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通过对配气机构凸轮—摇臂副的接触应力和油膜厚度的分析计算,阐明了如何用多重多项式法设计凸轮,并通过调整其中部分变量,使配气机构在适当的负载和润滑条件下,通气能力最大。

  • 标签: 丰满系数 多重多项式法 零分离点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现代汽车发动起动系统的构造、性能、设计要点、保护继电器的内容。

  • 标签: 起动系统 起动机
  • 简介:针对发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过热的现象,本文遵循从外到里、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对可能影响发动过热的系统进行了机理分析,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 标签: 发动机 过热 磨损
  • 简介:在奥迪80之后开发的新机型,是1994年秋开始生产的奥迪A4机型。该机型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了5阀式。该新型发动的最初追求目标是降低油耗,适应新的排放标准(MVEGI)和降低噪音,之后又达到了轻量化和降低成本等多项目标。5阀设计的目的在于追求高功率和高扭矩,达到了无增压时92kW、增压时110kW的效果。排气阀(直径30mm)对气缸轴线的倾斜角为20度,进气阀(直径为27mm)外侧的两个倾斜角为21.5度,内侧的一个倾斜角为15度。3个进气口的通道与椭圆形状的进气管连接,燃料以4kg/cm~2的压力从设置在进气管上的燃料喷嘴(2个孔)中以雾状喷射到3个进气阀的伞腔上,这样设计主要是考虑减少对进气壁面的润湿,且使通过3个进气口的各自的空气量与成比例的喷射量得到一定的分配。

  • 标签: 无增压发动机 进气阀 排放标准 排气阀 高扭矩 倾斜角
  • 简介:随着发动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要求活塞具有更好的抗机械疲劳性能和抗热疲劳性能。本文根据中重型发动活塞的使用状况及失效模式,介绍了活塞材料的研究现状、结构设计特点及活塞的冷却技术等,研究提高活塞可靠性和寿命的途径。

  • 标签: 活塞 锻造 液态模锻 陶瓷纤维强化
  • 简介:本设备属于低压稳流型发动气道试验台,采用叶片涡流计,具有以下特点:1.全自动完成缸盖定位之后的试验流程,操作简便,人工干预少。2.PIC控制双轴伺服进给系统,精确自动控制缸盖进给和气门升程。3.PID算法控制试验台风量调节系统,快速准确调整气道压降。4.测试重复精度和测试效率高,每缸3点与每缸12点测试结果相当。5.试验灵活性高,可以随时中断当前试验流程,任意选缸进行测试。6.测试全程实现智能模糊控制,人机界面友好。

  • 标签: 气道试验台 研制
  • 简介:结合汽车动力性分析过程,阐述了如何建立发动动力特性的计算方程,并根据实例的计算结果,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对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的影响,从而找出一种较为精确的计算方法。

  • 标签: 汽车 动力性 发动机 外特性 计算 模拟
  • 简介:基于排放测量数据,采用量化共扼梯度法(SCG)建立了煤层气发动的BP神经网络排放预测模型.检验结果证实了模型的准确性。为全面了解煤层气发动的排放特性和制定合理的排放控制策略,借助于该模型,通过模拟研究对发动的排放性能进行了预测,并分析了预测结果。

  • 标签: 煤层气发动机 废气排放 预测模型 量化共轭梯度法
  • 简介:日产公司研制了一种用于1991年新型Sentra汽车的GA16DE发动。开发此发动的主要目标是使发动在中低速时有足够大的扭距和平稳的加速响应。当然,实现这些目标必须以良好的燃油经济性、低噪声、不需维修操作和高可靠性为前提。另外,由于采用了双凸轮轴结构,还必须使用外形尺寸紧凑。该发动采用了按空气动力学设计的超长进气系统、可变配气正时控制机构、低摩擦、不需调整、直接作用的气门系统、双向喷油器和一个两级凸轮驱动系统从而实现了设计目标。本文介绍主要的开发目标、发动的基本结构特点和主要零部件。

  • 标签: 日产公司 进气系统 燃油经济性 气门杆 可变气门正时 新型发动机
  • 简介:针对四缸四冲程汽油发动,建立了合理的发动数学模型,并对模型发动进行仿真标定实验,获得喷油MAP图。根据发动运行特点及控制要求,在均值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稳态部分负荷、瞬态、怠速三种主要运行工况下的控制器模型。并给出了以上模型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的结构框图和综合仿真过程。仿真结果表明:控制器能够判断不同工况,并自动切换到相应的控制模块,使空燃比达到预期要求,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控制策略与控制算法可行,为电控系统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汽油发动机 空燃比 电控 均值模型 建模 仿真
  • 简介:本文论述了为了适应对汽车发动活塞愈来愈高的性能要求,从材料熔剂和热处理工艺的改进入手,成功地研究开发了在共晶铝硅合金的基础上加磷变质的过共晶型金相组织铝合金。

  • 标签: 高性能活塞 材料 热处理
  • 简介:本文以实验手段研究了小型二冲程发动工作时扫气口处气流流向的变化。采用LDV光纤系统测定了气缸进口处的二维扫气向量,讨论了发动不同转速下扫气向量的变化,并测量了不同曲轴转角时排气管压力与气流方向之间的关系。试验表明,在扫气口处扫气速度是不定常的,并且不可能测得其瞬时速度。但是可以由不同的曲轴转角时排气管内压力得知扫气流的特性。由于缸内滞留的废气及高压使扫气流开始扫气的时刻滞后。扫气向量达到峰值时其方向基本保持不变。而当气缸内气体倒流进曲轴箱时该向量倒转并达其最低值,该最低峰值点是由排气管内压力波反射造成的。最后还测量了活塞销和气缸间的气体泄漏量。

  • 标签: 二冲程发动机 扫气口 活塞销 曲轴转角 峰值点 曲轴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