产生最大的稳定裕度损失;如果适当调整压力与湿度的组合畸变相位,一种畸变可能削弱另一种畸变,实际上可增加稳定裕度。

  • 标签: 组合畸变 面平均相对温升 相位角 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