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1979年第64届AAPG年会主会场悬挂着这样两条大标语:"用老思路在新区可以找到石油,用老思路在老区就找不到石油,在老区要用新思路才能找到石油”;"石油首先是在地质家的头脑里被发现,然后才在野外被发现”.这些话对于较老的一代地质家并不陌生,但要在油气勘探中真正实现这两句话的真谛却不容易.渤海海域自1965年开始油气勘探,但在1995年以前的30年里,除了发现SZ36-1下第三系大油田外,没有第二个地质储量在5000万t以上的油田发现.1995年,QHD32-6大油田的发现,揭开了上第三系油气发现的序幕,截止2000年底,在这一领域相继发现了一大批石油地质储量在5000万t以上的油田,它们是NB35-2、PL19-3、BZ25-1、CFD11-1、CFD12-1、BZ29-4、PL25-6、PL9-1、LD27-2.这批油田除PL25-6地质储量小于1亿t外,其它油田地质储量都超过1亿t,最大的超过5亿t,各级地质储量总计已超过20亿t.

  • 标签: 创新思维 油气勘探 渤海海域 技术进步
  • 简介:煤层甲烷是一类由煤层自生自储的非常规天然气,在中国具有巨大的资源前景。煤层中的天然气主要呈吸附状态储集,煤层甲烷的开发实质上是如何有效地将天然气从煤层中解吸出来。地层水的静水压力控制了甲烷气的解吸作用,地层水的排出可为气体的解吸提供压力差和空间。煤层结构不仅影响煤层的孔隙性能,同时制约着其中天然气排出的难易程度。另外,在煤层甲烷地质评价中诸如物性、含气量等参数的求取亦需认真对待。

  • 标签: 地层水 煤层结构 影响 煤层甲烷 开采效率
  • 简介:通过对孔隙结构参数与测井资料关系的研究,在江陵凹陷利用地层胶结指数判断油水层,突出了地层有效孔隙中油气的贡献,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直观性;利用孔隙结构参数预测产能,提高了预测精度,其应用结果与试油情况吻合较好。

  • 标签: 孔隙结构 江陵凹陷 油层判别 产能预测 测井资料 地层胶结指数
  • 简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召开的1988年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会议胜利闭幕了,这是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以来有各地区和专业公司科技工作者参加的多专业学科规模最大的勘探开发会议。在会议期间,交流了勘探开发成果和研究与应用的新方法、新技术;并以科学、求实的精神探索了海洋石油勘探的新领域、新方向。会议将对今后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研究和实践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海域勘探开发科研成果展示出海洋石油工业的美好前景会议期间交流的科研成果是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实践和科学研究的结晶。这些成果以新的观点、新的认识提出了勘探的新领域,使我们对海域石油前景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纵观我国海域石油地质基本条件,众多的科技工作者认为有四个有利而现实的大油气区:莺-琼地区可望成为一个大的天然气区这个地区包括莺歌海、琼东南及珠三拗陷,面积约七万平方公里,沉积厚度大、沉降速度快、沉积体规模大、地温梯度高,具有

  • 标签: 1988年海洋石油勘探开发会议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海洋石油工业 学术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