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对我国海上油田优质、高速开发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对外合作引进了高速开采的新观念,海上油田开发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决定了只有对其实施优质、高速开采的方针,才能取得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适应油田地质特征的开采策略和少井、大压差的生产措施,使南海海相砂岩油田以5%~8%的采油速度开发获得巨大成功.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使渤海陆相砂岩稠油油田的采油速度达到2%~3%,也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

  • 标签: 海上油田开发 高速开发 开采策略 少井措施 大压盖措施 高采收率
  • 简介:反转构造是具有重要油气勘探意义的一种复合构造样式。伸展盆地发育的3套层序和控制性断层上的零点是认识反转构造的基本参数;此导出的反转率、位移-距离曲线和生长指数可用于运动学分析。含油气盆地中的2大类4亚类反转构造分别形成于面状断层的扩展褶皱作用和铲状断层的弯曲褶皱作用。构造反转可对油气聚集和油气勘探造成多方面的影响。

  • 标签: 运动学 形态类型 油气地质 反转构造 张性断层 同位张层序
  • 简介:科学技术进步对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引进、集成、应用、创新"的技术发展策略指引下,中国海油坚持对外合作,在引进大量资金和先进管理方法的同时,也引进并发展了海洋石油勘探开发高新技术.我国海洋石油开发领域油藏描述、钻井、完井、碳化、采油及海洋工程等方面大批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提高经济效益,实现海上油田高速有效开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海上油田 高新技术 油气开采 经济效益 中国 近海油田
  • 简介:文中论及地质资料和微体化石样品取自莺-琼盆地LD30-1-1A、Y13-1-4,Y8-1-1和Y8-2-1井。研究的重点是第三起介形虫动物群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研究区第三纪介形虫化石比较丰富,并以Bradleyaalbatrossia,Krithesawanensis,Cytherellaposterotuberculata和Neocytherettafaceta等为优势代表,介形虫动物群的成分在垂向上的变化不显著,但其属,种多样性和优势程度呈现出一定的变化,根据介形虫动物群的分布及特征和渐新统一上新统划分与对比研究结果,讨论了崖城组,陵水组,三亚组,梅山组和莺歌海-黄流组介形虫化石组合及时代,并对第三纪古环境和海平升降作了解释。

  • 标签: 南海北部 莺-琼盆地 第三纪 介形虫动物群 古环境
  • 简介:本文根据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区碳酸盐岩高速层厚度变化的影响,引起下伏构造层在时间剖面上的畸变特点,提出用速度替代法,平面变速时深转换法和射线深度偏移等三种方法校正灰岩高速层和作构造图。并以116-1油田为例说明三种方法的应用及效果。

  • 标签: 碳酸盐岩 高速层 下伏构造 作图方法 礁油藏 勘探
  • 简介:广东省石油学会地质专业委员会于1991年8月25日在广州市召开了'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地质构造研讨会'。这次学术交流会是一次专题性研讨会,旨在探讨南海北部陆缘(中)新生代构造运动的性质、特征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并拟予以统一的命名。会议由广

  • 标签: 南海北部 陆缘盆地 新生代 油气地质 构造运动 命名
  • 简介:在影响渤海海域上第三系大型油气田形成的诸多因素中,上新世-全新世的新构造运动起到用.渤海湾盆地"向心式”的演化规律(沉降、沉积中心由周围陆区向海域逐渐转移)以及晚第三纪以来盆地热流值的逐渐降低,使得海域的烃源岩生、排烃晚;上新世-全新世的新构造运动形成的众多上第三系圈闭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场所;大量晚期断层与控凹断层、不整合面及砂体相沟通,构成了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并调整和控制了油气的最终成藏.依据构造位置和圈闭成因可将渤海上第三系油气藏划分为3种主要类型:凸起上的背斜型油气藏、凸起-凹陷边缘断阶带的滚动背斜型和断块型油气藏、凹陷中继承性构造和反转构造型油气藏.

  • 标签: 新构造运动 渤海海域 第三系 大型油气田