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亲爱的读者朋友,《电源世界》将从2003年起开设"人物企业访谈"这一全新的栏目。本栏目的宗旨之一是将电能变换领域中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的事迹介绍给广大的读者,力求让读者从不同的视角,全方位、深层次地了解这些对我国电能变换事业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杰出人士。本栏目的另一个宗旨是将电能变换行业中有代表性的企业、公司的事迹介绍给大家,并从宏观的

  • 标签: 电能变换 电源技术 航空电源 企业 突出贡献 重点实验室
  • 简介:自1959年发明碘钨灯以来,光源界的研究工作者,一直致力于理想循环剂的研究,以进一步提高灯的光效和寿命,本文就作者在实验室的一些研究结果作一介绍:一、历史回顾1897年,爱迪生发明了碳丝白炽灯,但因碳蒸发剧烈,玻壳短时间就发黑了。1902年美国人斯克利布聂尔就提出在碳丝真空白炽灯内加入少量的氯防止泡壳黑化的设想,后未获成功,但他的革命性设想为当今卤钨循环白炽灯的发明打下了基础。为克服碳丝蒸发过快的问题,1906年,爱迪生发明了钨丝白炽灯。钨丝灯的光效和寿命比碳丝灯提高了一大步,但钨的蒸发问题仍影响白炽灯光效和寿命的提高。长期以来,人们就希望白炽灯内蒸发的钨返回灯丝,事实上,到1959年这个设想才付诸实现,第一只卤钨循环白炽灯—碘钨灯问世了。该灯利用碘钨循环,使泡壳上沉积的钨返回灯丝,阻止泡壳的黑化,使白炽灯的光效和寿命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碘钨循环在某些场合仍有局限性,影响卤钨灯光效和寿命的进一步提高。碘蒸气在黄绿光区有吸收,使光稍带紫色。在碘钨循环的基础上,1963年发明了溴钨灯,溴比碘活泼,当灯丝工作温度更高时,溴钨循环仍能保证泡壳干净;另外溴钨循环要求的泡壳工作温度低,对可见光的黄绿光区无吸收。自1963年美国人舒尔根提出用溴化氢作为循环剂代替碘充?

  • 标签: 理想循环 泡壳 光效 碘蒸气 玻壳 工作温度
  • 简介:在具有重要意义的1200V电压等级的市场上,SEMIKRON推出了17mm厚的扁平化的采用SEMIX功率模块封装的下一代软穿通(SPT)IGBT,即SKT^+,作为今后开发其他产品的产品平台。和以前的软穿通芯片模块相比,SPT^+模块的开关损耗和导通损耗低。芯片的自锁模式及极富创新的SEMIX封装使得客户可以容易地设计出成本低、结构紧凑的逆变器。本文介绍了SKT^+的电气性能测试结果,并和以前的SPT芯片进行了比较。

  • 标签: IGBT功率模块 芯片技术 产品平台 逆变器 设计 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