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护理应用母婴同室共同参与式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88例产妇均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母婴同室共同参与式护理,对比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可以构成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满意度指标值对比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生儿护理应用母婴同室共同参与式护理除了可以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之外也可以提高产妇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可以推广。

  • 标签: 母婴同室 共同参与式 新生儿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女婴同室对产妇护理的满意程度和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21年2月~2022年11月住院的16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方法,将病人分成两组,对照组80例,观察组80例。观察组产妇在同室进行了护理,并对产妇的满意度、母乳成功率进行了比较。观察组产科护士满意度高达89.52%,显著超过对照组的66.08%,此差异具有重要统计价值(P<0.05);结果组母乳喂养成活率为91.01%,明显超过了对照组的46.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女婴同室照顾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工作,它能够提高孕妇对产科医生的信心,从而提高了喂奶的效果,增强产妇对产后保健的认识,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 标签: 母婴同室护理 产科护理满意度 母乳喂养成功率
  • 简介:摘要:在三胎开放的时代,母婴室建设不断加强。但商业空间中母婴室的建设与商家的主观意愿较大,仍然存在着许多缺陷。本文以商业空间中的母婴室建设为基础,探索目前母婴室设计的不足之处,提出智能化设计理念,以系统化思维进行智能母婴室设计,不再过度注重各个设施功能使用,而是将运用智能中央系统将智能母婴室内的各项智能设施串联成一个整体,突出母婴室的整体使用效果,提升智能母婴室使用率,实现智能母婴室的自动化、智能化以及使用高效化。

  • 标签: 智能母婴室 智能化 智能设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90例足月新生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产科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结果:观察组出生后1h、2h、4h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新生儿 母婴皮肤接触 早期 效果
  • 简介:【 摘 要 】 目的: 分析 责任制助产护理对产科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方法: 抽选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8 月于本院产科分娩的 86 例产妇,基于其入科室顺序纳入实验组与普通组( n=43 )。普通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责任制助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与母婴结局。 结果: 实验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是 83.72 % ,普通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是 62.79% ,实验组自然分娩率较高( p < 0.05 )。实验组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是 6.98% ,普通组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是 20.93 % ,差距对照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责任制助产护理可提升产科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预防其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适合产科推广。

  • 标签: 责任制助产护理 产科产妇 分娩方式 母婴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围产期护理模式在产妇母婴分娩中的运用价值。方法:80例初产妇被纳入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对其编号,奇数号40例纳入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偶数号40里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围产期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娩时疼痛分级更低,阴道分娩率更高(均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围产期护理模式有助于缩短产程,降低分娩时的疼痛程度,提高自然分娩率。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 围产期护理 产程 疼痛 自然分娩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围产期护理模式在产妇母婴分娩中的运用价值。方法:80例初产妇被纳入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对其编号,奇数号40例纳入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偶数号40里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围产期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娩时疼痛分级更低,阴道分娩率更高(均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围产期护理模式有助于缩短产程,降低分娩时的疼痛程度,提高自然分娩率。

  • 标签: 以家庭为中心 围产期护理 产程 疼痛 自然分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